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宇以为今天的讨论已然结束,便站起身,准备告辞。他微微颔首:“正明哥,要是没别的事,我就先回去构思主题曲了。”
“哎,小宇,等一下。”周正明抬手示意他稍坐,身体向后靠进宽大的皮质办公椅里,手指无意识地轻叩着光洁的桌面,脸上露出一丝看似随意的笑容,像是忽然想起什么家常话题,“还有个事儿,随便聊聊。你觉得……尹彦这个人怎么样?”
方宇闻言,重新坐了下来。虽然不明白周正明为何突然问起这个,但他还是认真地给出了评价:“尹彦老师?”他语气带着尊重,“我觉得他是一位非常优秀、也非常难得的演员。演技功底扎实,对角色的理解和塑造力极强。我在《误杀》片场看他跟段秀芳老师演对手戏,尤其是那几场审讯和心理博弈的戏,简直是一种享受,看得我大为震撼。而且他为人低调谦和,不事张扬,听说在组里口碑也很好。”
周正明专注地听着,不时点头,显然对他的看法颇为认同。等他说完,周正明话锋一转,抛出了一个让方宇意想不到的问题:“那……你觉得,如果我们公司出面,把尹彦签下来,怎么样?”
“签下尹彦老师?”方宇微微一怔,眼中闪过明显的诧异。这个提议有些出乎他的意料,但仔细一想,又似乎在情理之中。
盛世娱乐要大力发展影视业务,招揽实力演员是必然之举。他立刻表示支持:“这当然是好事啊!尹彦老师的演技和敬业态度是有目共睹的,如果能加入公司,绝对是强援!但是……”他话锋一转,提出实际的疑虑,“尹彦老师他自己愿意签吗?他目前应该有经纪约在身吧?而且,以他的咖位和选择权,为什么会考虑我们这样刚涉足影视的新平台?”
周正明似乎早就料到他会这么问,双手交叠放在桌上,透露更多信息:“我私下里打听过了,他之前的那份经纪约刚好到期,目前正处于自由身状态,没有签新的公司。刘牧导演也很欣赏他,之前拍戏间隙,也以朋友的身份,半开玩笑半认真地探过他的口风,算是帮我们敲了敲边鼓。尹彦那边……倒也不是完全没意向,他对和刘牧导演再次合作、对我们公司的制作实力(尤其是资金和《误杀》呈现出的品相)是有些兴趣的。”
他顿了顿,随即眉头微微蹙起,露出了些许为难的神色:“但是现在,卡在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上。”
方宇意识到接下来的话很可能与自己相关,他凝神静气,顺着话头问道:“是什么问题呢?是待遇方面的?”
“不是待遇。”周正明摇摇头,“尹彦更担心的,是可持续性发展的资源问题。说白了,他担心我们盛世娱乐在影视这块只是玩票性质,或者后续无力。他虽然肯定《误杀》的剧本和制作,但也直言不讳地指出,我们公司目前在这个领域的基础……还比较薄弱。”
“正明哥,你具体指的是哪方面的薄弱?”方宇追问道,他想知道对方担忧的确切焦点。
“核心创作力和标杆性人物。”周正明一针见血,“我们没有自己稳定的、高质量的编剧团队,无法持续产出足够吸引他的优秀剧本。这是其一。其二,我们在影视方面,缺乏具有市场号召力和演技口碑的标杆性演员坐镇,无法形成‘好剧本+好演员’的稳定产出模式来吸引人才。我们现在有的,主要是资金、初步搭建的专业制作班底、以及发行渠道等配套东西。但这些,对于他这样珍惜羽毛、看重长远发展的演员来说,还不够有说服力。”
方宇了然地点点头,这确实是实情。他忽然想到一个人,问道:“我记得……慕白哥早年不是也演过戏,还拿过影帝吗?他不算是有影响力的演员吗?”
周正明叹了口气:“慕白的情况比较特殊。他确实有极高的表演天赋和过往成绩,但他重心放在音乐上已经很多年了,影视邀约基本都推掉了。我们还没有正式、深入地和他谈过是否有意愿重新出山演戏。就算他愿意,隔了这么多年,重新适应和投入也需要时间,而且不确定性太大。不能把宝全押在一个未知数上。”
听到这里,方宇已经完全明白了公司的困境和尹彦的顾虑。盛世娱乐是希望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良性的影视生产闭环:拥有能持续创作出扎实剧本的核心编剧(或团队),结合专业的制作能力,以此为基础,才能稳定地吸引和留住像尹彦这样的优秀演员,形成品牌效应。 而不是每次需要去公开市场竞争剧本,或者靠人情和高价去邀请演员。
但目前公司的现状是:制作班底(导演、摄影、服化道等)可以通过资金快速搭建或合作,但最核心的“源头活水”——优秀的、专属的编剧力量,却是缺失的。没有这个“1”,后面再多的“0”也难以发挥最大效能。这才是让尹彦这类谨慎的实力派演员犹豫是否要“上船”的关键。
想通了这一层,方宇沉默了片刻,指尖在膝盖上轻轻敲击着,似乎在做一个重要的决定。办公室内一时安静下来,只有空调运行的轻鸣。
终于,他抬起头,目光平静却坚定地看向周正明,开口说道:“正明哥,关于剧本的问题……我其实,手里还有一个故事大纲,已经在脑子里酝酿了挺长时间,最近也开始动笔整理和细化了,只是目前……还在打磨阶段。”
“哦?!”周正明闻言,身体猛地坐直了,眼中瞬间爆发出惊喜和难以置信的光芒,声音都不自觉地拔高了一些,“真的?!你还有一个剧本?!”
他的反应如此之大,并非没有原因。就在给方宇打电话之前,他曾和总裁麦佳诚深入探讨过公司影视业务的未来规划和人才引进(包括尹彦)的可行性。两人都从《误杀》的合作中,深切感受到了方宇在剧本创作方面惊人的天赋和潜力。麦佳诚甚至特意叮嘱他:“找个机会,可以和小宇聊聊长远发展,试探一下他是否有意愿、有能力为公司持续提供剧本支持,这是撬动后续资源的关键。”
他今天原本的计划,只是顺势将尹彦的情况和公司的困境透露给方宇,让他提前有个心理准备,知道公司有这方面的需求和渴望,算是埋下一颗种子,并没指望立刻能得到解决方案。
然而,方宇给出的回应,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这简直是一个巨大的惊喜!他万万没想到,方宇在忙碌于音乐创作、演出和《误杀》项目的同时,竟然不声不响地还在构思另一个剧本!这份创作精力,令他颇为惊叹。
而另一边,方宇看着周正明惊喜的反应,内心却保持着清醒和冷静。
时机很重要,姿态也很重要。他明白,此刻主动透露这个信息,既是为了回应公司的需求,表明自己愿意与公司影视业务共同成长的态度,支持签约尹彦这类好演员;但同时,这也是一个契机——一个为自己争取更有利位置、更重要话语权的契机。
他想,是时候适当地提一下自己的要求和想法了。不仅仅是作为一个被动的创作者,而是更深入地参与到这个体系的构建中。他需要确认公司对他的真正重视程度,以及未来能给予他多大的创作空间和决策参与度。
于是,在周正明惊喜的目光注视下,方宇缓缓开口,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忽视的分量:“剧本确实有。不过,正明哥,关于这个新剧本,以及未来公司在影视创作方面的规划,我也有一些具体的想法,想和公司深入地聊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