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正议论着孙家的丑事,蘑菇崴子屯儿的苞米地里来了一群绵羊。蘑菇崴子屯儿的苞米秸秆一般都用作烧炕做饭的柴火。再就是梁老小儿等几家养牛户,留一些做越冬饲料。总之,各家在没往回拉秸秆垛起来,就不能随便放牲口。
田淑云打发小梁子梁老小儿把那放羊的人拉了过来。
这人竟然是搬走了六七年的王跳猫子,田淑云的姨表弟!
王跳猫子一见田淑云,跪下就哭了。
王三刀一家搬家的时候,到了齐齐哈尔就被兄弟王子生给甩了。他们没去成大杨树镇。无奈之下,只能在附近的克山县落脚了。
可是克山县出土豆黄豆小麦却很难吃饱,尤其是地方病很严重。老两口儿患上大骨节病,没几年就死了。
王跳猫子把分给自家的土地换了十几只细毛绵羊,一路放羊回到了蘑菇崴子屯儿。
他家的老房子早就塌成了土堆。西岗子上有房场,却容不下羊圈。尤其是土地,不像大队小队那时候,只要大队批准小队同意就可以一起干活儿秋天分粮。现在土地都包产到户,叼进嘴里的肉谁肯吐出来?
田淑云耐不住王跳猫子苦苦哀求,只能去找大队书记白凌云。还是白凌云做主,在蘑菇崴子屯儿的机动地里抽给他一份口粮地。在东岗子康淑君家东北坡,批给他一片房基。
不过王跳猫子变化实在太大。
没搬走的时候,他经常偷偷摸摸,夜里扒窗户听动静。曾经被华子打了一猎枪。可是自从再次回到蘑菇崴子屯儿,他变得实在太老实,根本不像从前的跳猫子。一年到头只有两件事,种地、放羊!
在人们的记忆里,他的羊群从来没超过二十只。家里的油盐酱醋,一身衣服铺盖全来自羊毛。卖羊毛钱不够花就卖羊。
别人家的糠麸瘪子都用来喂猪,他却喂羊。他的羊养得一年四季白白胖胖。
最怪的是,王跳猫子的羊绝不会卖给本村。更不能在本村直接杀掉。放了这么多年的羊他竟然不吃羊肉。
收拾完庄稼,华子家外屋的条桌又成了选绿豆的场子。
华子在院子里拿着黄油枪给老解放一处处注黄油,屋里康淑君和蔡香萍又开始放荤段子了。
蔡香萍:“王跳猫子就住在你家房后,你没过去撩饬撩饬?”
康淑君:“去他妈个腿。我路过他家好几回,连正眼都不看我。”
蔡香萍:“你还真动心思啦?”
康淑君:“我能跟他动心思?唉,柳子富不要我,孙信义坑了我。蘑菇崴子屯儿就是缺好爷们儿。你没动心思?”
蔡香萍:“我可没有。张丽艳结婚了,还有俩闺女一个儿子。熬吧,熬到我老儿子结婚。我也老了,再也没那心思了。”
“我他妈可熬不住。一看见华子,我就想让他抱抱我。可是一想将来……”
蔡香萍:“你就是天生的骚货!”
康淑君:“你放屁!你不骚,那堆孩子哪来的?哪个娘们儿离了男人能过日子?男人就不一样,咋的都能活。”
蔡香萍:“那可不一定。康小皮咋死的?还不是憋不住要干那老骒马。唉呀,我明白了。”
“明白啥了?”
蔡香萍压低声音:“王跳猫子养那些母羊……”
田淑云和李清华把自己队里的绿豆入库之后,和往年一样开始收购队外边的绿豆。
可是连收七天,只有康淑君等几个人把自家的绿豆卖给了生产队。其他人都大车小辆运到外边卖去了。
华子呢,开着老解放往县城送了一次绿豆再就没回来……
田淑云接连提了两次收购价,还是没人再来卖给她们。已经到了历年收购绿豆的上限,华子不回来她们谁也不敢在往上提价了。
可是统计绿豆的库存量,还不到去年的一半。那就意味着来年的收入要降低一半!
田淑云坐不住了,拉上李清华去了县城。
依依豆芽坊只有张丽茹一个人在生豆芽卖豆芽。她豆芽卖得也简单,一排缸豆芽批发给几个卖豆芽的大姐大嫂,一个早晨就完事。
库房里却存了一篓一篓的蘑菇木耳,榛子松子儿等山货。
张丽茹拿出一个包的严严实实的小布口袋,摆放在两个人面前:“他和满自由、赵国伟、二妞、彩霞姐都在下面收购山货呢。三两天才能回来一趟。华子哥说了,绿豆库存暂时不动,等他回来。这是桔梗、苏子、红花的种子。华子哥说一定让你交给你家刘安哥好好保存,明年开春儿就得用。”
李清华:“那华子的意思是要种这些玩意儿?”
张丽茹:“老值钱了。华子哥还说让你回去跟刘安哥一起选几片背风向阳,地势较高的小片地。”
田淑云:“那他没说豆芽子往后咋整?”
张丽茹:“城里卖豆芽的一天比一天多。很多人在我们豆芽坊批发回去自己卖,更多人是自己买绿豆生豆芽。往后咋整他没说。不过豆芽、绿豆的事他让你们回去别说。”张丽茹说着看了一眼李清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