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大帐中一片嘘声!
说实话这段时间,整个卫拉特一共动员了将近六万士兵,其中铁甲兵就将近四千,皮甲兵将近两万。另外还在附近草原中征召了将近六万牧民。现在他们马匹的数量将近三十万匹,这是整个卫拉特出现以来最强大的军队。
而他们的对手努尔哈赤,铁甲兵将近一万六七千,披甲兵两万多,还有俘虏的牧民轻骑兵四万多。
三百人在这样规模的大战中,根本连个水花都砸不出来。
众人一下子就没了兴趣。
不过伊万诺夫却冲大家笑了起来说:“不要看我们人少,可是我们都是以一当百的勇士,不但弓马娴熟,而且每个人都有两杆火枪。”
伊万诺夫故意停顿了一下,看着众人逐渐凝重的脸色,倨傲的又说:“我们还带来了十门三磅炮和一千支火绳枪。请让我为各位贵人展示一下。”
于是在大帐外面,一片草地上,一千头羊被牵了过来。
伊万诺夫率领着他的“三百勇士”展开队列,另外将十门三磅炮都装填了散弹,推到最前面。
随着十门炮依次响了起来,羊群冒出一团一团血雾。
羊群都被巨大的炮声惊得四处乱窜。
然后被伊万诺夫的火绳枪手轮番射击三轮。
短短几分钟就死伤了一大片。
这下这些领主这次终于来了兴趣。大家纷纷要求购买火枪火炮,他们在历次和西边来的那些哥萨克斗争中吃够了火枪火炮的苦头。
所谓哥萨克(乌克兰语:ko3akn;俄语:ka3akn)是一群生活在东欧大草原(乌克兰、俄罗斯南部)的游牧社群。在历史上以骁勇善战着称。
13世纪开始,一些斯拉夫人为了逃避蒙古帝国中钦察汗国的统治而流落到俄罗斯南部地区,包括顿河流域、第聂伯河下游和伏尔加河流域。
15、16世纪时,大批城市贫民与不愿成为俄罗斯的乌拉尔农民迁徙到钦察汗国被推翻之后的俄南地区。
这些人被称为“哥萨克”,即突厥语中的“自由人”。
哥萨克甚至在俄罗斯南部建立了一些地方政权。东欧因为平原多,山地少,因此哥萨克族群多数以河流命名,如“顿河哥萨克”,“乌拉尔河哥萨克”等。
哥萨克以英勇善战着称。在俄罗斯历史上,沙皇通过收买哥萨克上层人物而控制哥萨克。哥萨克组成的骑兵,是沙俄的重要武装力量。在俄国向西伯利亚扩张的过程中,哥萨克是俄国的主要依仗。
最近这段时间哥萨克开始侵入这些西蒙古贵族的领地,他们用火绳枪代替弓箭,给西蒙古这些贵族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于是这些贵族们纷纷向伊万诺夫购买火绳枪,试图能够和哥萨克对抗。
很快一千支火绳枪就被数十个领主瓜分一空。
而十门三磅炮则是被实力最强的固始汗收入囊中。
一下子众人对和努尔哈赤战斗的信心大涨。
其实众人不知道的是这个伊万诺夫其实并不是现在的俄罗斯沙皇瓦西里四世派来支援卫拉特的,他其实是前任沙皇伪德米特里一世的卫队长,在伪德米特里一世被杀后,他遭遇到瓦西里四世的追杀,不得不带着部队逃亡,最终成为了哥萨克。
本来他应该逃往波兰的,但是因为他手里握着一封前任沙皇伪德米特里一世签署的号召俄罗斯所有的贵族和请求波兰出兵讨伐瓦西里四世的信件,所以被瓦西里四世四处围追堵截,他才不得不向东逃窜。
他逃到这里,现在瓦西里四世是找不到他了,但是他也很难回到波兰了。
经过半个月的整训,伊万诺夫为各位卫拉特领主训练了一支千人的火枪队,部队暂时也由他指挥。毕竟这些蒙古人可不会火枪战术。
另外伊万诺夫还派了两个手下炮兵帮助固始汗训练炮兵。这种三磅炮虽然只有二百斤,但是依然配置了炮车,不过射击仰角只能通过垫高炮尾实现,另外由于没有消除后座的装置,所以每次打完炮,都得重新布置大炮。也就是实际上临阵只能发射一发炮弹。
实际上到了会盟的时间,东科尔呼图克图和固始汗都还没有收到瓦齐尔汗和扯力克大汗的消息,众人都知道自己将不得不独立应对努尔哈赤,所以都非常紧张。
卫拉特众人依然在阿尔泰山下,立下连营。
等候努尔哈赤的到来。
但是努尔哈赤并没有按照约定的时间到达会盟的地点。
卫拉特众人都是长出一口气,众人纠结了这么多部众,终于吓住了努尔哈赤,不用打仗了。
卫拉特众人也是赶快放出侦骑到处查看努尔哈赤的去向。
却发现努尔哈赤失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