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知清并不知晓林青山心中所想。
她第一时间找到严鹬,告知了他杀人还不用偿命的好消息。
“怪不得你让我不要用毒,原来后头还藏着这么一手。”严鹬斜躺在美人榻上,风姿万千:
“林知清,你又欠我一个人情。”
“人情?小航的事我都没有算你的人情。”林知清根本不吃严鹬那一套:
“严鹬,我还有一件事想问你,你那毒虫可否借给我用用?”
“你想得美,那东西你掌握不了。”严鹬端坐起来,面色严肃:“你不许打那些虫子的主意。”
林知清倒也没强求,不过她有些好奇:
“严鹬,有那种能够控制别人或者让别人迷失心智的毒虫吗?”
严鹬毫不留情地翻了个白眼:
“毒虫毒虫,说白了就是带毒的小虫子,控制别人?你当我的虫子也学过鉴心学吗?”
林知清讪笑两声,她先前看过的电视剧里头倒是有很多逆天的毒虫。
她还想着如果可以利用虫子来办事会省心不少。
可现在这种想法已经泡汤了。
她想了想,觉得还是得同陆淮见一面。
回到舒清阁以后,林知清让朝颜去给陆南月送个消息,邀她过府一叙。
等待的间隙,她开始整理起了和亲一事的消息。
百姓和御史中丞那头的事已经解决了。
如今还有沛国公同皇室需要攻克。
皇室不须多说,定然是放到最后来处理的,因为此事难度太大了。
当然,也没有说沛国公就好解决的意思。
林知清深吸一口气。
沛国公从前同林家并无过多来往。
但林知清的父亲林从戎以及江云鹤从前都在他麾下短暂效力过。
虽然这二人后来同沛国公的来往都不算密切,但在当时也算是受了沛国公关照。
根据林知清的了解,沛国公自从放权以后,一向非常中立。
只不过最近他的态度倒是与中立的作风不太相符。
上次重审林从戎通敌叛国一事时,他是极力反对的。
这次和亲之事,他又极力促成。
从表面上看,此人应当也是一心为大盛的。
只不过并没有御史中丞这么纯粹。
不过这也只是猜测,林知清并不能肯定。
她与沛国公仅仅只有宫宴上的一面之缘,并不算熟悉。
鉴心堂那头的人查到的东西也有限,具体的还要等陆淮过来一同商议。
就在她思考的这段时间,朝颜回来了。
林知清略微有些惊讶:“消息这么快就递过去了?”
“小姐,我还没出林家大门便遇到了南月小姐他们,他们来看你了。”说着,朝颜将人带了进来。
“小清儿,我听闻你同那大梁使臣起了冲突,还闹上了大理寺!?”陆南月快步跨了进来,神色担忧。
“你慢一些,不过是一些小事罢了。”林知清起身迎接。
“小事?我听你堂兄说,此事可是凶险得很!”陆南月还是有些着急。
她身后还跟着陆淮,陆淮的神色倒是颇为正常。
“堂兄关心则乱,我正想同你们说呢,我已经搞定了御史台的王渊了。”林知清心情不错。
她将事情的起因经过又阐述了一遍,陆淮听得十分认真。
陆南月则是长长地松了一口气:“这么说来,那王淑仪确实是个值得信任的人。”
“也不知这天底下还有多少个女子在遗憾中长眠,小清儿,你做得是对的。”
两个女子心中感慨万分。
林知清也觉得自己做的事是有意义的,是值得的。
“阿清,接下来是不是该沛国公了?”陆淮提起了正事。
“不错。”林知清指了指刚才写下的沛国公,开口道:“陆淮,你对沛国公的了解有多少?”
“此人十分低调,在外有大隐隐于朝的赞誉,我同他接触不多,但同他的儿子倒有一些来往。”陆淮开口道:
“宫中的淑妃娘娘或许是一个突破口。”
此言一出,林知清便知道陆淮定然是发现了什么,于是张口问道:
“突破口,什么突破口?”
陆淮回答道:“沛国公十分宠爱淑妃这个女儿,沛国公之子也十分维护这个姐姐,沛国公前些年放权也是因为宫中的淑妃娘娘。”
“淑妃?”陆南月皱眉:“淑妃娘娘在宫中虽不算受宠,但身为四妃之一,尊贵荣宠是有的。”
“再加上沛国公府势大,应当没人为难她呀?”
“沛国公为何会因她放权?”
“尊贵荣宠,并非淑妃所愿。”陆淮开口道:
“沛国公之子与淑妃姐弟二人自小一起长大,感情甚笃,淑妃进宫乃是皇室的意思。”
“这般说来,淑妃娘娘的年龄似乎也不大,若是被逼进宫,定然是心中有怨的。”陆南月叹了一口气。
林知清想了想,再次开口问道:“消息是哪里得来的?”
“淑妃未出阁时曾与国子监祭酒的侄儿有旧。”陆淮简单提了一句。
林知清却是瞬间反应了过来。
她记得陆淮同国子监祭酒之子私交甚笃,陆淮的消息很可能来自于此。
在大盛,女子未出阁之前是不可以与任何男子私下来往的。
但说是这么说,感情的事谁又能阻止呢?
因此,许多看似不相关的人私底下可能会有来往。
只不过为了各府的颜面,此事是断断不能宣之于口的。
若真的情投意合,双方家主敲定以后才会广而告之。
但若是没成,顾及着双方的清誉,许多事情是不能往外说的。
淑妃娘娘同国子监祭酒的侄儿也当是如此。
单单如此听来,双方的身份差距较大。
偏偏许多官员结亲时都讲究一个门当户对,拆散有缘人这件事不算罕见。
而且拆散的人还是皇帝。
林知清一下子就抓住了重点,听陆淮的意思,皇室明显是将淑妃看作了拿捏沛国公父子的人质。
这并不奇怪。
在大盛,对武将卸磨杀驴似乎是一件很常见的事。
林青山、林从戎、江云鹤,再加上如今的沛国公,都是受害者。
听陆淮这么一说,林知清倒还真的有了一些头绪。
同王淑仪一样,对症下药才能起到奇效。
淑妃娘娘曾经本有意中人,应当知道嫁与不爱之人的滋味。
和亲亦是嫁与不爱之人。
若林知清从这点入手,或许可以说动淑妃。
按照沛国公对淑妃的宠爱程度,他应当也会像王渊一样让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