临近过年,清歌陆续收到了老家寄来的包裹,红薯、土豆干粉条、干粉、红薯干、干豆角、芝麻叶、花生、芝麻、干辣椒、家乡特产银条……
“这大姐人不错啊,懂得感恩,希望能年年坚持下来。”
“哪好意思要人家这么多啊?当初三轮车折价一千块给她都是高要了,”
“那地钱和房租你也没问她多要啊?你不过中和一下凑个整罢了。
对了,她的钱给你了吗?”
“嗯,年底的时候给我汇了五千块,小摊的收益也还不错,不枉当初我找村委会做见证写租房租地的合同。”
恩雅瞬间回过味儿了,“合同签了十年,十年不涨价是你良心,但万一杨梅真的将那房子修了,就不怕以后扯皮?”
清歌哪能不明白,闺女这是在说宋铭回来之后,再便宜给他了?
清歌笑道,“你当你妈我那么傻啊,会让宋铭去占这个便宜?
杨梅真想修那个房子,就让她修,只要她们娘仨住着舒服,想怎么折腾都行。
宋铭当初借了那么多钱,你说他要是回来,会忘了这事儿?
我在撕毁借条之前,可是还有一个还款证明的,那些村民也都在上面签了字的。
宋铭但凡敢找杨梅的事儿,我就敢拿着还款证明让他还债,他什么时候把钱给还完,再往下说事儿也不迟。”
恩雅瞬间明白了,“你是料准了宋铭不会还钱吧?”
“杨梅的新宅基还没批下来,盖房子没有个三五年也实现不了。
等宋铭四十二岁出来,那房子估计也破的不成样子了。
我本来的意思是直接卖给杨梅,让宋铭无家可归,但村里说不合规矩,因为我户口已经迁走,且户主早就变成了宋铭,没有宋铭的同意,宅基地无法过户。
所以如果杨梅真的修了宅子,那我就看在她人还算不错的份上,用还宋铭借款的钱,让他出具转让地基的证明。”
“哦!我明白了,宋铭要想住老宅,就得还钱,不还钱,就得以宅子相抵。
你是宁愿送给杨梅,也不让宋铭占这个便宜?”
清歌喂了阿嵘一勺鸡蛋羹,
“说对了,杨梅有心修宅子,证明她是个言而有信、且知恩图报的人。
虽然我从未图过什么,但人家既然能说到做到,那不如就做个顺水人情,毕竟老宅的面积可比新划的大多了。”
“那万一杨梅划了新宅子呢?”
“没那么容易,前段时间她娘家兄弟媳妇还闹呢,说她是外嫁女,没有资格划宅基地,就见不得她好呗。
杨梅跟我打电话的时候都哭了,她说实在不行,她愿意一直租房子,大不了以后跟着女儿走。”
南恩雅拧了拧眉,“这娘家人也太过分了吧?那村委会就听了?”
“杨梅之所以能将俩女儿的户口带回来,是因为虽然外嫁,但户口没迁走,所以可以迁回来。
村委也不想让她一个离异的身份,开了这个口子,正好拿她娘家人当借口,糊弄她,一直拖着不给办。
虽然咱村儿那地一不拆迁,二不修路,三不建工厂的,但人家不得拿捏一下啊?
后续成不成,估摸着还得看杨梅出多少钱。如今这世道,钱,才是万能的!
如果超出了杨梅的预算,她肯定宁愿租房,也不愿意再去盖房!”
这倒是,孤儿寡母的,还要供两个学生,这以后用钱的地方多着呢!
“怕就怕杨梅会在宋铭的无赖威胁下,守不住房子。那要真守不住呢?”
清歌摩挲着下巴,笑呵呵一副看好戏的模样,
“那就要看这杨大姐的本事了,这才哪儿到哪儿,走看且看呗!”
——
除夕夜,清歌没有包饺子,而是和向南、向北一家以及她的小阿嵘一起围坐在餐桌前吃老京北的铜锅涮。
外面扑簌簌的下着大雪,屋里面满满一桌子丰盛的食材,每个人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涮肉吃菜,别提有多开心。
恩雅前几天回了南韩,蔡健雄也在店铺关门后,去广市和父亲团聚,年后他要在那边直接找铺子,不用早归。
阿嵘被她喂养的奶膘足足的,长得还好看,任谁看了都觉得稀罕。
“这孩子有强迫症啊,吃什么都要摆好,一样一样的吃,而且不挑食,即使不喜欢,最多也只是皱皱眉,不像我,直接丢给向北它们,”
向南每次看小外甥吃饭,都觉得汗颜,人家还不到三岁就这么讲规矩,他都已经十六岁了,还挑食。
相认之后,向南也知道自己的真实年龄,是出生于1993年的12月31日,户口上的年龄大了半岁。
因为阳历太好记,程香香一直按照这个日期给他过生日,哪怕被拐的那些年,这一天对她也是具有特别的意义在。
所以这么一算,向南也才刚过了十五岁的生日而已。
这么温馨的时刻,当家中的大门被敲响,狗子先行狂吠的时候,清歌拿着筷子僵了一下。
“能在除夕夜登门,莫不是……你爸爸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