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液只是津液中的一种,并不能取而代之。”江启强对着唾液和津液这两者的关系总结道。
洛桑多吉大叔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恰在此时,曲让卓玛从屋内走了出来,手里还拿着装好热水的水壶。
洛桑多吉一看到这个顿时想起了自己刚刚所说的补充水分被回绝的事情,当即便问道:“既然如此,那我刚刚所说的补水为何不行?”
“喝水只是给身体灌原料,而津液则需要脾胃运化,肺肾气化才能变成能被身体直接利用。”
江启强说完之后,三道视线齐聚在他身上,见此情况江启强只能细细讲来。
“补津液的本质是补充体液、血液渗透压相接近的液体,也就是所谓的等渗溶液,大家初中化学中学到过渗透压原理这一方面的知识点,浓度接近的两种液体水分交流没那么快,喝进去才能被缓慢吸收,从而可以降低排尿速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维持体液平衡。”
“体液、血液渗透压每升大概在280至310毫渗量,而水的渗透压为零,水喝进去后会被肠道快速吸收,20分钟就会排尿出去,水分快进快出无法长时间维持体液平衡,故而喝纯水可能会越喝越渴,从而降低补水效果。”
“就像医院常见的也是淡盐水和葡萄糖水,而不是纯净水,正是因为它们与血液渗透压相等,可以被缓慢吸收,细胞补水更有效。”
【突然有一种知识被强塞到脑子里的感觉,强哥,虽说我们要个解释,但咱们也没必要讲解的这么认真啊。】
【难怪我爸妈说读书最重要,读书就能出人头地,感情书上真的有真知识啊?】
【不是,初中有化学吗,一直之间有些怀疑自己了,突然感觉自己上这个学好像就起到了学历的作用。】
【说实话书本上的知识我知道,但是你让我结合到现实生活中我是真想不起来,真的,强哥说这个知识我是真知道,但是我不知道所谓何学,更不会将它们联想到一起,因为在我看来压根没有相关性。】
【现在的人普遍理论知识丰富,实践经验匮乏,我稍微有一个生活常识不知道,家里人就会说“亏你读了那么多书”。】
【都是上过学的,我怎么就没想到啊,善于学和善于用的区别啊,我算是发现了这学以致用这词语被强哥发挥的淋漓尽致。】
江启强这一番有理有据的道理说下来,洛桑多吉大叔顿时就懵了,压根没想到问题竟然如此的高深,竟然还涉及什么初中化学。
自己虽说是初中毕业的学历,可他们那个时候哪有什么化学啊?
曲让卓玛和罗布顿珠倒是学过,可他们压根不知道竟然还有如此的关联。
“不是,这中医和化学还有关系啊?”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是息息相关的,他们在很多年前都是一体的,只不过后来为了方便学习这才拆分成好几层,但其实都是有所结合的。”
罗布顿珠自小就不是爱学习的主,一听到这专业知识就感觉头都要炸了,当即便转移话题道:“启强,你刚刚不是说什么津液可以食补嘛 ,具体怎么补啊,给我讲讲不?”
洛桑多吉大叔虽然知道自家孩子的德行,但是刚刚听江启强说了之后他也没有那么的感兴趣,对于罗布顿珠的转移乐见其成。
“食补的方法很多,例如鸡蛋茶就可以,在《伤寒论》中的朱雀汤指的就是鸡蛋茶,做法也很简单,只需要用热水烫一下碗,将鸡蛋打入碗中搅散之后倒入沸水冲成鸡蛋花即可,食用前还可以根据口味加入几滴香油。”
“除此之外,《本草纲目》中也早有记载,米汤也是可以补充津液的,家里的大米抓一把熬一锅汤,平常也可以拿它当水喝,主要是喝汤。”
“虽然米汤做法很是简单,但大家可别小瞧米汤,当其中淀粉分解后的小分子糖和电解质可以刺激肠道分泌消化液,可以改善肠胃功能,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补充津液更是一把好手。”
“当然,像苹果水、椰子水、黑豆水、蜂蜜水、梨汤等等也有妙用,大家可以结合自身环境喜好进行选择。”
【真的有效,我以前嘴皮子干,天天喝米汤,现在嘴皮子不干了,真的很神奇。】
【人体补充的津液能是什么,生津止渴你们是一点儿都想不起来是吧?】
【虽说它做法很简单,但是防不住我懒啊,这一套操作下来,我可以说服我自己我其实并不渴的。】
【我有一个更好的方法省时省力,既然三杯不够就来第四杯,要含着,慢慢的一点一点喝完,第四杯不够的时候就来第五杯,第五杯还不够就来第六杯,第七杯,第八杯……如果还不够,好了可以送医院去急救了,都不用挂号。】
【哥们,真的别,很容易水中毒的,一直渴一直喝压根没用,我之前逼着自己喝差点儿喝吐了都没有往身体缺营养这个方向想过。】
【喝水还觉得渴,这玩意儿不就是电解质失衡吗,要我说最快的方法是喝瓶饮料,一瓶饮料解决问题。】
江启强看了一眼直播间的弹幕 ,若有所思道:“根源上来讲,津液代谢不正常,电解质才会失衡,喝饮料在一定程度上只是一时之用,后期还有可能出现这个问题。”
“除此之外,并不是所有的饮料都属于电解质水,只有含有电解质成分的饮料才属于电解质水,这其中就包含刚刚所说的椰子水、葡萄糖溶液等等。”
“啊?”罗布顿珠顿了顿询问道:“启强,这怎么判断自己要喝的饮料是不是电解质水啊?”
“看成份。”江启强顿了顿,接着开口道:“电解质水通常包括钠、钾、钙、镁等离子,如果需要补充电解质可以优先选择钠、钾含量较高的产品,部分品牌更是明确标注了含有电解质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