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苎在本子上勾勒那株无叶的大树,展翅的飞鸟被她画的极具自由。
宫先生虽然对那幅石刻的壁画在意,但并没有带着他们在巨石的回廊多呆,阿苎此时只能凭借着记忆复刻巨木的奇异纹路。
青年刻下的小篆被她一字一句的描画在本子上。
梧桐落,三更雨,凤鸣西岐,鸾凤皆是错。筑高台,镇邪祟,青铜树展,奉君上神台。
凤鸣西岐,是周。
筑高台、镇邪祟……奉君上神台……
火焰中献祭的又是哪位君王?
商周时期,最知名的死于火焰的,无疑是那位商纣王。
对了,他在一些传说故旧中被称为人皇,而非天子。
‘甲子日,纣兵败。纣走,入登鹿台,衣其宝玉衣,赴火而死。’
神台……封君上神台……
与纣王有关的封神传说,是那《武王伐纣外史》,又名《封神演义》。
亵渎人族之母,穷奢极欲又滥用刑罚,在武王伐纣之后,自焚于摘星楼,死后封为天喜星,掌人间婚嫁。
阿苎看着自己笔下枝干舒展的大树,如果,壁画上记载的是某种真实的历史。
如果纣王真的是为了镇压邪祟自我献祭的人皇……
胜利者的文字,果然是最锋利灵巧的刻刀。
阿宁想,传说中周穆王得见西王母求得长生灵药,能在周穆王眼皮子底下留下来的壁画,应该是真的吧?
‘纣取天下之珍,以益其台。’
‘鹿台高耸透云霄,断送成汤根与苗。土木工兴人失望,黎民怨起鬼应妖。食人无厌崇侯恶,献媚逢迎费仲枭。勾引狐狸歌夜月,商朝一似水中飘。’
或许这首诗该重组词句倒过来看:
商朝已似水中漂,夜月狐狸歌声高。食人无厌崇翵恶,献媚逢迎蜚中消。土木蚣兴人尸旺,黎民怨起鬼应妖。献祭成汤根与苗,鹿台高耸透云霄。
作为祭台的鹿台,固然劳民伤财,又何尝不是孤注一掷下放手一搏的最后希望呢?
礼正衣冠,持剑奉玺,自焚而祭。
这个倾尽商朝最后国力的祭台,应该是完成了原本的使命。
……
张余山并没有一直跟在族长的身后,他不是找不到他,只是族长并不想让他跟着。
放出小红后,张余山进一步的去比较两个世界的异同。
他踩在湿漉漉的落叶上,拨开朽木上垂落的藤蔓。
一小片偎依在一起的人面鸟群雕,出现在张余山的面前。
这是几只更为古老的人面鸟石雕,仿若天然修饰的流畅线条,有着和四目人面鸟相去甚远的风格。
这些石雕的体型更为娇小修长,每一张人脸都是一张芙蓉面。眉毛弯弯,眼尾上挑,闭紧后的嘴巴看起来真的是樱桃小口一点点。
作为三青鸟的附属族群,作为西王母国稀有鸟类中的常见品种,人面鸟还是佷得民众们喜欢的,它们的雕像遍布西王母国大大小小的角落。
依偎在父母羽翼下的小人面鸟,以翅掩面打着哈欠,张得大大的嘴巴几乎将人面分成两半,仍旧保留的尖锐牙齿,暴露了它们是猎食者而非观赏物的本质。
张余山将手伸进小人面鸟的嘴巴里,抬指去摸它的上颚。
干干净净,只有一点风雨打磨出的微痕。
虽然早有预料,但张余山还是忍不住有些失望。
另一个世界张不逊留下的记号,在这个世界完全不曾存在过。
张余山摸了摸人面鸟仍带着浮尘的羽翼,在小人面鸟的眼睛上留下不会被篡改的文字。
如果还有和他同一个世界的族人流落于此,这点儿小小的记号也算是个安慰。
将藤木重新堆回到人面鸟石雕群上,张余山准备去找族长了。
养小孩嘛,特别是独立惯了警惕心又强的小孩,不应该跟的太紧,要给他一定的空间,只要不伤害自己,有些不愿人知的小秘密也无妨。
虽然,长白山上的那些小崽子,根本在他们眼皮子底下藏不住什么秘密,他们也没想藏什么对家族不好的秘密。
一松就要一紧,也不能太过肆意放纵小孩,没点儿数的他们总会高估自己,去背负太多并不需要他们担负的责任,应尊上要求,要积极关注张家麒麟子的身心健康,打消他们消极等死与自我献祭的自毁心态。
没有方向,没有同伴,这个世界的族长一个人在黑暗中独行了太久,张瑞桐给他定下了最终的结局,所以,走了一条最荆棘遍布的路,并执拗的想要继续走下去,并不怪他。
进修过的张家人自有手段将这条路上的荆棘砍碎烧毁,让它变成一条平安坦途。
无邪带来的一些麻烦意外,只是这条路上一些不定格的有趣风景,是丰富人生的装饰画。
张余山紧了紧自己的背包,他不会让这个世界的族长成为无法停歇的离群孤鸟,也不会让无邪成为族长人生中最明亮的温暖。
张余山拍了拍包里新放进去的点心,这个张家与尊上之外,心尖尖上第一人的位置,他张余山争定了。
虽然有些无赖与阴暗,但张家族长记忆里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就该由张家人来画,哪怕他不是这个世界的张家人。
但,这不是这个世界的族人自己的问题吗?
他们自己太逊,就别怪他后来居上又争又抢。
连族长都不会哄,争不过九门无邪,哪来的脸面对他指手画脚横加指责。
有些畏于在小族长面前表现自己,有着自毁倾向的张余山,在这个世界被气出了昂扬的斗志。
族长当面又如何?顶着心理压力,张余山两眼一睁就要争,死皮赖脸耍手段的正面抢,倒是恢复了几分丢失小族长前的作风。
——————
翵:古代专用术语,现存三种核心字义。
1.指羽毛初生之态,如《玉篇·羽部》记载——“羽初生皃”。
2.通“鍭”指代箭矢,《仪礼·既夕礼》记载——“翭矢一乘”为军事用语遗存。
3.作量词专计羽毛,如《九章算术·粟米》记载——“买羽二千一百翭”。
食人无厌崇翵恶:吃人的不被厌恶,反被崇拜,这种风气如羽毛初生,细微而多数。
又因翵通“鍭”,也可以暗指终将引来刀兵之祸,破山伐庙,禁野祠淫祀。
调整后的大概意思就是:
商朝的命运已经是那水中浮萍,深深的夜色里狐狸对月长啸感慨不已。(被迫)崇拜吃人者的黎庶多如羽毛,他们献媚逢迎却还是在虫噬中死去。大地的草木中毒虫大肆繁衍,数目繁多的尸体也让其他变得兴旺,民怨催生恶鬼山林多出妖魔。献祭商王朝的过去与未来(国运),高高的鹿台刺破天穹带来希望,邪神妖鬼尽数镇压。
略有牵强,且凑合着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