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军登陆西西里岛,意大利国王命令墨索里尼辞去首相职务,并软禁他。由陆军元帅巴多格里奥担任首相。意大利法西斯政府垮台后,新组建的巴多利奥政府一方面假意和德国保持同盟关系,另一方面却暗中同英美同盟国展开停战谈判。
1943年9月3日意大利政府与盟军签署停战协定,要求意军停止作战并配合盟军行动。??9月8日盟军登陆意大利本土后,巴多利奥政府公开宣布投降。
就在同盟国认为大事大事已定之时,德军出兵占领意大利首都罗马,解除了80万意大利军队武装,意大利新政府不战南逃。9月12日德军特战队发起了橡树行动,特战队在奥托斯科尔滋内的率领下,乘坐滑翔机,突袭了大萨索山帝王台,墨索里尼就关押在这里的酒店。德军以零死亡的代价救出了墨索里尼,希特勒在意大利北部萨洛建立了傀儡政府,墨索里尼出任“意大利社会共和国”政府总理。
同样是在9月12日德军发起了全面反攻,盟军登陆部队差点被赶下了海,直到9月16日在海上火力和空军支援下粉碎了德军进攻。德军向北撤退,炸毁沿途交通设施。并成功在罗马以南建立了防线,随后德军与盟军在意大利战场上进入对峙状态。于是意大利出现了南北两个政府,盟军希望通过扶持新政府实现“兵不血刃”占领意大利的梦想破灭,那本该肃穆的投降仪式沦为国际笑谈?。
希特勒试图通过军事压力维持对意大利的控制,通过各种手段将意大利投降的影响降到了最低。德国大力宣传解救墨索里尼的橡树行动,把行动包装为“维护法西斯联盟”,宣传德国对盟友的忠诚,掩盖意大利倒戈的失败?。宣传突出了指挥官奥托斯科尔滋内的英勇形象,将斯科尔兹内描绘为战术天才和忠诚的纳粹军人,强化其传奇色彩?。用以表现德国军队的勇敢和坚韧,打击盟军信心、提升德军士气。这个脸上有刀疤的奥托斯科尔兹内后来在二战期间策划实施了一系列令人瞠目结舌的行动,成为了美军口中"欧州最危险的男人"。
9月中旬,华北由南到北陆续进入了秋收季节,各根据地相应开展了"反抢粮、保秋收"斗争。日军为维持战争机器运转,每年需从华北掠夺数千万担粮食。根据地军民通过快割、快收、快运、快藏、坚壁清野使日军难以抢到粮食。各根据地发动群众通过抵制、拖延拒绝向日军缴纳军粮,通过减租减息、组织自卫武装等方式减轻民众负担和损失。部队采取运动战、伏击战、偷袭战等战术打击鬼子抢粮队伍和仓储。
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调集第26、62、63、110师团及伪军共4万余人,冀东、冀中、北岳等地区成为主要战场,日军扫荡冀东、冀中除了打击我军以外,还有另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抢粮,进攻北岳的主要目的试图摧毁晋察冀边区党政军机关所在地北岳区?。
在冀东,9月中旬日军独立混成第8旅团和伪军一部,开始对冀东地区进行为期3个月的分区扫荡。
9月14日,日伪4000余兵力扫荡抚宁、昌黎地区,这里活动的主要是第12团,采取“内线坚持、外线反击”战术,在日伪军扫荡时,主力提前转移至外线山区。?频繁在卢龙、抚宁、昌黎县一带伏击日伪军,破坏其扫荡部署。在山地与平原交替作战?,依托燕山山脉实施转移,在平原地区发动突袭。其中比较有名的是曹西庄战斗,击毁日军坦克3辆。
10月初,日伪军分三路扫荡迁青平、丰滦迁、丰玉遵地区,第13团与地方部队第4区队奔袭玉田县钱家沟、朱树坞等据点,强攻雹神庙据点。
在冀中,日军第26师团一部5000余人,伪军7000余人扫荡冀中,此时根据地地道已日趋完善,以前鬼子修建的封锁沟一部分被填埋,一部分被改造成抗日沟。根据地军民齐心协力日夜尽力抢收粮食并将粮食藏于地道。鬼子来了,人数不多时,就依托村庄,通过地雷战、地道战打击敌人。鬼子增援部队多时,坚持到黑夜通过地道转移到包围外袭击敌人。
为确保青纱帐的覆盖面积,冀中八路军花了不少心思,动员百姓种植高粱、玉米。收割粮食时尽量不破坏植株。百姓需要燃料时,八路军引导百姓从田地中间开始割取植株,保留外侧五到十米,形成一个个空心方框,连在一起也可以起到隐蔽和利于转移的作用,冀中军民还把地道修到了青纱帐里。八路军分成小队利用青纱帐伏击日军队伍、用火箭筒打击日军车队,装甲部队。鬼子要追,就很有可能进入地雷阵。八路军冀中骑兵团、回民支队骑兵队利用青纱帐作为掩护,发挥骑兵部队高机动性的特点,经常突袭日机扫荡队伍,打完就跑。
进入冀中的日军明显感觉到了冀中和以前的不同,八路军作战战术也越来越多样化,并形成了体系。冀中平原成了一块难啃的骨头。多日伪在冀中折腾了大半个月,损失了2100多鬼子,3800多伪军,灰溜溜出了冀中根据地,但冀中根据地也被抢走了13万担粮食,房屋损毁上万间。
在北岳区,9月16日,日伪军1.7万余人向北岳区分进合击。晋察冀军区大部分主力部队跳出外围,从外线打击敌人,地方部队在从主力部中抽调的骨干带领下积极开展游击战,消耗和疲惫日伪军。日伪军侵入抗日根据地腹地进行重点“清剿”。下旬,日军3000余人围攻驻神仙山地区的晋察冀边区政府、军区后方机关和部队。第3军分区第42团4个连凭险扼守,在骑兵团、第2团和雁北第6团配合下,经12昼夜的作战,将其击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