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征军在缅甸的重要战役众多,其中彪关河战斗和同古保卫战尤为关键。
彪关河战斗发生于1942年3月,当时中国远征军第5军在缅甸彪关河地区与日军第55师团狭路相逢。
面对来势汹汹的日军,远征军毫不畏惧,迅速展开反击。
在这场激战中,官兵们表现得异常英勇,他们冲锋陷阵,与敌人展开近身肉搏。
尽管遭受了一定的伤亡,但他们成功地完成了掩护英军撤退的任务,为整个战局的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古保卫战同样发生在1942年3月,地点位于缅甸同古。
中国远征军第200师在此地与日军第55师团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较量。
第200师的将士们不畏强敌,坚守阵地,以顽强的战斗意志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
他们在枪林弹雨中奋勇杀敌,给敌军造成了重创。
这场战斗充分展现了中国军人的英勇无畏和顽强不屈的精神,成为了中国远征军历史上的一段光辉篇章。
斯瓦阻击战发生于1942年4月,这是一场激烈而残酷的战斗。
中国远征军在斯瓦地区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他们顽强抵抗,毫不退缩,成功地迟滞了敌人的进攻,为后续的作战行动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与此同时,在仁安羌解围战中,新编第38师孙立人师长展现出了卓越的指挥才能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面对被围困的英缅军第1师7000余人,孙立人师长果断决策,率领部队迅速出击,以少胜多,成功解救了这些被困的友军。
这场战斗不仅展示了中国军队的强大实力,也让全世界为之震惊。
1942年4月,东枝收复战爆发。
中国远征军在这场战斗中展现出强大的战斗力,成功收复了东枝,给日军以沉重打击,挫败了他们的嚣张气焰。
陈哲对历史的走向了如指掌。
毫无疑问,他肯定会跟随新编第38师一同前往仁安羌救援被围困的英缅军第一师。
陈哲带领部队进入缅甸后没有直接和新38师汇合,而是将一直跟随荣誉第3师行动的宋翰文率领的华侨武装带到了野人山一带。
部队在野人山附近驻扎后,他随即派人员叫来了宋翰文,并要求宋翰文留下50名士兵,在野人山中建立一个根据地。
与此同时,陈哲还特别安排了荣誉第3师的工兵营和突击营进入山中,协助宋翰文的人建造一些木屋和蓄水池,以确保华侨义勇军根据地能有基本的生活设施。
宋翰文接到命令后,立刻挑选出 50 名精壮的队员,并指派了一名叫李明华的华侨到任这 50 人的队长,让他配合荣誉第 3 的两个营前往野人山腹地。
荣誉第 3 师的工兵营在去年就已经偷偷潜入野人山,并在山里修建了两个临时营地。
这次他们将以这两个营地为基础,带着这些华侨继续搭建木屋和挖掘蓄水池并开辟一条前往中国的简易山路,时间来得及的话,他们还将在山里开辟几块空地。
陈哲知道,那些从缅甸逃往中国的人,几乎无一例外都是缅甸华侨。
他心中有一个大胆的计划,他打算给这些华侨提供武器。
虽然他自己并不打算在缅甸长期发展,但考虑到在缅甸的中国人数量众多,他认为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他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趁着这个时机,为这些人提供武器弹药,帮助他们夺取一块属于自己的地盘。
即使无法实现独立,至少也能实现一定程度的自治。
然而,这些缅甸华侨目前缺乏一个明确的领袖。
于是,陈哲决定亲自为他们创造一个领袖。
经过一番观察和考量,他觉得宋翰文这个人非常合适。
在抗日战争时期,缅甸曾经有一个名为“缅甸华侨救灾总会”的组织。
这个组织是当时缅甸华侨抗日救国的最高领导机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为集聚全缅侨胞救国力量,由缅甸华侨兴商总会、华商会领衔,华侨社团、学校及各抗日群众组织参与,于1937年8月5日正式成立。
但是,在这个年代没有枪没有炮再怎么样都没有用,还是任人宰割。
陈哲找到宋翰文,郑重其事地对他说:“宋翰文啊,我有个想法,我觉得你们这些人完全有能力直接成立一个军事组织。而且这个军事组织的领导人非你莫属!你完全可以参考军队的模式,把各级军官的等级都明确下来。不过呢,有一点很重要,这个组织绝对不能跟国民的政府有任何背景上的关联。”
陈哲稍稍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你看啊,你手里不是有那 500 个经过军事训练的人嘛,这可是非常宝贵的资源。你完全可以以他们为基础,先把队伍给拉起来。然后呢,再给这支队伍取个响亮的名字,这样不仅能让队伍更有凝聚力,发展得更壮大,还能让它更具合法性!同时呢,你们还可以多吸收一些缅甸华侨救灾总会的人加入进来,这样一来,你们就能得到他们的支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