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结果,皇帝和太子自然早就预料到,牵一发而动全身,本来就是他们的目的。
三公主驸马还被处以杖刑,外人都能看得出来,三公主失势了,惹陛下不喜。
再说三皇子,十杖算是给他的警告,也是他参与的不深。
东宫失火、刺客什么都和他没关系。
这要归功于他胆子小,虽然想看太子情况,但到底不敢来太硬的。
不过,挨了打,三皇子是彻底迁怒苏晴雅。
他就不该听这个蠢女人的主意。
苏晴雅也没想到第一次给三皇子谋划,就失败了。
谁知道太子会装死啊?太医院都治不好的病,说是人快不行了,去了方家,方南枝就治好了?
苏晴雅都有点怀疑,方南枝是不是也是穿越的?她才是天命之女?
但想到以往的相处,她又打消这个怀疑。
苏晴雅也不慌,派人给三皇子送了一份制作精密的图纸,是枪械的制作图。
她相信,三皇子会看到她的价值。
但苏晴雅心底深处是很迷茫的,她选择三皇子,是觉得太子死后,三皇子有很大可能登基。
她是想借用三皇子和离,改名换姓做他的皇后,掌控权势。
可现在,太子健健康康的,她还帮着三皇子有用吗?
她不知道,但她必须一条路走到黑,她要亲自看着宁王府、伯府覆灭。
东宫事件里,唯一一个没出现过的关键人物,岑祸。
禁军统领岑祸,被秘密关押审问,受了三天刑罚没熬住死了。
岑祸本是皇帝心腹,但在东宫出事,他迟迟不到,本就是一种态度。
还有,宫里能闯入刺客,实在荒谬,宫墙极高,宫门口层层把守,宫里处处有人巡逻,什么刺客能进来?
除非,本身就是宫里的。
很容易查到岑祸头上,他让手下心腹禁军冒充刺客,引开彦副将他们。
包括行刺的宫女,也是岑祸的人。
但岑祸为什么背叛皇帝,他不肯说,十八种酷刑都用上了,也不愿意开口,带着秘密死了。
这事里,还牵扯一个用来当棋子的死人。
和太妃。
这是个很有趣的人,她不仅是佟贵妃的半个师傅,她还是太后的人。
这事隐藏的很深,先皇在世时,和太妃得宠时,她和太后也是针锋相对过的。
谁能知道,一切都是装的呢?
和太妃本身就是笼络皇帝的棋子,她一生没有子嗣,也是为表忠心,喝下了绝子药。
那这事串联起来想,和太妃费心费力教佟贵妃得宠,是为什么?想要半个女儿承欢膝下?不可能。
唯一的可能就是太后指使的。
是太后暗中想要控制佟贵妃,以影响皇帝的手段之一。
太后,并不像表面那么深明大义。
哦对了,和太妃保养不错,她不是重病死的,她是被皇帝秘密赐死的。
和太妃身边的老嬷嬷亲眼看着主子没的,为了保命,她当然什么都配合。
和太妃下葬后,皇帝把老嬷嬷送慈宁宫去了。
说是太后身边没了芳嬷嬷缺人手,而老嬷嬷推拿手艺不错。
就这一个举动,太后明白,皇帝都知道了。
太后浑身发寒,一直时不时“病倒”的身体,好像真的不争气了。
这次病的吃不下饭,还上吐下泻。
皇帝没去探病,让宁王去了。
当天,太后下旨申饬宁王,还派人传话,把宁王的封地缩减一半。
别忘了,宁王“气晕”皇帝的事,还没过去呢。
虽然几位重臣已经知道皇帝装晕,但这种事,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宁王这个不敬君主的,还是得罚。
当然,这都是之后几天的事。
回到当天,早朝时,太子完完整整出现,让朝臣们差点惊掉下巴。
只有太子一系的人,比如吏部尚书,最高兴。
还有蒙毅,也心情大好。
早朝有些没滋没味的就结束了,可结束后,岳中池等重臣,还有吏部尚书、蒙毅等几个被留下了。
皇帝和他们一起去了趟慎刑司。
花嬷嬷被绑在刑具上,几乎已经快没有人形了。
但她意识还算清楚。
主要这些日子,一直有人给她上药,还有人伺候她用膳。
岳中池几人有些不明所以,但也没乱问。
“说吧。”
皇帝看着她,凉凉道。
花嬷嬷麻木配合。
“老奴是王家精心培养出来的,费尽心思才送进宫里,刺杀方小大夫的芳嬷嬷和我一样。”
开口第一句话,就把岳中池他们镇住了。
王家,哪个王家?
几人一起看户部尚书,王继来。
王继来掀起官袍,直接跪下:“陛下,这是污蔑,臣不知……”
“王爱卿急什么,听她把话说完。”
皇帝压下他的话。
“像我和芳嬷嬷一样,王家人,还有十二人。”
“我们十四人进宫,是为了王家,也为了主子——王若兰。”
“陛下刚登基时,要选皇后,世人都传,王家女有八成的机会,王家也认为,要出一个皇后。”
“小姐若兰对陛下一见钟情,王家自然要早早铺垫。”
王继来的脸色难看到了极点。
但不敢打断。
“可没想到,陛下却只给了小姐妃位,皇后另有其人。那之后,小姐难以释怀,认为皇后使了龌龊手段,抢了她的位置。”
“小姐连续陷害皇后,皇后很谨慎,都一一避开,最后一次,小姐想找人坏了皇后的清誉。”
“本来安排人冒充太监进宫的,皇后已经识破计谋却不戳破,还要将计就计,将人送到了小姐宫里。”
“小姐被那人……被抓奸在床,皇帝找了殿前失仪的理由,把小姐打入冷宫。”
“当时王家知道这事后,也默认了,总比直接公开王家女失贞的好。”
众人又齐齐看向王继来。
王继来脸色黑了又白,白了又绿,绿了又红。
他想不明白,当年他们都和陛下达成默契,现在为什么又全掀开。
“小姐生出死志,可她有孕了。”花嬷嬷继续。
众人有些意外。
“孩子是陛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