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青青筹建的新宅已经落成,挑选了一个良辰吉日,李武等人高高兴兴地搬进了新居。
何清也带着两个孩子住进了宽敞的套间。
看着崭新的家具,摸着松软的被褥,她有一瞬的失神。
虽然这房子远远比不上祁王府的奢华气派,但是比起她借住在陆家的那间房,却好了很多。
离开顾斌之后,她的人生没有走向绝境,反而枯木逢春了。
“娘,这里好漂亮,我和哥哥都有自己的房间了,再也不用挤在一张床上了。”顾婉柔蹦蹦跳跳地拍手笑道。
“娘,林姨说以后我就能上学堂读书了,这是真的吗?”顾承志扬起小脸,不确定地问。
耀州这地方,还有学堂?
“是,最后排的房子就是新建的学堂,林姨请来的先生很快就到了。娘,也是先生,教授女学。”何清的眼睛湿湿的,却闪耀着异样的光彩。
她自小被教导,在家从父,出嫁从夫,三十年来,一直以为男人才是天,女子只有仰仗他们才能活下去。
可如今,她离开了那个将她视作附庸品的男人,竟也凭着自己的双手,为孩子们挣来了这片安稳的天地,甚至还能去教导其他女子。
这在她过去的人生里,是做梦都不敢想的。
她看向在不远处忙碌的林青青,那个将她从泥泞中拉起,为她指引了方向的女子。
此刻,林青青正侧头听着李武说话,嘴角含着浅淡而温暖的笑意,她眼眸明亮的光芒跟初升的旭日一起跳跃。
清的心头涌起一股滚烫的热流,若非林青青当初伸出援手,若非她坚信女子亦可顶立门户、读书明理,自己和孩子们此刻还不知在何处飘零,又怎会有眼前这灯火可亲、未来可期的光景?
这份恩情,如同暗夜中的灯塔,重若千钧。
她悄悄握紧了手,将这份感激深深埋进心底,化为日后更加坚定前行的力量。
“何姐姐,快带着承志和婉柔出来,贺喜的乡亲们已经到了,你得帮着我招待那些嫂子、姐妹和大娘婶子们啊!”林青青探了半个身子进来招呼她。
“我?”何清惊讶地指着自己的鼻子。
他们母子不过是客居在此的外人,有资格招待客人吗?
“对啊,你这个女先生很快就要走马上任了,要给自己招几个学生的啊!”林青青笑嘻嘻地说道。
“啊?要自己招学生啊?”何清局促起来。
她跟耀州的人并不相识,又是流犯的身份,会有人信服她吗?
“何姐姐,你自己就是最好的例子啊!读书,是能改变命运的。”林青青挑了挑眉。
何清什么都好,就是,不够自信。
这次正好给她个锻炼的机会。
何清被林青青一语点醒,她深吸一口气,脸上绽开一抹温婉却坚定的笑容,主动走向那些正在闲聊的婶娘、嫂子们。
她先是帮着添茶倒水,亲切地询问她们家里的情况,聊聊孩子的趣事,气氛渐渐融洽起来。
见时机成熟,何清便顺着话头,声音不大却清晰地说道:“各位婶娘、嫂子,今日大家来贺新居之喜,青青妹子和我心里都感激不尽。趁着这好日子,也有件好事想跟大家说说。青青妹子心系咱们耀州的将来,不但办了学堂让男娃们读书,还想着咱们的女孩儿们,打算开一个女学,让我来试着教教孩子们认字、明理。”
这话一出,原本热闹的场面静了片刻。
几位妇人交换着眼神,心直口快的牛大嫂率先开口,语气带着善意的疑虑:“林姑娘的心是顶好的,咱们都知道。只是……女孩子家,认字有啥大用?不如留在家里帮忙带带弟妹、做些针线,或者像俺家丫头,能在林姑娘的工坊里学点儿手艺,好歹也能贴补些家用,这才是实实在在的好处啊!”
立刻有人附和:“是啊,读书是好事,可是男娃们能奔个前程。女娃将来总要嫁人,操持家务才是本分,花那功夫读书,别耽误了正事。”
“是啊,我还听过一句老话哩,叫女子无才便是德。”又有人提高了声音。
明显,对这件事并不赞成。
何清早料到招生的事情没有那么容易,她并未急于反驳,而是耐心地等大家说完,目光平和地扫过众人,和气地说:
“大家说得也有道理,帮衬家里、学门手艺确是眼下实在的好处。可咱们往长远里想想,读书认字,和非但不与这些事冲突,反而能让咱们的女儿将来把这些事做得更好,路走得更宽。”
她顿了顿,见众人露出思索的神情,便条理清晰地继续说道:
“先说帮衬家里。女孩子若识了字,会算数,去集市买卖,能看懂秤星、算清账目,就不容易受人欺瞒,替家里省下的,或许比辛苦多做几件针线还多。
家里若有个田产租赁、往来借还的简单文书,自己也能看个明白,不至于吃了哑巴亏。这岂不是更实在的帮衬?”
“再说学手艺。无论是在青青的工坊,还是将来做别的营生,手艺要精进,光靠手巧还不够。若能读懂织造图谱、看懂配方要领,甚至能记下心得、与人交流,这手艺是不是能学得更快、更好?
将来若有机会自己经营点小买卖,会记账、能看懂契约,岂不是比睁眼瞎强上十倍?读书,是给手艺插上翅膀,让女儿家安身立命的本事更扎实。”
“最后,说到操持家务、相夫教子。一个明事理、有见识的母亲,持家必然更有条理,教育出的孩子也更能知书达理。
退一步讲,即便将来遇事,自家女儿肚子里有墨水,心中有主张,也比一味懵懂、只能依靠旁人要强得多。这难道不是父母能给女儿的最好嫁妆,最硬的腰杆子吗?”
何清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带着一种由自身经历淬炼出的沉静力量。
她看着牛大嫂,语气越发真诚:“嫂子,我并非说女孩不必劳作,而是说,读书能让她劳有所值,劳有所得,甚至劳有所成。让她们的眼界不局限于灶台方寸之间,手脚更灵巧,心思更透亮,这无论是对娘家,还是对她自己的将来,都是有益无害的大好事啊!”
一番话下来,先前质疑的妇人们都陷入了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