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听着青石板上的马蹄声跑远,两人回头,却见姜小姑手里捏着件刚绣了半朵花的襦裙,站在原地怔怔发呆。
那眼神空落落的,不用想也知道,定是听见 “军中急报”,又想起了在边关的赵大公子,满心都是担忧。
“小姑。” 芳霏轻步上前,接过她手里的襦裙,笑着岔开话头,“劳烦您去后院瞧瞧,那些绣娘们手里的活计进度如何了?昨儿个听她们说,有个绣样图案的绣线颜色拿不准,正等着人拿主意呢。”
芳霏心里清楚,这种时候再多劝慰的话也没用 —— 人在战场上,生死本就悬在一线,担忧是难免的。
倒不如让小姑忙着些,后院的绣娘们性子热络,见了她定会围着问东问西,忙着指点绣活、应付问话,或许还能分些心,少些愁思。
可送走姜小姑,转头就见如意脸上又笼了层愁思。
芳霏见状,立马凑过去抱住她的胳膊,轻轻晃了晃:“姐,别想啦,成意小哥那么厉害,肯定能平平安安的!”
“好啦好啦,再勒下去,姐姐都要喘不上气了。” 如意被她晃得笑出声,伸手拍了拍芳霏的胳膊,眼里的愁绪淡了些。
“我也要抱!” 这时,楼梯拐角处突然冒出元初的身影,她蹦蹦跳跳跑过来,眼睛亮晶晶的。
如意笑着打趣:“得,那让你二师姐好好抱抱你,我这胳膊可经不住你们俩一起晃。”
“不行,都要抱!” 元初不管不顾,张开胳膊就往两人身上扑,房间里顿时响起一阵清脆的少女笑声,先前的沉闷气氛一扫而空。
一晃半个月过去,京中姜家小院的房间里摆了满满一桌子小食,足足二十样,香气扑鼻。
如意看着桌上的吃食,转头对身边的张老夫人、赵夫人、张家两位少夫人,还有刘夫人笑道:“盛祖母,各位夫人,劳烦你们帮着尝尝味道,看看哪里还需再调调。”
“好哇好哇!” 张老夫人笑得眼睛都眯了,“这些日子天天听元初在我跟前念叨,说你琢磨的新小食味道多特别,今儿个总算能亲口尝尝了!”
“盛祖母,您可别夸我。” 如意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前阵子还在反复调配方、改味道,怕做得不好,送过去倒了您的胃口,就一直没敢请您来试。”
“你这丫头,净说傻话!” 张老夫人摆摆手,又笑着朝其他人招呼,“来,咱们都别坐着了,赶紧尝尝!”
说着,张老夫人接过身边丫鬟递来的一小碗花甲米线。
她先是轻轻夹起一筷子米线,慢慢咬断,米线下咽时带着股韧劲;
紧接着又夹起一个花甲,吸溜一口,鲜美的汁水在嘴里散开;
最后用调羹舀了一勺汤,细细抿了一口,这才放下勺子,连连点头:
“先前家里用你给的方子做过普通米线,就已经很入味了,没成想添了花甲之后,这鲜味更足,还带着股海货的清劲,真是不错!”
另一边,刘夫人尝的是一道 “钵钵鸡”。自从食辣后,便爱上了这口,故而,特意让丫鬟多添了两勺辣油。
夹起一块浸在红油里的鸡肉送进嘴,麻辣的滋味先窜上舌尖,紧接着是鸡肉的嫩、汤底的鲜,几种味道在嘴里交织,一口下去又辣又香,格外过瘾。
刘夫人吃得眼睛发亮,忍不住赞道:“这味道真真过瘾!辣得够劲,鲜得够味,吃完还想再夹一筷子!”
这边各位夫人在房里热热闹闹试菜,院子里的景象却截然不同。
四十来个美食城的伙计分成四排站得笔直,手里攥着衣角,时不时偷偷抬眼瞄向房门,眼神里满是紧张。
他们都知道,屋里几位夫人尝的,是自己这些日子跟着如意学做的小食;夫人和小师傅的评价,直接关系着他们能不能留在美食城做事。
约莫两刻钟过去,房门 “吱呀” 一声从里面打开。
伙计们瞧见如意走出来,脸上没什么表情,一个个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连大气都不敢喘。
可没等他们慌神多久,如意的话就像惊雷似的炸在耳边:“大家都听着,从后日起,美食城开始三日试营业,你们都得上手做事。”
培训时他们早听过,“试营业” 就是说他们学的手艺能出师了,能真正上灶干活了!
这话一出,院子里瞬间炸开了锅 —— 伙计们你看我、我看你,先前的紧张全没了,脸上都笑开了花,有的甚至忍不住攥了攥拳头,偷偷跟身边人递了个兴奋的眼神。
如意看着他们雀跃的模样,没出声制止,等动静稍小些,又接着说:
“今儿就到这,剩下的时间你们可以出去逛逛,熟悉熟悉京城的路。一会儿都去孙掌柜那儿领十文钱,算是给你们的零用。”
“多谢小师傅!” 伙计们立马齐声道谢,声音响亮得能掀了屋顶。
在他们心里,如意不仅教给他们谋生的手艺,管吃管住,如今铺子还没开张,就肯给他们发钱,这样的好师傅、好东家,真是打着灯笼都难找。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