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校成立后,自然要选人管。
陈这方组织为了能协调配合军事建设,特意将在国外的一批优秀组织青年人才抽调回来,经推举进入学校任事。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张不逊对说了这句话的人早有耳闻。
他在教室外,听着里面深入浅出、极富感染力的讲课,也不由跟着点头,对这位和他同龄的青年人才很是欣赏。
转头,他就去找了孙先生。
“现任政治部主任作风官僚,工作打不开局面,让政治部形同虚设。”
“咱们学校的政治工作,还是需要有朝气和组织能力的干部来做。”
“听起来,不逊你是有了合适的人选?”
孙先生脸上带笑,抬眼看向他,自己这位将军,可从来不打无准备之仗,既然提了问题那肯定是有了主意。
“嗯,那位海外留学归来的政治教官就是不错的选择,有能力也有政治工作经验,年轻富有朝气,也很得学生喜欢。”
“你是说,周同志?”
孙先生略一想就想起了人来。
张不逊点点头:“人才就该发挥光亮,仅仅只做个政治教官,屈才了。”
对学校政治部工作不力的事情孙先生也了解,如果能找到,他当然也想用更合适的人才开展工作。
“你是校长,既然你觉得合适,那就提他做政治部主任。”
刚刚入学校不过月余就被委以重任,咱们大心脏的周同志也没有丝毫退缩,坚定接过了重担。
很快,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
健全机构、组建队伍、建立制度、丰富政治活动等等。
很快就将学校建立以来一直没什么进度的政治工作局面打开了。
在能力在工作中得到证明,他也被交托了更多的工作,更得重用。
在此过程中,张不逊也因时常的工作交流,与其渐趋熟稔,建立了友好关系。
基于思想道路认知的共鸣。
张不逊和包括他在内的好几个合作的对方组织成员都走得很近。
这让从始至终就排斥双方合作,抵触对方组织成员的内部右派成员对他的意见也越来越大。
甚至开始造谣他要转投组织。
“不逊的为人我了解,他绝不会做这种事。”
孙先生听到这些话,只是一笑置之,他手下的人他还能不了解是什么性格。张不逊这个人,在忠诚上绝对毋庸置疑。
“张总司令对革命的忠诚毋庸置疑,但对组织可就不见得了。先生你可别忘了,他先前在会议上怎么说的?”
说的是之前改组,清理内部成员时张不逊说过的话。
大概意思是,任何事都该为了革命成功让步。当时是在说对那些人的处置是必要的,是不值得惋惜同情的。
“这话换个方向,不就是说,为了革命成功,什么都可以。”
“万一他受了对方蛊惑,认为对方的思想道路更适合革命成功呢?”
“先生,还有北国的成功经验打样,指不定他就会动摇。”
听到这里,孙先生的脸已经沉了下来。
不是为这些虚构的猜测中张不逊可能的背叛,而是为他们这些元老凭空猜测,抹黑自己的同志。
“依我看,这组织整改还是不够彻底。留下不少心怀鬼胎的人。”
“传这种谣言,全然是革命尚未成功就妄图分裂组织,乱我阵脚!”
“先生,你这什么意思?”
元老们脸色也很难看,这样直言不讳的斥责,非常难堪了。
“张不逊是我们组织最忠诚的同志,他的能力和品性都毋庸置疑,你们最好收起那些小心思,这些话,我不想再听到。”
“先生,我们跟了你多久,他才跟你多久,你就这么相信他?你......”
孙先生抬手打断他们,脸色很是不悦,直接就一句话。
“没有他打的胜仗,你们没有今天站在这里嚼舌根的机会。”
“看在往日多年的情分上,这次我不予处置,再有下次,严惩不贷。”
打小报告不成,被一句没有他,没有你们的今天给灰溜溜打回去。
待这些糟心的人离开后,孙先生皱眉扶着额头,表现出不适症状。
旁边的亲卫上前关怀。
“先生要不休息会儿?您身体不好,别动怒气着了。”
“不用了,这么多事哪里闲得下来,把那份文件递给我,咳咳。”
亲卫目露担忧,先生近来身体多有不适,想来就是长年为革命奔波,劳累所致,可怎么劝他多休息,多休养都不听,唉~
今日的对话也在默许之下传进了张不逊的耳朵里。
对先生交予他的信任他当然是感动,对另外那群人,当然是给他们找点麻烦。
省得一天闲得没事干。
南方政府这边各项事务走上正轨,陷入暴风雨前的宁静。
北方政府那边倒是闹得不可开交,事情还得从之前吴张两军开战说起,没打出什么结果,但结的仇不小。
今年他们又爆发了大战,结果吴培手下冯宇半路率部回北平,推翻了吴曹二人主导的北方政府,暂时控制了北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