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武侯祠———
“各位来宾,大家好!欢迎来到长安武侯祠。我是今天的讲解员凝素卿,非常荣幸今天由我向大家介绍‘千古智圣’诸葛亮的传奇人生。历史上,诸葛亮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辅佐刘禅匡扶汉室,最终一统天下,开疆扩土,为后世留下了不朽的功业。而刘禅迁都长安后就把刘备的陵墓迁来长安,并专门下了旨意,允许诸葛亮百年之后陵墓陪葬在他父皇陵墓的旁边,效仿昔日茂陵的先例。”
(茂陵是汉武帝刘彻的陵寝,是汉代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修造时间最长、陪葬品最丰富的一座,陪葬墓有李夫人、卫青、霍去病、霍光、金日磾等人的墓葬)
(注意陪葬墓不是陪葬,前者是功臣、贵戚或皇室成员的墓葬分布于帝陵附近,后者是死后的随葬品,如果一个人被“陪葬”,一般不是什么好事儿)
叶雨桐看着眼前介绍的讲解员,忍不住替对方把话小声接了下去:
“虽然陪葬墓并不罕见,但是刘备和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对也是唯一一对‘一体君臣祭祀同’的臣子,这里既叫汉昭烈庙,也叫武侯祠,很多朋友都听说过诸葛亮死后刘禅拒绝给他立庙的故事——”
周易在一旁忍不住咳嗽一声:“知道你来的多,别替对面念了。”
“哦。”
西红柿作者群在长安的线下聚会工作被定在武侯祠多少有点出乎几人的预料,作为本地人的叶雨桐自告奋勇当起了导游,一开始周易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儿,到了现场才发现叶雨桐把讲解员的词都背下来了。
结果他们当中突然有人站了出来接着叶雨桐的话往下说:
“我同你讲下古时嘅规矩啊。嗰阵时呢,官方起庙祭祀嘅,一定要系皇帝先得?。诸葛亮佢做嘢做到尽,成家几代都为大汉出力,又冇谋朝篡位,又唔系皇帝,就算几得民心都好,按当时嘅礼法都冇理由同佢起庙祭祀?。你睇下历朝历代,边有咁样做??
民间百姓自己拜祭呢,官府当系“淫祭“,系唔承认嘅。不过最后阿斗(刘禅)都系顶住压力,破例同诸葛亮起庙,就陪喺刘备庙隔离。你话系咪?古时嘅规矩好严格?,边有咁易破例啊?但诸葛亮嘅功劳实在太大,连皇帝都要俾面啦!所以话,做人做到诸葛亮咁,真系死而无憾咯~”
(古时候官方立庙祭祀的前提是对方是帝王,诸葛亮兢兢业业一辈子,祖孙几代为大汉做贡献,又没有谋朝篡位,也不是皇帝,纵使再得人心,按照当时的礼法也不能其立庙祭祀啊,哪朝哪代都没有这么搞的。民间百姓百姓们自发祭祀,算淫祭,官方不能认啊,再说刘禅最后不还是顶住压力给诸葛亮立庙了,就陪在刘备庙边上,所以说诸葛亮的功劳大,连皇帝都要给个面子,做人要是做到诸葛亮这个程度,就真的是死而无憾了)
说这话的殷阳是广东人,别看一嘴粤语,其实他会说各地方言,平时也能说普通话,只不过激动起来又会不自觉切换到粤语。
好在大家连蒙带猜能听懂他在说什么,倒是没人让他重复一遍。
一旁的陆和摇摇头:“诸葛亮活着的时候怕是没想过自己会被与刘备一起祭祀,刘禅怕是也想不到本来是顺应百姓的心思让诸葛亮一起享受祭祀,结果后世为了方便,把他们放到一起,诸葛亮活着要鞠躬尽瘁,死了还得给老刘家看大门。”
旁边的姜文和咳嗽一声:“那你咋不说关云长也得跟着一起看大门啊,二爷的香火比老刘和诸葛都更胜一筹,结果在武侯祠还得站侧面。”
“哎呀,你那么认香火干什么呢?它会把历史传承和文化思想给异化掉的,年底一结算香火,哎呀关羽得了MVP,刘备是躺赢狗,能这么算么?”遏制住香火论的是曹亮,是前几年才从新洲那边来到国内的,总爱强调自己的是正统曹魏传人,若是在中国这无疑是往祖上贴金的做法,不过在新洲那边的人看来则是另一个意思:
他祖上都是炎黄子孙,最多混有一些殷地人的血脉,不曾混合凯尔特、日耳曼、斯拉夫之类的蛮子血脉。
“是啊是啊,威震华夏的武圣关云长拥有将红牌当【杀】的神技,而历史角落的无名小卒只能一轮八十牌。武将间的强度差异着实令人暖心。”年军强在一旁接口,“话说长安这边武侯祠据说有好几样真家伙是其他地方看不到的是吧?”
叶雨桐摇摇头:“这边的真家伙也是复制品,真正的宝贝都没外面,全都是恒温箱里放着,做光照管理,不然游客拍照,光线交替都会对文物造成损坏的。”
然后她又补充了一句:“不过样子应该都是一样的,正常人肉眼分辨不出来,咱们先去看点贤册。”
说完,她引着大家往前走。
叶雨桐说的“点贤册”是两份据说是刘禅流传下来的名册,当初这两份名册暴露在世人面前的时候很多人都以为是玩笑,但是经过有心人对比字迹后惊讶的发现上面的笔记确实是汉中祖刘禅留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