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塔尔认为失去舰队的赛博坦星人,已经不再构成威胁,对太阳系边缘的未知敌人,开始进行防御探测。
“远程探测器发射!”
随着第一波次,三千多枚小型探测器发射,娜塔尔开始针对未知敌人进行搜索。
科技战争中先敌锁定,就意味着已经胜利一半,既然敌人没有盲目攻击,那么就证明战斗还有的打。
舰队在远离赛博坦星后,就进入了隐身状态,作为娜塔尔作为正规军的战术大师,移动隐身时就已经提前发射大量太空机雷了。
就连这次探测器发射,都是在发射后立即转移坐标,绝不给敌人率先开火的机会。
“咱们需要这么紧张吗?敌人连地球方面发射的核弹都探测不到。”
王歌对于娜塔尔的过于谨慎,有些不太理解,己方这边可是有着四十九艘歼星舰,还有一艘接近末日级的执行者号,感觉娜塔尔过于小心了。
“与其猜测敌人探测不到惯性核弹,我更倾向于敌人跃迁出来时,正好遇到核弹攻击,至于他们为什么不躲避,我更倾向敌人打算伪装核弹撞击在陨石带中。”
娜塔尔有她自己的理解,而且她还有一件事没有说,单单从核弹爆炸位置来看,敌人战舰的个头绝对不小,而且数量远超己方这一边,至于伪装成陨石带摧毁核弹,她更倾向于敌人的战舰不是自己的。
虽然这只是一种猜测,可娜塔尔认为可能性更高一些。
依据就是华国的核弹里掺了集束型,用护盾硬接哪怕是执行者号,都得被炸的灰头土脸的,更别说连锁反应了。
喻绮兰立刻汇报道:“天王星近日轨道出现波动(27亿公里),探测器位置暴露,强行进行反隐扫描!”
马库斯与喻绮兰同时汇报:“探测器损失三百七十八耗时四秒,敌人方位被强行解析出来!”
“暴露后十二秒,探测器损失一千一百三十二颗,敌人火力出现增强,敌舰队第二方阵出现,对方舰队数量增至三十七!”
从敌人的反应不难看出,应对方法十分呆板,虽然有舰队拆分行为,可并没有拉开太大空隙。
“其他方向探测器数据!”
娜塔尔命令完后,立即尝试再次联系赵婉洋,现在情况十分棘手,敌人暴露出来的战舰长度,最小规模都是在十公里左右,大型战舰已经超过执行者号,长度来到二十五公里。
单单长度来说,她们根本没有胜算。
王歌转身看向指挥台道:“娜塔尔,启用高级权限,强行呼唤赵婉洋吧!”
并不是他们不着急,赵婉洋既然关闭通讯,就证明正在干的事情是极为危险的,哪怕只是稍有分心就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结果。
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主要是所有人主观认知过于严重。
看到电影版的威震天和擎天柱,就认为最大的敌人撑死就是昆塔莎,根本没有想到变五根本没有拍完,后边还有更强的敌人会出现。
“不,我们不能赌,一旦赵婉洋实验出现意外,火星都有可能被炸没。”
这并不是娜塔尔的危言耸听,主要是张寻交给对方的科技大杀器,实在是太多了,谁也不知道到底会触碰哪个。
喻绮兰道:“敌人数量增至六十三艘,方位统一,并未在其他方向发现踪迹,敌人阵型出现高能反应,疑似高能扫描系统,第二波探测器在二十三万公里处被摧毁!”
这个数据的出现,让在场人都紧张起来。
并不是说小队战舰打不了这么远,人类所有远程攻击都脱不开两个问题,距离和攻击力平衡。
大威力能量武器,并不意味着攻击距离就远。
举个日常简单的例子,wifi的信号有2.4G和5G两种,其中5G的功耗远超2.4G上网速度也远超2.4G,可传播距离和绕障能力却弱于2.4G。
能量武器与常规火药武器,在射程的增加上成反比,普通火药武器只要无脑堆药包,只要炮管抗的住理论上讲,可以射出光速攻击(哪怕弹丸碎了也是光速),可能量武器的表现却相反。
无脑堆能量的结果就是,大量的能量会被介质吸收也就是散射现象,除了在提高能量密度降低衰减外,还要考虑发散角目标材质抵抗性能和设备散热能力。
盲目的使用主炮进行超远距离射击,除了给对方开灯光秀,根本不会有任何杀伤力。
马库斯高声道:“舰长,敌人的有效射程计算出来了,是十八万公里范围内,将对我方装甲造成损伤,我们需要提高主武器射程。”
太空战的导弹,在对方防御网没有被突破时,盲目发射只是浪费弹药,哪怕是地球内的战斗,都无法用导弹莽死对方(参考俄乌),更别说动辄大几万公里的太空战了。
导弹就算再怎么加速也不是光速。
“沈玥歆、李濯阳展开主炮增程设施,我们需要拥有一定反击能力。”
“收到”x2
赵婉洋的呼叫没有反应,死星在系统中也处于下线状态,显然这次的实验与死星有关,娜塔尔不得已让支援舰队使用增程套件。
这玩意是在星战之后研发出来的,技术来源是帝国的弑星者大炮。
作为能横穿光年的攻击,弑星者主炮的聚焦能力是毋庸置疑的,至于为什么没有直接安装在战舰上,主要是该套件的聚焦设备过于庞大,在散热设备和材料性能短时间无法满足下,该套件几乎是打几下就会被融毁。
随着喻绮兰通报敌舰队靠近的数字,多个大型设备被拼接起来。
“振荡器调试正常,粒子分离装置再次调整,测试一,测试二,参数修改成功,粒子拦截装置功能正常。”
“强引力束线稳定中,引力杂波确认清除,散热装置完成预启动。”
很快十二座大型增程装置完成搭建。
其原理就是过滤能量杂波,用引力强行让粒子束射向同一方向。
如果说与用激光强行束缚,在效果上有什么区别,那就是射击出去的光束更加暗淡一些,增程器的亮度比正常炮口高三倍左右。
光束暗淡并不是简单的能量降低,而是散射出的粒子少了,这才让攻击看着好像弱了许多。
至于为什么增程器会亮,主要是粒子杂波在过滤时,大量粒子和能量会被增程器强行拦截,这些会导致射程降低的粒子被阻拦掉,能量在向四周散射时同步会提高周围热量。
“舰队启动引力束,目标增程器,全队隐身静默行驶,前进。”
娜塔尔选择把战场远离地球,别看现在距离地球有百万公里,可一旦敌人转身瞄准地球,哪怕敌人主炮衰减,照射在地球上对于上边的生态也是毁灭性的。
理论上讲只要地球上升两度,珊瑚将会灭绝,南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七米,而这个能量相当于24年全球能源消费累计二十万年。
可对于执行者号上的六台重粒子炮来说,只需要在月轨上持续照射半个小时就能就能办到,而随着地球内热量积累后边的加热将会更快。
能对行星执行烧玻璃的舰炮,哪怕距离远些在数量增加下,也是能办到的(参考太阳耀斑)。
“距离二十亿公里,敌人舰队出现变动,对方阵型开始改变。”
舰长椅上的娜塔尔眉头紧皱,她十分担心敌人出现分兵现象,一旦敌人分散掉,没有行星护盾的地球绝不可能幸免下来。
“时刻关注敌人动向,持续发射探测器,一定不能让敌人分散!”
就在两方距离来到十亿公里时,敌人舰队开始出现分散现象。
喻绮兰立刻汇报道:“敌舰开始分散,除正面三十七艘外,其他两方面各十五艘。”
多出来的四艘战舰,是探测器在后期用数量探出来的,要不是行踪被强行暴露,这四艘战舰绝对会在之后战斗中偷袭地球,这也是娜塔尔担心敌人分兵的原因。
“所有舰队解除伪装,以执行者号为核心,组成三支三角形编队,主炮充能,不使用增程器给我冲对方开火!”
随后一百五十束重粒子光束,直直的打向敌人方阵,娜塔尔不惜暴露自身存在,也要阻止敌人攻击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