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
一朵烟花在苍穹中绽放,赤红与金黄相互交织,宛若一场光雨簌簌而落
“达斯人投降了!”
“我们胜利了!”
祁连山基地指挥中心前偌大的广场上挤满了人,大家兴奋地呼喊着,仿佛不知道疲倦。
广场中央。
一名名群众排成一望无际的长队,将手里的黄色小花轻轻放在死难者纪念碑前。
在欢庆战争胜利的同时,人们也在默默消化心中的苦痛。
陈长安亲自宣读了《胜利宣言》,然后来自五大文明的联军整齐列阵,从祁连山基地一号大门鱼贯而入。
横穿整座基地。
最后从四号大门驶出基地。
沿途无数群众等候在道路两侧,他们尽情挥舞着手里的鲜花,向这群最可爱的人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一群孩童欢快地追着军车跑。
车斗里的士兵摘下钢盔,头上的绷带还在渗着血,然而他们脸上的笑容却无比热烈。
这一幕。
感染了无数人。
只要年轻人还在,祁连山基地就还有希望!
就在人们欢庆战争胜利的同时,一支精锐小队已经护送联军科学家登上了比斯巨船。
“真是大自然的奇迹啊!”
一名科学家轻轻跺了跺脚,语气中满是感慨。
他脚下的‘地面’富有弹性,就像是果冻一般,走在上面颇有一种‘踩屎感’,让人很是舒服。
身处比斯安全区,其实并不会意识到自己站在一艘船上。
因为这条船是如此的巨大!
它的表面积足足有4980平方公里,又大致分为了上中下三层,总的可使用面积将近1.3万平方公里。
“下层是仓储、居住区,若是比斯巨船航行在水域中,那么下层会处在水线之下。所以正常情况下无法获取光照,条件相对恶劣。”
“这里是70%的比斯人生活的区域。”
负责协助人类接收比斯巨船的一名比斯科学家闻言有些讪讪,略带讨好地解释道:
“诺乌星海洋环境复杂多变,生存艰难,为了帝国持续发展,我们必须优先保证工农业生产,为此牺牲民众居住条件也是迫不得已的选择。”
“以贵文明卓越的科技实力,必然能够更好发挥这艘巨船的作用,让这艘承载了比斯人数万年希冀的家园舰为人类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这也是我们比斯人的荣耀!”
比斯人的性格虽然扭曲,但是在伏低做小、曲意逢迎方面倒是个中翘楚,一路上把人类科学家哄得十分开心。
当然了。
大家并没有忘记自己此行的任务。
“这种藻类只要白天里吸收充足的阳光,在晚上就能发出微弱的光芒,是下层区民众最喜欢的照明手段。”
“这种藻类能够将吸收的多余光能转化为电能,转化效率超过20%,是良好的生物发电装置,也是达斯文明主要的电力来源。”
“这种球状的海草晒干后每千克发热量可以超过1万大卡,是火力发电、金属冶炼中非常优秀的能源材料。”
“还有这种小鱼..”
一路上人类科学家看得两眼冒光。
心里不断喊着:
“发财了!”
“真的发财啦!”
达比达斯人虽然只学会了诺乌生物科技的一些皮毛,但这些皮毛也足够人类消化很长一段时间了。
“相信以人类和未命名文明的科研能力,必定能在诺乌科技的基础上更进一步!”
一些生物学者脸上止不住地笑着。
心里已经开始设想新作物的性质了。
“这种新植物应该是一种主粮,它的产量要足够高,口感还要好,在生长期还能进行大规模生物发电,秸秆还可以用来当动力煤,它的根系还能固氮,不断提高土地的肥力..”
“哈哈哈哈~”
生物学家不自觉地笑出了声。
他擦了擦嘴角,有些不好意思地瞟了一眼周围,发现其他人也没好到哪里去。
尤其是那些材料学专家,他们手里拿着镊子、小刀和一个个样品袋,动不动就趴在地上或贴在墙壁上。
嘴里发出没见识的惊呼。
“中间层是主要的工业和军事区,这里是帝国的命脉,是达斯人纵横诺乌星海洋的依赖!”
“每天有超过5亿名达斯人在这里工作..”
达斯巨船所谓上中下三层只是笼统的划分,实际上每一层内部都错综复杂。
以中间层为例,它的高度超过100米,不少地方又划分为很多层。虽然名义面积约为4700平方公里,但实际使用面积大概有3万平方公里。
整个达斯巨船总的使用面积绝对在10万平方公里以上。
正因此。
达斯人的生活条件和发展潜力远超达比人,后者原本拥有广袤的国土,但是在传送到原初大陆后安全区面积就只剩2万平方公里了。
还有一点就是。
他们并不是所有的达比、达斯人。
真正的达比、达斯帝国总人口超过1000亿,这里的20亿只是其中的1/50,达比、达斯人也不知道剩下的同胞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