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遵在安排好人员后,一直密切关注着天气状况。
终于,天空逐渐放晴,阳光洒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这是一个适合出海的好天气。
他果断下令,让海军借助岛上的渔船和快艇,在岛民们的配合下开始对南沙群岛的各个角落进行全面考察。
与此同时,绘制海图的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而在另一边,王伟则肩负着与张小亮对接的重要任务。
他需要将舰队带来的补给物资卸下,并妥善安置从美国购买回来的油料以及储水罐。
并在部分地方用钢筋水泥修建炮台,并在这些永久工事上加装3英寸舰炮和坦克炮塔。
林遵等海军官兵在考察的过程中,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对岛屿的面积、地理环境、植被分布等都做了详细的记录。
王伟将海军的情况汇报给陈哲,陈哲回复让他们测量,但是,要留下备份。
经过数日的努力,考察和海图绘制工作基本完成。
林遵对这次的成果感到非常满意,他带领着舰队,准备前往下一个目的地——永乐岛。
当舰队缓缓靠近永乐岛时,远远地就看到陈哲站在码头,正微笑着向他们挥手致意。
陈哲显然早已得知他们的到来,特意在此等候。
双方见面后,陈哲热情地迎上前来,与林遵等人一一握手,并表示热烈欢迎。
随后,他引领着众人登上永乐岛,走进一间宽敞明亮的会议室。
在会议室里,陈哲详细地介绍了自己在南海的规划和目前所掌握的情报。
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这片海域的深入了解和对未来发展的信心,让林遵等人对他的计划充满期待。
林遵也分享了舰队此次考察的收获。
两人就加强南海防御、资源开发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最终达成了一系列合作意向,决心共同守护祖国的南海疆土。
海军的舰队在完成任务后顺利返航,陈哲随即率领他招募而来的一众知识分子踏上了对永乐岛及周边 6 个小岛的考察之旅。
在考察过程中,陈哲充分听取了这些知识分子的建议。
经过深思熟虑,他做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
首先,为了增强永乐岛的防御能力,陈哲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在岛上修筑一些固定炮台。这些炮台将被战略性地布置在岛屿的各个关键位置,形成一个严密的防御网络,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海上威胁。
此外,为了满足未来的发展需求,陈哲还计划修建一条长达 1800 米的飞机跑道。这条跑道的建设将采用填海的方式进行,其中一半的长度将通过填海工程来完成。预计整个工程需要两年的时间才能竣工。
为了确保跑道的顺利建成,陈哲决定发动岛上所有居民的力量,让他们无偿参与到跑道的建设中来。这样不仅可以加快工程进度,还能让居民们亲身参与到永乐岛的发展中来,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与此同时,考虑到永乐岛未来的发展,陈哲还制定了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计划。这些设施包括办公楼、学校、医院和工厂等,它们将被集中建设在港口附近,形成一个综合性的区域。
这些设施的建设将为岛上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促进经济的繁荣。例如,学校的建设将为孩子们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培养出更多的人才;医院的建设将保障居民的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工厂的建设则将为岛上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推动经济的发展。
经过重新规划,永乐主岛将被打造成永乐民主共和国的政治和商业中心。而原本居住在主岛上的 1 万多人将被分散到其他 7 个岛屿上,以实现更加合理的人口分布。这样的调整不仅可以缓解主岛的人口压力,还能促进各个岛屿之间的均衡发展。
在军事方面,陆军将保留 1000 人的规模,这是一个相对较小但足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安全威胁的数字。与此同时,为了维护岛上的治安,将建立警察局,其中 200 人将被留下来担任警察。这些警察将接受专业培训,以确保他们能够有效地执行任务,保护岛上居民的安全和财产。
而其余的军人,在退役后将转为海岸警卫队。
他们将利用自己在军事领域的专业技能,从事捕鱼和海运等工作。
这样的安排不仅充分利用了他们的专业能力,还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关于国家的政治体制,经过全体岛上居民的投票,永乐民主共和国决定沿用民国时期的律法。
这一决定反映了岛上居民对过去法律体系的认可和信任,同时也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在这个新的政治体系中,陈哲将担任国王。
他将拥有一定的权力和责任,领导国家的发展和决策。
而张铁等人则将组建议会,作为国家的立法机构,共同参与国家的治理。
议会将负责制定和审议法律、监督政府工作等重要职责,以确保国家的民主和法治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