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达康眼神热切。
那双眸子里,充满了对进步的渴望。
也许是因为太过于渴望,以至于都有些锋芒毕露了。
往回走了两步,高育良走到李达康跟前。
“瑞龙很忙,我已经很久没见过他,也没有任何联系。”
“前两天,他女儿出生,我也只是让吴老师,代我向他表示祝贺。”
“他没有向我透露任何风声,我也没有挖空心思在京州打听消息。”
“我只是预感到,儿子都进了监狱的霍思腾,迟早会出事,仅此而已。”
李达康颔首点头。
高育良的话,他是信的。
搞学术出身的高育良,是有一身文人风骨的。
可以说他擅长诡辩,但真没必要怀疑他撒谎。
仔细想想,也知道风头太盛的霍思腾,就两种结果。
要么进步,要么进去。
他没有第三个结果。
但亲儿子出事,当爹的丝毫不受影响,还能更进一步……
这种事怎么想,都觉得不太可能。
同在一个屋檐下。
儿子大捞特捞、吃喝玩乐,当爹的还能一无所知?
就算没有同流合污,也知情不报,犯了包庇纵容之罪,愧对了组织的信任。
过去几个月,京州轰轰烈烈大搞深化改革。
如今看来。
也许是霍思腾,在做最后的垂死挣扎。
也或许是他想趁着还大权在手,赶紧大捞特捞。
反正副省长这关键一步没上去,就必然会落个粉身碎骨的下场。
只可惜……
自己之前没认清形势,还以为他真的要高升了。
早上还急急忙忙的,去打招呼寒暄客套。
现在想想,真是觉得臊得慌。
“那什么,他要真出了事,老高你就很有可能火线调任来京州呀!”
高育良淡然一笑。
“达康书纪,你开什么玩笑呢?”
“他出没出事,咱们还都不清楚。”
“即便真出事了,我也相信省委会妥善安排。”
李达康笑呵呵的连连点头。
“法学教授说话果然滴水不漏。”
“行吧,我也不瞎猜了,反正找谁救火,也轮不着我。”
“虽然我打心眼里很想来京州,可是论资历、论背景,我都还不够资格。”
“平心而论,我觉得你希望很大,因为你不仅很有资格,也有能力迅速整顿队伍、平息事态影响。”
高育良讪笑不已。
“达康书纪,你就别捧杀我了,我有几斤几两,我还是很清楚的。”
“吕州还有一大堆事儿,我要忙着回去处理,咱们改日再叙吧!再见!”
主动伸出右手,高育良十分绅士。
李达康有些不太情愿的抬起右手。
两人握手的刹那,李达康忍不住低声说道:
“其实我挺想念吕州,想念那美丽的月牙湖。”
“你要是高升来京州,我愿意回到吕州,把它发展好、建设好!”
说到这儿,李达康还轻轻拍了拍高育良的手背。
他这一番话,都不是暗示,而是明示了。
在林城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矿产机械、工程装备……
发展速度再快,也没吕州快。
要想更快进步,显然调回吕州才是绝佳的选择。
而且吕州的发展布局,高育良和赵瑞龙都已经弄好了。
接下来高铁开通、机场通航,国产大飞机研制成功,带动航空制造业蓬勃发展。
他到吕州,几乎可以什么都不做,就等着经济疯狂增长,然后过两年接替晋升的高育良,担任京州一把手。
至于高育良……
他当然早就知道,李达康是有多么贪恋权力。
当年在吕州共事的时候,李达康就为了尽快做出成绩,擅自改变自己拟定的城市规划。
眼瞅着在林城,要做出成绩进步很难很慢,他当然就想自己调任离开后,回到经济发展更快的吕州。
如此渴望进步,心里哪儿还有百姓?
都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从给赵立春当秘书,到下放金山县当县长。
再一路升到吕州做市长,调任林城当书纪。
李达康这一路的仕途之上,都充满了作风强硬、急功近利。
他的政绩观,是严重扭曲的。
老百姓能不能得实惠并不重要。
他做任何事,都只是为了出成绩好升官。
就像当年他打着要致富先修路的旗号,在金山县疯狂集资修路,搞得百姓苦不堪言,甚至闹出了人命。
而他调任去林城市,也并非是被冷落。
从市长到书纪,本身就已经跨越了一条,很多人难以跨越的鸿沟。
让他到林城市,也是希望善于搞经济的他,能带领煤炭资源枯竭的林城走出困境。
为此,赵瑞龙还不少给他出点子。
让他引水造湖治理煤矿塌陷区,有了水就能搞生态农业。
培育苗圃、家禽育种、研制农药与农耕机械……
民以食为天。
生态农业搞好了,照样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