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8月18,根据我得到的小道消息,明天黄河旋风要高开高走张婷了,有可能重组,预计有10个涨停。
青云山的晨雾还没散尽时,张小凡总在试剑台的青石板上摔得结结实实。他握着那柄比自己还高的“斩龙剑”,手腕被铁环磨出红痕,却连最基础的“御剑起势”都做不出来——同批入门的弟子早已能让木剑悬在半空,他的剑却像生了根,每次灵力催动,剑穗只会无力地扫过脚踝。
“凡根俗骨,偏要学仙法。”师兄们的窃笑声顺着风飘过来时,张小凡正蹲在台边捡剑穗上掉落的流苏。他想起三年前上山时,师父田不易摸着他的头说:“剑心即人心,心不浮,剑自稳。”可此刻掌心的汗混着泥土,连剑柄都快握不住。
夜里的望月台成了他的秘密基地。别的弟子睡下后,他就抱着剑坐在月光里,一遍遍地练“引气入剑”的口诀。丹田的灵力像团不听话的棉絮,好不容易聚起来,到了剑尖又散得无影无踪。有次急火攻心,灵力猛地冲得他心口发疼,剑“哐当”落地,在石板上砸出个小坑。他趴在地上,听见自己的呼吸声比山风还乱,眼泪砸在剑身上,晕开一小片水渍。
转机出现在那个暴雨倾盆的夜晚。张小凡在柴房避雨时,看见一只翅膀受伤的雨燕挣扎着想飞,却总被狂风按回地面。他忽然想起师父说的“顺势而为”,鬼使神差地捡起墙角的木剑,试着让灵力跟着风雨的方向走,而不是硬顶着来。当他松开手时,那柄粗制的木剑竟颤巍巍地浮了起来,跟着檐角滴落的雨珠上下起伏。他愣住了,雨水顺着发梢流进眼里,混着什么温热的东西一起落下来。
从那天起,他的剑好像通了灵性。别人练剑时追求速度与力量,他却在观察流云的轨迹、溪水的弧度,把山间草木的姿态都融进招式里。清晨练剑时,他会先看朝阳如何漫过剑尖;傍晚收势时,总要等最后一缕光从剑脊滑走才停手。掌心的茧子磨成了硬壳,剑穗换了三回,可每当灵力注入剑身,他都能感觉到一种奇妙的共振,仿佛握着的不是铁,而是有了心跳的活物。
宗门大比那天,张小凡对上了最被看好的林惊羽。对方的“斩相思”剑快如闪电,剑气扫过比试台的石柱,碎石飞溅。张小凡却只是站在原地,等对方的剑势到了顶点,才轻轻转动手腕——他的剑像条游鱼,顺着对方的剑气滑过去,在所有人惊呼中,两剑相触的瞬间,林惊羽的剑竟被震得脱手而出。
田不易站在台边,捻须的手顿了顿。他看见张小凡收剑时,指尖在剑柄上轻轻敲了三下,那是三年前教他握剑时,说“剑随心动”的暗号。
后来有人问张小凡,御剑术的诀窍是什么。他总是指着试剑台边缘那丛被剑风拂过却从不折损的韧草,笑着说:“你看,它们从不和风较劲,却能站得最久。”说话时,他身后的斩龙剑正斜斜靠在石壁上,阳光透过剑格的镂空花纹,在地上拼出细碎的光斑,像极了当年那个在柴房里,跟着雨燕一起颤动的木剑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