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十月初四戊寅日清晨,阳光洒在宫殿的琉璃瓦上,熠熠生辉。
宫内一片肃穆,太监们脚步匆匆,传递着皇帝即将前往东都洛阳的旨意。
这道旨意如同巨石入水,激起千层浪。各衙门的官员们闻风而动,忙碌的身影穿梭在宫廷的走廊和厅堂之间。
负责车马仪仗的部门,紧张地清点着随行的车辆和护卫。
他们仔细检查每一辆马车的状况,确保马匹健康、车辆坚固,以保障皇帝的安全和舒适。
同时,护卫们也在加紧训练,熟悉行程路线,确保万无一失。
而留守长安的官员们,则迅速前往东宫,拜见皇太子李宏。
他们要向太子详细汇报监国期间的政务流程,哪些事情需要太子亲自批阅,哪些事情可以先由部门拟定方案再上报,都必须一一确认清楚,以免出现任何差错。
在皇帝出发前,他特意将皇太子唤至跟前,语重心长地叮嘱:
“朕此次前往洛阳,长安的大小事务就全权交由你处理了。遇到拿不准的事情,一定要多与宰相们商议,切不可擅自做主。若有紧急军情,务必第一时间派遣快马飞报于朕。”
皇太子李宏恭敬地躬身:
“儿臣谨遵父皇教诲,定当不辱使命,守好长安。”他的声音坚定而沉稳,透露出对这份责任的担当和决心。
当天上午,阳光明媚,天空湛蓝如宝石。
宫门外的广场上,旗帜飘扬,鼓乐齐鸣,随行的队伍整齐地排列着,等待着出发的命令。
李治身着龙袍,端坐在华丽的御驾上,他的面容庄重而威严。
他向官员们微笑着摆了摆手,示意队伍可以出发了。
随着李治的手势,队伍开始缓缓前行。
御驾在前面引路,后面紧跟着一列列身着锦衣的侍卫和侍从。
马蹄声响彻整个街道,引得路人纷纷驻足观望。
留守的官员们站在城门口,目送着御驾渐行渐远,直到它的身影消失在远方的道路尽头,他们才转身各自回到衙门,继续处理日常事务。
在送行的人群中,有几位官员低声议论着:
“陛下这趟去洛阳,恐怕是要处理东都的政务吧。不过有太子监国,咱们在长安也能安心办事了。”他们的声音虽然不大,但还是引起了周围一些人的共鸣。
与此同时,长安东宫那边,李宏也迅速进入了监国状态。
他坐在宽敞的书房里,面前摆放着各种文书和奏章。
他的神情专注而严肃,显然已经做好了承担责任的准备。
李宏先是召集了宰相和各部尚书,召开了一个简短的会议。
他开门见山地说:“往后这段时间,各位有政务要奏,直接送到东宫来。
每天辰时,咱们就在这里议事,有急事也可随时通报。”
他的语气坚定而果断,让人感受到他的决心和能力。
宰相们连忙应承,表示一定会全力配合太子的工作。
他们还主动将近期需要处理的事务清单递了上去,以便太子能够更好地统筹安排。
李宏接过清单,仔细翻阅着,不时提出一些问题和建议,与宰相们进行讨论。
监国的第一天,晨曦微露,皇太子李宏便已端坐于东宫书房之中,案几上堆积如山的奏章正等待他的批阅。
他神情专注,一丝不苟地翻阅着每一份奏章,时而眉头紧蹙,时而若有所思。
内侍见李宏如此忙碌,心中不忍,轻声劝:
“太子殿下,您已忙碌了一整天,是否该歇息片刻?”
李宏微微抬头,微笑着回答:
“这些奏章里不仅有百姓的诉求,更有地方的政务报告,稍有耽搁,恐误大事。”说罢,他又低头继续埋头批阅。
时光荏苒,夜幕降临,东宫书房内的烛光依旧摇曳。
李宏终于处理完了最后一份奏章,他长舒一口气,揉了揉有些酸涩的眼睛。
然而,他并未起身离去,而是唤来内侍:
“将今日处理完的政务整理成册,待阿耶归来后,我要一一禀报。”
与此同时,长安城中的百姓们也在街头巷尾谈论着李治前往洛阳、太子李宏监国的事情。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对街坊们感慨道:
“太子殿下如今已然长大成人,能够替皇帝陛下处理政务,实乃我朝之幸事啊!”
街坊们纷纷点头称是,有人附和道:
“有太子殿下在长安坐镇,我等百姓的日子必定如往常一般安稳,无需担忧。”
在这一夜,李宏的勤勉与责任感传遍了长安城的每一个角落,人们对他的期望也愈发深厚。
李治的队伍浩浩荡荡地走了数日,终于顺利抵达了东都洛阳。
一路上,队伍所过之处,百姓们纷纷跪地迎接,高呼万岁。皇帝李治坐在龙辇中,心情愉悦地看着这一切。
抵达洛阳后,李治稍作休整,便立刻召见了东都的官员们。
他端坐在龙椅上,威严地看着下方的官员们,开口询问:
“朕此次前来,主要是想了解一下东都的民生状况以及赋税情况,你们且如实道来。”
官员们不敢怠慢,纷纷上前禀报。
有的官员详细地讲述了当地的农业生产情况,有的则汇报了商业发展的现状,还有的提到了一些民生问题,如教育、医疗等。
皇帝听得很认真,不时地打断官员们的话,询问一些细节。
官员们见状,赶忙将提前整理好的文书呈递给李治。
李治接过文书,仔细地翻阅着,时而皱眉,时而点头。
看完后,他对官员们说道:
“百姓的日子乃是国家的根本,赋税的征收切不可过于苛责,对于有困难的地方,要及时上报,切勿让百姓受苦。”
与此同时,长安这边,皇太子李宏监国的日子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每天清晨,皇太子李宏都会准时来到朝堂,与大臣们商议国事。
他认真地听取大臣们的意见,仔细地批阅奏章,遇到难题时,他会虚心地向宰相们请教,共同商讨解决方案。
随着时间的推移,皇太子李宏处理事务的能力越来越强,也越来越熟练。
官员们私下里对他的评价都很高,纷纷称赞:
“太子做事稳重,颇有陛下当年的风范,真是有担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