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晚上,节目播出后,并没有像《速食华夏》那样瞬间冲上热搜,数据也只是在平稳地增长。
但一种更可怕的发酵,开始了。
微博、朋友圈、同学群、家庭群……
无数人开始自发地分享这部纪录片,并讲述起自己的故事。
一个在魔都打拼的程序员,在自己的微博上写道:
“看完《舌尖》,我给我妈打了个电话,问她咱们家阳台上挂着的那块腊肉,什么时候能吃。
电话那头,我妈愣了一下,然后絮絮叨叨地跟我说,那块肉是立冬那天腌的,得等到过年,等我回家才能吃。
挂了电话,我一个快三十的大老爷们,对着电脑屏幕,哭得像个傻逼。我不是想吃肉,我只是……想家了。”
一个远嫁到北方的川妹子,在朋友圈里分享了视频,配文是:
“看到那个做泡菜的阿婆,我就想起了我外婆。
小时候,外婆家的院子里总有那么几个大坛子,里面装着我整个童年的酸甜。
后来外婆走了,我也嫁远了,再也吃不到那个味道了。
今晚,我想炒一盘记忆里的回锅肉,可惜,没有外婆的泡菜,总觉得缺了灵魂。”
一位在海外留学的学生,在凌晨四点的异国他乡,给这条视频点了三连:
“我一个北方人,从没吃过毛豆腐,但看到那个奶奶的笑,我居然看饿了,也看哭了。
我已经一年没回家了,汉堡和披萨吃得我想吐。现在我满脑子都是我爸做的手擀面,我妈包的酸菜猪肉饺子。
看完视频,我默默地打开了订票软件,不管多贵,今年过年,我一定要回家!”
“楼上的兄弟,我懂你!看完视频,我默默地把我冰箱里的速冻水饺全扔了!
那不是食物,那是工业品!我明天就去唐人街,买最新鲜的五花肉和韭菜,我要自己包!
我要找回家的味道!”
这些发自肺腑的文字,比任何华丽的宣传语都更具力量。
它们像一根根看不见的线,将屏幕前一个个孤单的灵魂,与遥远的故乡,与亲人的味道,紧紧地连接在了一起。
这已经不仅仅是一部美食纪录片。
它是一封写给所有龙国人的家书,是一把打开记忆味蕾的钥匙。
“这才是我们的美食,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根啊!”
不知是谁,在评论区里留下了这样一句话。
瞬间,被顶上了热评第一。
九州文娱的办公室里,江婉云看着那条平稳上升、但后劲十足的播放曲线,终于长舒了一口气,
她转头看向祝仁,眼神里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祝仁,”她由衷地说道,“我们好像……真的做出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如果说,《舌尖》开播当晚的发酵,是一条温情脉脉、汇入人心的小溪。
那么第二天,当太阳升起时,这条小溪,就毫无征兆地汇入了互联网的汪洋,掀起了一场席卷全国的惊涛骇浪!
清晨八点。
A站总部,数据中心。
技术总监揉着布满血丝的眼睛,死死盯着后台那条几乎垂直上扬的播放曲线,手里那杯滚烫的咖啡洒了一半都浑然不觉。
“疯了……彻底疯了!”他声音颤抖,见证了神迹一样,
“昨晚十二点,播放量八千万。现在,一个晚上过去,播放量……破五亿了!”
“五亿?!”旁边的运营总监倒吸一口凉气,
“这他妈是纪录片的数据?这比A站买的年度S级动漫首播数据还恐怖十倍!”
“不是恐怖,”技术总监喃喃道,“是离谱!你看这个用户画像,从15岁到65岁,全年龄段覆盖!
还有这个分享率,高达80%!也就是说,五个看过的人里面,就有四个人会把它分享出去!
这已经不是一个节目了,这是一个社会现象!”
“不止!”技术总监死死盯着屏幕,突然,一片刺眼的红色警报在他面前的监控屏上疯狂闪烁!
“服务器扛不住了!瞬时访问量超过了我们历史峰值的300%!全线崩溃!”
他猛地站了起来,手里的咖啡杯“哐当”一声掉在地上,摔得粉碎。
整个数据中心瞬间陷入了一片人仰马翻的混乱之中。
而就在这片混乱里,一个年轻的程序员指着评分系统的主屏幕,发出了见证奇迹般的惊呼:
“总监!你看评分!评分出来了!”
“在超过一百万用户打分的情况下,它的分数……是9.9!”
9.9分!
这个数字,像一枚定海神针,镇住了所有的喧嚣与混乱。
在A站,一个作品想要上9.5分已是难如登天,9.8分更是凤毛麟角,被誉为“镇站之宝”。
而9.9分,自A站成立以来,从未出现过!
这是一个神话!
A站的服务器崩溃和9.9分的神级评分,像两道最猛烈的燃料,彻底引爆了全网的舆论。
A站总部的震惊,只是这场风暴的冰山一角。
一夜之间,整个龙国的社交网络,仿佛只剩下了一件事——《舌尖上的龙国》。
微博热搜榜,前十名,有八个都与它相关!
#舌尖上的龙国 封神#【爆】
#A站服务器崩了#【爆】
#时间的味道看哭了#【爆】
#诺邓火腿 全国断货#【热】
#你家的乡愁是什么味道#【新】
#给妈妈打个电话#【暖】
#有一种饿叫看舌尖#
#求九州文娱加更#
……
无数网友不再只是单纯地评论,他们开始疯狂地进行二次创作。
有人将节目里的美食截图,配上祝仁的解说词,做成了精美的壁纸。
有人将自己家乡的特产拍照上传,在#舌尖上的乡愁#话题下,讲述着属于自己的“时间的味道”。
更夸张的是,节目中出现的第一个食材——诺邓火腿,其在各大电商平台的官方旗舰店,
一夜之间,所有年份的火腿,全部被抢购一空!
店家不得不挂出“正在加急腌制,明年再来”的公告,让无数吃货哀嚎遍野。
这股风潮,很快就从网络蔓延到了现实。
当天中午,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都默契地让位给了这部横空出世的纪录片。
《国民日报》更是发表了一篇由资深评论员亲自撰写的社论,标题振聋发聩——
【《舌尖上的龙国》:它唤醒的,不止是味蕾,更是我们血脉里的文化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