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哲在向军政部和第 5 战区通报完情况后,心情有些忐忑地等待着回应。
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等来的不是表扬,而是一顿严厉的训斥。
第 5 战区方面的反应相对简单,只是命令陈哲迅速将部队撤出,并警告他这次突袭已经打乱了他们的作战计划,很可能会激怒日军,导致日军对第 5 战区的其他防区进行报复性攻击。
而军政部的批评则更为严厉,直接指责荣誉第 3 师的擅自行动,要求陈哲将所有南阳一线的部队撤回西安,并且在没有得到进一步命令之前,不得离开西安半步。
此外,军政部还决定给荣誉第 3 师调派一名政训处主任过来,显然是对陈哲的领导能力产生了怀疑。
陈哲看着这些电报,气得直拍桌子,嘴里不停地咒骂着那些官僚们。
他认为这些人毫无骨气,只知道贪图一时的安逸,根本不了解日军的残暴本性。
如果不狠狠地教训一下日军,他们是绝对不会安分守己的。
尽管心中充满了不满和愤怒,但陈哲也明白军令如山,他必须执行命令。
于是,他开始着手安排部队的撤退事宜。
装甲列车因为倒着行驶,这导致其速度异常缓慢,仿佛每一步都像是在艰难地爬行。
这样的情况使得撤退的过程变得异常艰难,不仅耗费了大量的时间,还让所有人都感到无比的焦虑和不安。
幸运的是,日军的飞机并没有如预期般前来追击。
也许是他们误认为这又是第5战区的一次反攻,担心与中国空军的战机遭遇,所以选择了按兵不动。
这无疑给了荣誉第 3 师一个喘息的机会,让他们能够稍稍松一口气。
夜幕降临后,装甲列车终于缓缓地返回了随县。
在那里,列车进行了一次艰难的掉头操作,这一过程同样充满了困难和挑战。
不过,最终列车还是成功地完成了调头,并停在了随县火车站。
然而,这次随县火车站并没有给进攻部队带来太多的收获。
随县现在已经被荣誉第 3 师完全占领,王伟带领着部队在战斗中,成功地歼灭了随县的1个中队的日军以及一个团的伪军。
大部分的伪军在战斗中投降,这些伪军在被缴械后,被押上了火车,准备运往后方进行处理。
在离开随县之前,他特意嘱咐王伟,要好好感谢帮忙的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并将一部分缴获的枪支卖给他们。
毕竟,这次战斗的胜利离不开他们协助。
此外,从王伟处得知,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在这次战斗中也有所斩获,他们缴获了一些武器和财物。
陈哲心里暗自思忖着,这次恐怕是他最后一次与他们合作了。
因此,他决定将缴获的伪军步枪尽可能多的卖掉,以获取更多的利益。
经过一夜的奔波,陈哲带着受伤的士兵终于在第二天抵达了西安。
回到部队驻地后,他首先关心的是伤员的安置问题。
他亲自安排医护人员对伤员进行治疗和护理,重伤员被优先抢救,其他伤员由医护人员救治。
那些被俘虏的伪军则被严密地看押在火车站。
陈哲深知这些伪军的价值,他决定将他们卖给胡宗南,以换取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为了完成这笔交易,陈哲让李副师长前去与胡宗南处进行联系。
他相信,凭借李副师长的谈判技巧和对局势的了解,一定能够达成一个满意的协议。
而关于坦克和卡车的运输,陈哲也已经做好了安排。
一部分已经顺利运抵西安,但装甲列车还需要再跑一趟,去运回剩下的坦克和火炮。
这些重要的武器装备已经离开了随县,正朝着南阳的方向前进。
此时,进攻随县的部队正在撤退的路上。
由于形势所迫,他们不能再继续留在山里了。
因此,陈哲决定将山里的物资全部运回西安,包括那些尚未收获的粮食也将进行处置。
这些粮食虽然不能为部队带来直接的收益,但他认为应该将它们交给山里的难民和村民,以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为了确保这些事情能够顺利完成,陈哲组建了一个专门的工作小组,并亲自指挥他们的行动。
陈哲在妥善安置好伤员后,马不停蹄地赶往了机场,他要去查看那些飞回来的日军飞机。
当他到达机场时,发现那里已经人山人海,好不热闹。许多飞行员和地勤人员都围聚在那 3 架日军飞机周围,好奇地打量着这些曾经属于敌人的飞行器。
陈哲径直走向人群,与航空队的队长碰面。两人站在一旁,开始商讨起这 3 架日军飞机的归属问题。
陈哲开门见山,直言不讳地表示,这飞机是他亲自带人缴获的,无论如何,至少得给他两架。然而,航空队队长却有着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应该将这 3 架飞机直接飞回重庆。
不仅如此,一旁的空军司令部的高丽军官也随声附和,支持航空队队长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