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两面夹击的王渊,面对如潮水般涌来的敌军,逐渐感到力不从心,原本紧密的防线开始出现破绽,军士们也在不断地倒下,伤亡数字不断攀升。
眼见局势愈发危急,辛道宗心急如焚,他对着王渊高声喊道:“将军,情况不妙啊!我们不能再这样硬撑下去了,还是赶紧撤退吧,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恐怕会全军覆没啊!”
王渊深知局势的严峻,他当机立断,命令统制官冯凯德率领五千兵马负责断后,自己则带领其余大军拼死突围。
冯凯德领命后,带着五千将士毅然决然地冲向敌军,然而,他的实力毕竟有限,在混乱的战场上,他不幸与秦明狭路相逢。仅仅十个回合,冯凯德就被秦明手中的狼牙棒狠狠地击中头部,顿时脑浆迸裂,命丧黄泉。
王渊带领着大军一路狂奔,连续败退了三十余里,才终于稍稍稳住阵脚。他喘息未定,立刻清点伤亡情况,这一查,让他心如刀绞——竟然损失了整整三万兵马!不仅如此,粮草辎重也全部丢失,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王渊此时欲哭无泪,还没等他稍稍喘口气,歇一歇,突然,一阵马蹄声响彻云霄,一队马军如旋风般疾驰而来。为首的将领高声呼喊:“许贯忠来也!王渊,你还不快快下马受降!”
原来,许贯忠在安排好劫营之后,并未与大部队一同行动,而是独自率领五千马军,埋伏在王渊败退的必经之路上,准备给他来个出其不意的致命一击。
只见许贯忠身跨一匹通体雪白的骏马,手持一柄寒光闪闪的银枪,身披银盔银甲,威风凛凛地一马当先冲入了宋军阵营之中。
许贯中可不是一般的秀才,他昔日可是名震天下的武状元!要知道,像杨志这样武艺高强的人物,也仅仅只是一个武举人而已,而许贯忠却是独占鳌头的武状元,其实力之强,可想而知。
王渊见状,心中不禁一惊。他的军队刚刚经历了一场惨败,士气已经极度低落,如今又遭遇这许贯中半路截杀,形势可谓是万分危急。然而,王渊心里非常清楚,此时若选择投降,那无疑只有死路一条。于是,他强打起精神,猛地抽出腰间的佩剑,高喊道:“将士们,今日就算是战死,我们也绝对不能投降!”
然而,此时的宋军早已疲惫不堪。他们刚刚经历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又狂奔了几十里路,一个个都累得气喘吁吁,甚至连队伍都还没有来得及重新整合。现在的宋军,队形散乱,毫无章法,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
反观华军,他们全都是清一色的骑兵,如同一股汹涌的洪流一般,气势如虹。此刻,他们犹如砍瓜切菜一般,轻易地冲破了宋军的防线,杀得宋军士兵们惨叫连连。
许贯忠冷笑一声,拍马挺枪便刺向王渊。王渊挥剑抵挡,二人战在一处。许贯中武艺高强,王渊渐感吃力。
就在此时,王渊身旁的一名裨将突然大喝:“将军莫慌,我来助你!”说罢,提刀加入战团。可许贯忠枪法如电,没几个回合,便将那裨将挑于马下。
王渊见状,悲愤交加,拼死一搏,剑招愈发凌厉。许贯忠一时也难以取胜。双方士兵混战在一起,喊杀声震耳欲聋。
厮杀持续了一刻钟之久,战场上杀声震天,血流成河。大量的宋军开始四散而逃,他们惊恐万分,如无头苍蝇般四处乱窜。
华军见状,并未前去追赶那些逃跑的宋军,因为这是许贯忠下达的命令。他深知穷寇莫追的道理,逃跑的宋军已经失去了战斗的意志,再去追击只会浪费时间和兵力。因此,他将目标锁定在了那些反抗力强的宋军身上,集中火力攻击他们。
就在这时,王渊与许贯忠之间的激战也进入了白热化阶段。王渊虽然奋力抵抗,但终究不是许贯忠的对手。只见许贯忠手起枪落,一枪刺中了王渊的肩膀,王渊惨叫一声,翻身落马。
许贯忠乘胜追击,紧接着又是一枪,直接结果了王渊的性命。
许贯忠毫不犹豫地挥剑砍下了王渊的首级,然后用枪尖挑着,对着四周大喊:“王渊已死,宋军还不快快投降,更待何时!”
他的声音如同惊雷一般,在战场上回荡。其他的华军见状,也纷纷跟着许贯忠大喊:“王渊已死,宋军还不快快投降,投降免死!”
这一声声怒吼,如同一阵阵丧钟,彻底摧毁了宋军的士气。其他的宋军看到王渊已经命丧黄泉,顿时失去了抵抗之心。一部分宋军选择继续逃跑,而另一部分则当场投降,放下了武器。
辛兴宗在混乱中好不容易逃了出来,他气喘吁吁,惊魂未定。过了一会儿,才有一部分宋军零零散散地从战场上逃出来,他们狼狈不堪,满脸惊恐。
辛兴宗面色凝重地看着眼前的军队,心中暗暗叫苦。他仔细清点了一下人数,发现身边的兵力竟然只剩下了区区五千人!这与他之前所率领的大军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