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条隼被抓的消息,很快传开,再度引起轩然大波。
作为北条家族如今的掌舵人。
北条军的最高领袖。
倭国对外统战部的参谋,仅次于三岛仁裕的倭国高层人物。
落入了周军之手。
对倭国来说,简直就是奇耻大辱。
程英第一时间就将北条隼押解到了邕州,交给了王焱。
王焱让人给北条隼准备了个猪圈。
伊藤父葵的居住条件好一点,在猪圈旁边砌了个牛棚。
两人也能有个伴。
王焱并不打算立即处死北条隼。
毕竟北条隼身份特殊。
如果直接杀了。
肯定会引起北条家族的报复。
这不是说王焱害怕北条家族,而是北条家族在大周潜伏了无数奸细。
他担心这些奸细会暗杀己方高层。
只要将北条隼捏在手里,北条家族必然投鼠忌器,不敢轻举妄动。
以后还能用北条隼作为人质,和北条家族谈判。
北条隼被关进猪圈之后,整个人都快疯了。
周军用这种方式羞辱自己,简直比杀了他还要难受。
为了表达心中的不满,北条隼选择绝食抗议。
当然,周军不可能惯着他。
爱吃不吃。
最后饿的实在受不了,北条隼还是将那些难以下咽的猪食给吃了。
而随着中村阿雄的战败,北条隼的被俘。
入侵广西道的倭军,彻底被肃清。
北海残留的倭军,当天就乘船返回崖州了。
而在广东道的北条弥太郎,这下就惨了。
随着马洞锡、程育成腾出手来,两支大军突入广东境内。
独木难支的北条弥太郎,根本招架不住。
洪义的游击战术,令北条军四处奔走,疲惫不堪。
最终逐个击破。
北条弥太郎只能放弃到手的城池、地盘,选择集中兵力,与周军正面对决。
而周军压根不与北条弥太郎正面厮杀。
周军一面突入广州,焚烧倭军的粮仓,一面由靡阳统领,直捣九龙,摧毁倭军的船厂。
双管齐下,令北条弥太郎彻底失去还击之力。
没有粮草,将士们无粮可食,不出数日,必将崩溃。
没有船只,无法渡海或是水战。
北条弥太郎只能领兵北上,打算入江西境内,与宁中次的近卫军团会合。
攻略西南的计划,也随着北条弥太郎的仓皇而逃,彻底宣告失败。
洪义并没有选择追击北条弥太郎。
尽管北条军已是军心涣散,但北条弥太郎在吃了这么多次亏之后,必然有所防备。
如果在逃走的路上设伏,定然可以重创追击的周军。
与其可能遭遇埋伏,不如趁此时机,安抚广东各地的人心。
战争并不会因为北条军的败退而宣布结束。
真正的战争才刚刚开始。
三月底。
在西南军接连大败北条军的同时,周廷构造的建康防御体系,再次遭到倭军的重创。
周军在梅里被倭军击溃,死伤惨重。
枢密使贺方在收到季新的劝降信之后,果断选择献城投降。
这是周廷自抗倭以来,投降的最高官员。
枢密使,是能在朝堂之上,与宰相一争权柄的人物。
就这样毫无气节的投降了。
消息一经传出,整个周廷都震动了。
各路周军的士气遭受重创,人心浮动。
悲观的情绪,蔓延、笼罩在每一个人的心头。
尽管自各地派遣而来的勤王军队,陆续抵达建康。
可依然未能给周廷、百姓带来底气。
在长江上击败倭军的董宝,因朝廷命令,选择强攻三沙岛。
庞道之劝阻无果,仰天长叹一声,率领心腹百人,最终离开了董宝的建康水师。
一个执迷不悟的统军大将,根本不值得他庞道之浪费时间。
想要抗击倭军,拯救汉人山河。
周廷是指望不上了。
他必须在各路军阀中,选一个最可靠的投奔。
放眼大周,目前有这个实力的人。
除了王焱,再无更好的选择。
他经略西南,不过数载,已然发展成了割据一方的大军阀。
大理、安南等区域强国,皆败其手。
倭军也在他的手里,没有讨得半点便宜。
如果能劝王焱在广西的北海,开设船厂,建造战船,发展海军。
未来才能抗衡倭军。
否则无海军抗衡倭国海师,丧失制海权,仅靠步军,是永远无法摆脱倭国带来的压制。
怀揣着坚定信念,庞道之毅然决然,前往西南。
而失去庞道之辅助的董宝。
在强攻三沙岛时,遭遇倭军的强势反击。
并且有大批倭国海军战舰赶来增援。
建康水师的战船,仅适合江河流域作战,在出海口这种较为开阔的海面,瞬间就失去了应有的优势。
双方战船放在一起,都不是一个重量级的。
倭国海军仅凭冲撞,就将建康水师碾压的体无完肤。
无数建康水师战船在海面倾覆,建康水军将士纵然水性再好,在这茫茫海面,也无法生存,最终落得个葬身鱼腹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