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这个年代也已经五年多了。
虽然已经融入这边的生活,还结婚有了孩子,但有时候也难免想起前世的生活。
“看什么,走了。”,还不带李枭伤春悲秋,王芳的话就传了过来。
“好了,来了。”,李枭答应了一句,就向着外面走了过去。
从今天就放假了,怎么也要出去逛逛。
因为下着雪,李枭也没去别的地方,直接就去了王府井百货大楼,虽然建成已经有好几个月了,但每天逛商场的人数依旧很多。
特别是过年这一阵,放了假,不少人都带着孩子来了这边。
要说买什么,过年的年货其实他们家买的差不多了,瓜子糖、花生,都已经买齐,年画、灯笼也已经买好。
这一次来这边,也是为了买一件衣服。
过年的时候,一机部也是发了福利的,发了不少布票,刚好够一人一身的,这玩意对他不算是稀罕物。
大过年的怎么也要换一身新的衣服。
特别是小孩子,至于自己李枭是无所谓的,或许是年纪上来了,前世他也是一样,越长大越是对于买不买新衣服,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也不知道是心气没了,还是感觉自己不年轻了,虽然他前世年龄也不大。
来到卖衣服的区域,李枭就看见了需要工装裤,和前几年的风格有着很大的区别。
对此李枭倒没感到奇怪,这也是和社会发展有关。
像是他刚穿越到这个年代的时候,那时候建国刚刚没几年,流行的也都是中山装,之所以是中山装,这是因为领导穿的都是中山装。
这也让中山装一时成为了男人最庄重的衣服。
当然中山装也代表了一些其他含义,像是衣服外的四个口袋,就分别代表了礼义廉耻。
不过李枭觉得,人们不会考虑这么多。
而之后就变成了列宁装,不仅是因为国家给干部、机关、学校等单位提供的都是列宁装,也是因为毛熊的服装在当时,象征的意义不同,这才流行起来的。
甚至还传出了不少歌谣,像是一进堂屋亮堂堂,房里摆的大花床,姑娘穿的花衣裳,小伙穿的列宁装。”,就是李枭前几年经常听闻的。
至于工装裤的出现,则代表了工人地位的体现,穿这种服装也代表了一种荣耀,而这种服装流行的时间也是最久的,一直到80年代改开后,这才逐渐被淘汰。
“你们喜欢那个,去挑挑。”,李枭没有说直接就给几人买工装服,而是问道。
“哥我要那件。”,李颖显然早就想好了,指着一件衣服道。
陆秀秀则有些犹豫,在两件衣服上看来看去,最后直接一件红色衣服道:“哥我要这。”。
“同志,这两件衣服拿一下,我们试一试。”。
王府井百货大楼,里面工作人员态度还是很好的,闻言立刻就有一名女服务员走上前,笑着回答道。
倒是李彤直接看向了工装服,对此李枭倒也不奇怪。
小孩子都是看着那个好看卖那个,不会看流不流行,大人就不一样了,特别是高中、大学阶段,都会受到学校的影响。
买了衣服又在商场里面转了一圈,买了点茶叶,就又去了附近的东安市场商业街。
鞭炮商场里肯定没有,那玩意属于易燃易爆产品,里面不可能卖,也就只能去商业街上买。
东安市场也属于四九城三大商业中心之一,与西城区西单北大街、东城区前门大街齐名,每一个地方商家、店铺都不少。
卖的东西也都很齐全,书籍、玩具、糕点、饭馆、衣服、自行车、缝纫机之类的都有。
据李枭所知,此时的东安市场就已经有350余家摊商,要不是因为公私合营,接下来还会更多。
卖了二踢脚、鞭炮,又买了几个烟花,李枭就又采购起了食物猪肉、鸡肉、鱼肉这是过年必备的。
还有大虾,这个年代大虾可不好买到,还有一些熟食、像是酱牛肉、松仁小肚。
当然了稻香村“京八件”点心匣子也是必备的,过年有人来也有个吃的东西。
中午李枭一行人没有在外面吃,而是去了自己姑姑家,两人都是大忙人,不过临近过年,也是放了假。
把陆秀秀送回去,顺便也吃了一顿饭。
“对了姑,三十那天回南锣鼓巷那边吗?”,陪着姑父喝了一口酒,李枭开口问道。
上一次老太太还问过这事,让他问问,不过最近忙着厂里面的事,都差点忘了。
“今年肯定去,也有两三月没回去了,这要是过年还不去,下一次我怕你奶把我赶出来,那天的中午对吧?”。
“对中午,晚上吃完饭回去不方便,那边又住不下这么多人,都是中午。”,李枭笑着答道。
按理来说一般都是初二回娘家,不过李枭知道姑父家里没其他人了,有时间的话都是去南锣鼓巷那边。
陪着姑父喝了点酒,到了下午两点多,李枭这才回了百万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