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1章:星图移位
陈轩指尖划过玄鉴镜边缘的云纹时,镜面突然泛起一阵细碎的银光。
这面从邙山青铜窖藏带出来的古镜,此刻正静静躺在古玩店的紫檀木案上。案头还摊着那只刚修复好的官窑贯耳瓶,瓶身的粉青釉在午后阳光里泛着含蓄的光泽。小林蹲在案前,正用软布细细擦拭瓶底的"玄"字刻痕,忽然听见陈轩低低"咦"了一声。
"师父,怎么了?"
陈轩没应声,只是将玄鉴镜转向窗外。原本映在镜中的石室星图,不知何时起了变化——北斗七星的斗柄悄然偏转,最末端的摇光星竟与一颗原本黯淡的星辰连成直线,形成一道清晰的光轨,直指西北方向。
"星图动了。"陈轩沉声道。他将镜面倾斜三十度,光轨在对面的白墙上投下淡淡的光斑,终点处隐约显出"京"字的轮廓。这情形与前两次如出一辙:找到青铜窖藏时,星图曾指向景德镇;挖出官窑瓶时,光轨又落在了京城方向。
小林凑过来盯着光斑:"难道京城有玄山氏的藏宝地?"
陈轩想起玄山氏笔记里的一句话:"天垂象,地成形,镜中星轨即藏途。"他起身拉开博古架最下层的抽屉,里面放着近期的文物拍卖图录。指尖划过泛黄的纸页,在某一页停住——京城古籍拍卖行下个月将上拍一幅清代吴宏的《江山无尽图》,图跋处赫然有"玄山氏题"的字样。
"你看这个。"他将图录推给小林。
拍卖信息显示,这幅山水画曾是民国收藏家张伯驹的旧藏,后流失海外,今年才由匿名藏家送拍。图跋里"云深不知处"五个字的笔锋,与陈轩见过的玄山氏落款如出一辙,尤其是"玄"字最后一笔的飞白,带着独特的颤笔。
"要不要去看看?"小林眼睛发亮。这半年跟着陈轩跑了豫西、景德镇,她的鉴宝本事见长,却还没去过京城的大拍卖行。
陈轩摩挲着图录边缘:"玄山氏的题跋从不随意落笔。"他想起在瓷都找到的《辨瓷手记》,里面夹着的那张宋代工钱单,正是靠玄鉴镜照出了隐藏的窑址信息,"这画里一定有东西。"
三日后,师徒俩登上了前往京城的高铁。古籍拍卖行坐落在琉璃厂附近的一条老胡同里,灰墙黛瓦的四合院门口挂着块黑底金字的匾额,门两侧的石狮子被岁月磨得圆润光滑。负责接待的王经理是个戴金丝眼镜的中年人,见陈轩递过预约函,立刻笑着引他们往里走。
"陈先生能来,真是让小店蓬荜生辉。"王经理引着他们穿过天井,"那幅《江山无尽图》正在预展,不少藏家都盯着呢。"
展厅设在正房,玻璃展柜里的山水画长近两米,墨色的山峦层层叠叠,瀑布从云端倾泻而下,溅起的水花用淡墨晕染,竟有种湿漉漉的质感。陈轩站在画前,目光落在右上角的题跋处——"玄山氏观于宣统二年",字迹苍劲中带着几分飘逸。
"吴宏是清初'金陵八家'之一,这幅画是他中年之作。"王经理在一旁介绍,"尤其难得的是玄山氏的题跋,目前存世的不足十处。"
陈轩没说话,只是从口袋里摸出个小小的放大镜。他的指尖在玻璃上轻轻滑动,停在瀑布左侧的一块岩石处。那里的墨色比别处略深,细看能发现极淡的朱砂痕迹,像是被什么东西覆盖过。
"可以拿出来细看吗?"他抬头问。
王经理有些犹豫,但还是点头:"请稍等。"
工作人员戴上白手套,小心翼翼地将画从展柜取出,平铺在专门的鉴赏台上。陈轩屏住呼吸,从背包里取出玄鉴镜。镜面刚一靠近画轴,原本黯淡的朱砂痕迹突然泛起红光,像活过来似的在纸上蔓延。
小林惊呼一声:"师父,你看!"
只见瀑布水流的纹路里,渐渐显露出几行小字,像是用特殊颜料写就,遇镜光才显色。陈轩凑近了看,那些字是:"藏于山水,墨韵寻踪,破壁见真,静候有缘。"
"这是什么意思?"小林挠挠头。
陈轩却盯着那"破壁见真"四个字出神。他想起在景德镇的废弃柴窑,窑壁上也有类似的暗语,最终指引他们找到《辨瓷手记》。难道这幅画里的山水,对应着某个真实的地方?
就在这时,展厅门口传来一阵脚步声。一个穿着唐装的老者在几人的簇拥下走进来,目光直直落在《江山无尽图》上。王经理赶紧迎上去:"刘老,您来了。"
被称作刘老的老者点点头,视线扫过陈轩手中的玄鉴镜,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一下:"这位是?"
"这位是陈轩先生,也是来看这幅画的。"王经理介绍道。
刘老的目光在陈轩脸上停留片刻,忽然笑了:"原来是陈先生,久仰大名。听说你在景德镇鉴别出了官窑残片,真是年轻有为。"
陈轩礼貌地点头:"刘老过奖。"他认出这位老者是京城有名的书画鉴定专家刘启年,曾在多本古籍上见过他的题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