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茂彦转达的所谓崔澄的请求,让默啜和朱葱都惊愕不已。他们心中虽然对崔澄的这个想法感到十分惊喜,因为这正好符合他们的心意,可以借此机会一举拿下朔方城。然而,他们也不禁心生疑虑,如果真的将天子特使和羽林卫全部消灭在朔方城内,是否会激怒大周女皇,引发严重的后果呢?
不仅如此,从刚才薛茂彦所说的话中,他们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已经落入了大周设下的圈套之中。在没有得到派出去的斥候带回的确切消息之前,贸然攻入朔方城显然是不明智的选择。
不过,崔澄主动提出相助,对于突厥大军来说,无疑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所以,他们决定还是先弄清楚崔澄的具体计划为好。默啜向朱葱使了个眼色,朱葱心领神会,马上对薛茂彦问道:“卢六,崔将军既然希望突厥勇士们出手相助,那么他可有什么具体的行动计划呢?如果只是让突厥勇士们强行攻城,那岂不是白白增加伤亡吗?”
薛茂彦那颗一直悬着的心,终于像一块沉重的石头一样落了地。他与那些人周旋了这么久,如果不能成功地让默啜上钩,那岂不是白白辜负了厉大人对他的信任?想到这里,薛茂彦不禁感到一阵后怕。
不仅是薛茂彦,就连站在一旁始终沉默不语的孟阿布,内心也同样焦急万分。他担心薛茂彦会在关键时刻出现什么意外,导致整个计划功亏一篑。然而,当朱葱追问时,薛茂彦的回答却让孟阿布心头的那块大石头也落了下来。
“回禀大汗,中行説大人。”薛茂彦毕恭毕敬地说道,“崔将军的意思是,希望大汗能够暂时命令突厥大军后撤,这样一来,郭澄和天子特使就会放松警惕。等到两个时辰之后,他们的戒备心完全松懈下来,崔将军就会亲自打开北城门,迎接大汗和突厥勇士入城。不过,城中的将领大多都是崔将军的亲信,还多是士族门阀的子弟。所以,崔将军恳请大汗在入城之后,能够对他们手下留情,千万不要伤害他们的性命。”
薛茂彦的这番话,说得既恭敬又谨慎,让人挑不出一丝毛病。默啜和朱葱听了之后,对他的话完全没有产生任何怀疑。
默啜沉默片刻,然后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有力:“卢六,你回去告诉崔澄,若他真想得到朕的帮助,就必须完全听从朕的决定。朕会下达命令,让围城的大军向后撤退十里。但是,打开城门的时间,必须在东方黎明的卯时过后。”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不过,你可以转告崔澄,他既然选择效忠于朕,朕自然不会辜负他的请求。让他放心,只要那些人愿意真心归顺于朕,朕不仅不会杀他们,还会给予他们丰厚的赏赐!”
默啜的这一番话,让薛茂彦和孟阿布都不禁愕然一愣。他们岂能听不出默啜这番话的真正意图?这分明是在逼迫所谓的崔澄,彻底背叛大周啊!
如果这件事并非厉延贞所设下的圈套,那么崔澄此时若真的面对默啜,一旦顺从他的要求应承下来,那就等于是将把柄亲手交给了默啜。如此一来,不仅是崔澄本人,就连朔方城内他的那些亲信手下,都将沦为默啜和突厥安插在大周的钉子,永远无法摆脱被控制的命运。
默啜能够成为突厥的可汗,并吞并一统漠北的突厥各部,绝非易事。他的心计和城府之深,是常人难以企及的。就连他身旁的朱葱,在听到默啜这番话后,也不禁对他投去敬服的目光。
薛茂彦和孟阿布虽然都听出了默啜的言外之意,但他们并没有丝毫反驳的念头。毕竟,崔澄此刻正被圈禁在朔方城幕府中,默啜想要得到他的效忠,恐怕只是一厢情愿罢了。
然而,既然默啜已经应允下来,薛茂彦自然不会再去自找麻烦。他满脸喜色,毕恭毕敬地向默啜行礼,说道:“小人卢六,谨代崔将军谢过大汗陛下的圣恩。小人定会将大汗的旨意转达给崔将军,卯时过后,我等会在北城恭迎大汗陛下的圣驾!”
薛茂彦的这番举动,显然让默啜颇为满意。他面带微笑,对薛茂彦夸赞了几句,然后才挥手示意他和孟阿布可以离去。
默啜和朱葱站在城头,远远地望着薛茂彦和孟阿布两人在亲卫的护送下,缓缓走向北城。他们的身影渐行渐远,最终消失在城门口。
默啜和朱葱的目光一直追随着他们,直到看不见为止。朱葱似乎还有些不放心,他转头对默啜说道:“陛下,我们真的要后撤十里吗?目前周围的情况还不明朗,斥候也尚未完全探明。如果周围有大周军队埋伏,我们这样贸然后撤,恐怕会陷入被动啊。”
默啜却显得十分镇定,他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对朱葱说道:“中行説不必担忧,朕自然明白其中的道理。之所以将后撤的时间推迟到卯时之后,就是为了等待斥候的回禀,以便根据实际情况再做决定。现在大军后撤,也不过是以防万一,倘若真有大周的伏兵,我们也能及时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