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一月戊戌这一天,长安城和桂州城都迎来了重要的事情。
清晨,阳光洒在长安城的紫微宫前,一片宁静祥和。
然而,这种宁静很快被打破,只见禁军们如钢铁般列阵肃立,他们的盔甲在阳光下闪耀着寒光,给人一种威严而庄重的感觉。
高宗李治身着常服,缓缓登上龙辇。
他的步伐稳健,神情严肃,透露出一种天子的威严。
随着他的入座,龙辇缓缓启动,车轮滚动的声音在寂静的清晨显得格外清晰。
与此同时,在城外的道路两旁,早已等候多时的官员们纷纷跪地行礼,齐声高呼:
“臣等恭送陛下!”
李治微微掀起车帘,面带微笑地说道:
“沿途各州不必迎送,只需将民生疾苦、农田收成如实禀报即可。”
他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却清晰地传到了每个人的耳中。
龙辇渐行渐远,留下了一群恭敬的官员。
他们起身目送着高宗的车驾,心中默默祈祷着这次巡查能够顺利,为百姓带来福祉。
而在同一时刻的桂州城,申通镖局的门前却是一片热闹景象。
门楣上挂起了鲜艳的大红绸布,与周围的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伙计们忙碌地张贴着开业告示,引得路人纷纷驻足观看。。
清晨,阳光洒在镖局门前的青石路上,李孟姜身着一袭淡蓝色长衫,身姿挺拔地站在那里。
她的目光落在陆续到来的员工身上,嘴角微扬,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
待众人到齐,李孟姜清了清嗓子,朗声道:
“今日镖局正式开张,在此,我有两件事要向大家说清。”
她的声音清脆悦耳,如黄莺出谷,在人群中引起一阵轻微的骚动。
众人安静下来,纷纷将目光投向李孟姜,等待她继续发言。
李孟姜环视一周,见大家都专注地看着自己,便满意地点点头,接着说道:
“第一,镖局每月会给大家放三天月假,这三天时间由你们自行安排,可以休息,也可以处理个人事务。”
话音刚落,人群中就传来一阵低声议论,显然大家对这个月假制度都很满意。
李孟姜微微一笑,继续说道:
“第二,到了年底结算的时候,如果有哪位伙计表现特别优异,镖局会直接给他十天的年假,而且这十天年假期间,工钱照发。”
这一次,人群中响起了一片惊叹声和叫好声。
十天年假,对于这些常年在外奔波的伙计们来说,无疑是一份非常优厚的福利。
负责押送的王三郎站出来问道:
“长公主,那要是遇到节庆需要轮班怎么办呢?”
李孟姜微笑着解释道:“轮班制度不变,但是镖局绝对不会搞调休那一套。
比如说,如果当月有节庆假,轮到值班的人就先去值班,过后再给他补休,绝对不会让大家连轴转。”
她顿了顿,语气坚定地说:
“大家出来做事,固然要尽心尽力,但也得有喘口气的时间,这样才能长久。”
说完,她目光扫视全场,与每一个人的目光交汇,仿佛在告诉他们,她是真心为大家考虑。
此时的许州城外,阳光明媚,微风拂面。
刺史率领着一众属官,早早地便在城门外恭候多时。
他们身着华丽的官服,神情庄重,翘首以盼着李治的车驾到来。
终于,远处传来了一阵马蹄声,李治的车驾缓缓驶来。
车驾停稳后,李治从车上走下,他身姿挺拔,气宇轩昂。
刺史见状,急忙上前躬身施礼,满脸谄媚地说道:
“陛下一路舟车劳顿,实在是辛苦了。州内已为陛下备好舒适的住处,还望陛下能稍作歇息。此外,百姓们都对陛下的到来充满了期待,盼望着陛下能去看看今年的秋收情况呢。”
李治微笑着摆了摆手,说道:
“不必如此繁琐,先去农田看看吧。朕此次前来,主要就是想了解一下百姓们的生活状况。”
说罢,他迈步向前,径直朝着田间走去。
一行人紧随其后,穿过城门,来到了一望无际的田野间。
此时,稻谷虽然已经收割完毕,但田埂却被整理得整整齐齐,宛如一幅精美的画卷。
李治漫步在田间小道上,仔细观察着周围的一切,不时停下脚步,与身边的人交谈几句。
走着走着,李治突然停下脚步,指着一片稻田问道:
“今年的亩产与去年相比如何?”
刺史赶忙上前一步,恭敬地回答道:“回圣人,托陛下的洪福,今年的亩产比去年增加了两成呢。百姓们的收成颇丰,家家户户都有余粮。”
桂州镖局内,一片忙碌景象。
李孟姜站在大厅中央,面前是一幅巨大的路线图,她手指着图上的路线,向伙计们详细地分配着任务。
“首批货物将发往长安,由王三郎带队。
明日一早,你们就启程出发。
沿途的驿站我已经提前打过招呼了,你们到了之后,记得核对一下货单上的印章是否无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