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四章:新部门适应
清晨七点半的地铁三号线上,叶瑶指尖反复摩挲着工牌上“产品研发部”的烫金字样,塑料外壳被体温焐得发烫。前一晚整理的新部门资料还摊在背包侧袋里,边角被夜风卷得微卷——那是她熬到凌晨一点,从公司内网下载的近三年项目文档,重点数据用荧光笔标成了醒目的橙黄色。
“下一站,科技园区,请下车的乘客提前做好准备。”地铁广播响起时,叶瑶猛地回神,慌忙攥紧背包带挤向车门。走出地铁站,晨光正斜斜洒在集团总部大厦的玻璃幕墙上,折射出晃眼的光。她深吸一口气,将额前散落的碎发别到耳后,脚步比平时快了半拍。
打卡机“嘀”的一声轻响,时间停在八点十五分。叶瑶站在产品研发部入口处,望着眼前陌生的办公区域,心脏不争气地跳快了几拍。开放式工位间的隔断比原来的行政部矮了半截,每个人桌上都堆着厚厚的设计图和代码手册,键盘敲击声像密集的雨点,偶尔夹杂着几句关于“用户画像”“迭代周期”的讨论,陌生的术语像细小的石子,轻轻硌着她的神经。
“是叶瑶吧?我是部门助理林晓,张总监让我先带你熟悉环境。”一个扎着高马尾、穿着浅蓝衬衫的女孩快步走过来,脸上带着爽朗的笑,“跟我来,你的工位在靠窗那边,视野特别好。”
叶瑶连忙跟上,目光忍不住扫过周围的工位。有人戴着降噪耳机专注地盯着屏幕,有人拿着平板电脑在白板前写写画画,还有人捧着咖啡杯站在落地窗前低声打电话,每个人的节奏都快得让她有些恍惚。原来在行政部,她习惯了按部就班处理文件、协调会议,可这里的氛围像上了发条的时钟,每一秒都在往前赶。
“你的电脑昨天已经调试好了,账号是你的工号,初始密码我写在便利贴上了。”林晓把她带到靠窗的工位前,指着桌上的银色笔记本电脑说,“张总监十点有个会,开完会会过来跟你对接具体工作。对了,部门上午十点半有个短会,主要是同步本周进度,你到时候一起参加就行。”
“好的,谢谢你,晓姐。”叶瑶点点头,放下背包开始整理桌面。她先将工牌挂在工位旁的挂钩上,又从背包里拿出保温杯——那是以前行政部同事送她的离职礼物,杯身上印着“万事顺意”的字样,此刻握在手里,竟让她多了几分安心。
打开电脑,屏幕亮起的瞬间,叶瑶愣住了。桌面图标除了常用的办公软件,还多了好几个她从没见过的程序图标,文件名全是英文缩写。她试探着点开其中一个,弹出的界面全是密密麻麻的数据表格和折线图,表头的“用户留存率”“转化率”等术语,她只在之前的资料里见过,具体怎么分析却一窍不通。
“需要帮忙吗?”旁边工位的男生突然转过头,推了推黑框眼镜,“我叫陈默,负责数据建模,看你对着屏幕皱了好一会儿眉了。”
叶瑶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是叶瑶,今天刚过来。这个数据软件我不太会用,不知道怎么看这些图表。”
“正常,刚开始都这样。”陈默说着,起身走到她的工位旁,手指在键盘上轻轻敲击,“你看,这个折线图是近三个月的用户活跃度,蓝色代表新用户,红色是老用户。你把鼠标放在数据点上,就能看到具体数值。对了,你之前是做行政的,对吧?”
“嗯,在行政部待了两年。”叶瑶点头,目光紧紧跟着陈默的手指,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那你可能需要先补补产品相关的基础概念,”陈默从抽屉里拿出一本蓝色封面的书,递给她,“这是《产品经理入门指南》,我刚入职的时候看的,里面讲得特别基础,你可以先翻一翻。有不懂的随时问我,别客气。”
“太谢谢你了,陈默!”叶瑶接过书,指尖触到书页上温暖的温度,心里涌起一股暖流。她原本以为新部门的同事会因为她是“外行”而疏远她,没想到第一天就遇到这么热心的人。
九点五十分,林晓过来提醒她准备开会。会议室里已经坐了十几个人,叶瑶找了个靠后的位置坐下,拿出笔记本和笔,紧张地攥着笔杆。张总监是个四十岁左右的男人,穿着深灰色西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他走进会议室时,原本有些嘈杂的房间瞬间安静下来。
“先同步一下本周进度。”张总监翻开笔记本,声音沉稳有力,“市场组那边反馈,上次提交的V2.0版本需求里,用户对个性化推荐功能的呼声很高,技术组这周要加快进度,下周三之前必须完成核心模块的开发。设计组把界面原型再优化一下,重点突出推荐板块的入口……”
叶瑶飞快地在笔记本上记录,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在安静的会议室里格外清晰。可“V2.0版本”“核心模块”“界面原型”这些词汇像一串乱码,她只能机械地记下来,却不明白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坐在她旁边的陈默似乎察觉到她的窘迫,悄悄把自己的笔记本往她这边挪了挪,上面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了各个任务的优先级和关联部门,一目了然。
会议进行到一半,张总监突然看向叶瑶:“叶瑶,你刚过来,可能对部门工作还不熟悉。接下来你先跟着李薇,协助她做用户需求整理,先从基础的资料收集开始,慢慢上手。”
“好的,张总监。”叶瑶连忙点头,心脏又开始不争气地狂跳。她抬起头,看到坐在前排的一个穿米色针织衫的女生转过头,冲她笑了笑——那应该就是李薇。
会议结束后,李薇走到叶瑶身边,语气温和:“走吧,我带你去熟悉一下需求整理的流程。其实不难,就是把用户反馈、市场数据还有业务方的要求整合到一起,形成规范的需求文档。”
两人回到工位后,李薇打开电脑,调出一个文件夹:“这里面是近半年的用户需求记录,你先从上周的开始看,把里面提到的问题分类整理出来,比如功能bug、新增需求、体验优化这三类。下午下班前,你把整理好的表格发给我就行。”
“好的,我明白了。”叶瑶接过李薇传过来的文件,打开后瞬间被密密麻麻的文字吓了一跳。仅上周的用户反馈就有三百多条,每条都详细记录了用户Id、反馈时间、具体内容,还有对应的初步处理意见。她深吸一口气,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先把每条反馈读一遍,再慢慢分类。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叶瑶完全沉浸在用户反馈里。她一边读,一边在Excel表格里逐条记录,遇到不懂的术语就查陈默借给她的书,或者偷偷问旁边的同事。有一次,她看到一条反馈写着“App闪退频率过高,尤其是在加载视频的时候”,不知道“闪退”对应的专业表述是什么,只好小声问李薇。
“这个就是功能bug,属于稳定性问题。”李薇放下手里的工作,耐心解释,“你在分类的时候直接标‘功能bug-稳定性’就行。以后遇到不确定的,不用不好意思,随时问我。”
叶瑶点点头,心里暖暖的。她原本以为跨部门会是一场艰难的挑战,可同事们的热心让她少了很多焦虑。不知不觉间,窗外的阳光渐渐西斜,办公区域的灯光亮了起来,键盘敲击声依旧密集,却不再让她觉得压抑。
下午五点半,叶瑶终于把整理好的表格发给了李薇。她伸了个懒腰,揉了揉发酸的肩膀,才发现自己竟然一整天都没怎么站起来过。李薇很快回复了消息:“表格做得很细致,分类也没问题,明天我们再一起把这些需求和业务方对齐。”
看到消息,叶瑶忍不住笑了。她拿起陈默借她的书,翻到夹着书签的那一页,上面写着:“产品工作的核心,是理解用户的真实需求,并把它转化为可落地的解决方案。”她轻轻用指尖划过这句话,心里突然有了底气。
下班路上,地铁里依旧拥挤,可叶瑶的心情却和早上截然不同。她掏出手机,给以前行政部的同事苏晴发了条消息:“今天第一天在研发部,虽然好多东西都不懂,但同事们都特别好,感觉慢慢能跟上节奏了。”
苏晴很快回复:“就知道你可以!慢慢来,别着急,有困难随时跟我说。”
叶瑶看着消息,嘴角弯起一个好看的弧度。她知道,适应新部门的路还很长,还有很多知识要学,很多工作要磨合,但她不再害怕。就像地铁会穿过黑暗的隧道,最终抵达明亮的站台,她也一定能在新的岗位上,慢慢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绽放出不一样的光芒。
回到家后,叶瑶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刻休息,而是打开电脑,把今天在会议上记录的内容重新梳理了一遍,又在网上找了几个产品经理入门的课程,收藏到了浏览器书签里。她给自己泡了一杯热牛奶,坐在书桌前,看着窗外的万家灯火,心里充满了期待——明天,又会是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