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座,我明白了,我这就回去挑选人手,准备出发!”
龙文章声音洪亮地说道,然后迅速地敬了一个军礼,随后转身离去。
龙文章离开后,祁天正独自一人坐在房间里,他的脑海中开始慢慢勾勒出一个完整的计划。毕竟,如今的越南局势相当复杂,就像一个烂摊子一样难以收拾。
说起越南的殖民历史可以追溯到 1884 年,当时它沦为了法国的殖民地。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几乎没怎么抵抗就向德国投降了。
这也使得在越南这块殖民地的统治权被日本所取代。直到 1945 年二战结束,日本投降后,越南的底层百姓看准时机发动了“八月革命”,并且成功地成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国。
然而,这样的结果却引起了法国的不满。毕竟,法国当初投降的目的就是为了保存国家实力,而现在越南竟然宣布独立了,这无疑是对法国的一种挑衅。
而且,现在的国际形势也十分微妙,老美和老苏两个超级大国正在激烈地竞争,都想成为世界的霸主,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哪个国家愿意树立法国这样一个强敌,这也使得他们野心急剧膨胀,甚至不惜派出远征军远赴越南作战。
虽然在面对德国人的时候,他们只守了42天便投降了,可面对这些越南土着,却是越战越勇,一路打的这些土着们抱头鼠窜,最后没办法这崭新出炉的越南政府只好撤进山区办公了。
祁天正对于这场战争的最终结局,了如指掌,他深知法国在这场战争中必将遭遇失败,当然这其中最大的原因便是越南现在是红色阵营中的一份子。
也正因如此,后来才会有人,即使自己国家的人民正处于饥饿之中,也不惜为越南提供各种资源,甚至派遣战术教官和给予战术指导。
然而,尽管这些人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最终却得到了一个令人失望的结果。越南人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什么叫做“白眼狼”,什么叫做“打水漂”。
不过尽管如此,在当时的局势下,所有亚太地区的红色势力都迫切需要这样一个战略盟友,以巩固自己红色阵营的铁板一块。
祁天正也是一直在深思熟虑的,他的想法很简单,抓住这个契机与国内的新兴势力达成交易。
他们这些人将以国府残兵的身份进入越南,协助越南人赢得那场战争,然后,趁机在越南占据一块属于自己的地盘。
当然了,祁天正的考虑远不止于此。他还有更为深层次的谋划,那就是给这群“白眼狼”戴上一个紧箍咒。
只要他们胆敢露出自己的獠牙,祁天正就会给他们做一个拔牙手术,正所谓“小树不修不直溜,人不修理艮啾啾”,对待这群白眼狼,好吃好喝好招待是行不通的,只有把他们打服了打疼了,他们才会夹着尾巴做人,全都是一帮子贱骨头。
军人的职责除了保家卫国,还要消除一切的潜在隐患,哪怕是身背骂名也在所不惜,虽然现在阵营不同身份不同,但终归还是中国的军队中国的军人。
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短短三个月的时间转瞬即逝,在这三个月之中,龙文章带着人先后和时家商队一起去了四次越南北部的山区进行侦查,仔细的标注出了周围的地形地貌以及势力的分布。
与此同时,另一边昆明警备司令部内,此时的卢总司令手中紧握着一封副官刚刚送来的来自国防部电文,看着这纸电文,他的呼吸变得急促起来,胸口也随着剧烈的喘息而上下起伏。
突然间,他像是被一股无法抑制的怒火所吞噬,猛地抓起办公桌上的茶杯,用尽全身力气狠狠地摔向地面。
只听“啪”的一声脆响,茶杯瞬间炸裂,碎片四处飞溅。而卢总司令的口中,也同时传来了怒不可遏的咒骂声:
“欺人太甚,欺人太甚!”
他的副官站在门口,听着办公室内传来的声音,心中不禁有些战战兢兢。他踌躇了许久,始终不敢推门进去。毕竟,国防部刚刚发来的命令,对于卢总司令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这道命令的内容很简单,却足以让卢总司令愤怒不已,只见上面写着:
“根据目前的局势,以及未来战争的态势,从即日起,云南守备部队暂编第19师和暂编第25师将合编为国民革命军混编第63军。军长一职,将由原暂编25师师长祁天正暂为代理!”
卢总司令心里非常清楚,这次事件绝对是何家蓄意报复的行为。原本,他还抱有一丝希望,期望那位高高在上的大人物能够出面制止何家的举动,他觉得上面那位肯定不会坐视何家肆意妄为,不断做大。
然而,现实却给了卢总司令沉重的一击,让他大失所望。上面对于这件事情的态度竟然采取了不闻不问的“冷处理”,完全没有要插手干预的意思。
事实上,上边那位对之前发生的事情一直耿耿于怀。上次,卢总司令刚刚向他俯首称臣,可转过头来就对在云南境内的中央军遗留势力采取了行动。
这一举动无疑触动了那位的敏感神经,让他对卢总司令疑虑和不满与日俱增。
相比起这位鞭长莫及的卢总司令,那位对何家的信任度显然更高一些,而且,这次何家的报复行动,也正好给了上边那位一个机会,可以借机敲打一下卢总司令,让他知道谁才是真正的掌权者。
此外,这也是上边那位在努力缓和与何家那位掌舵人之间的关系,毕竟,之前他可是将对方无故罢职,现在通过对这件小事的默许,也算是间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给对方一种补偿。
目前前线的局势非常严峻,他迫切需要何家全力以赴地协助他稳定局势。在这种情况下,对于这样的小事情,他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