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田大志,你狗日的,别抢东西啊。”
“快拿,等会陛下来了,想拿都拿不了了。”
清河郡。
五龙山。
时别数月,赵军又回来了。
城墙上,深蓝龙旗被赵国的山川朱红金边旗取代。
梁国原本的守军,在投降之后,除了极少部分,其他都被派去驻守安福寺一带。
过几天,赵国文官来了,就会对他们进行甄别。
李义觉得,他们大概率会是成为一支援助关中的兵马。
因为这三千水寨兵,无论军心还是训练,都挺强的。
老实说,不是有田大志在。
五龙山要是硬打,赵军损失肯定不小。
五龙山大营,当时赵军就造的不错,城防布置,相当到位。
当然,梁军北伐仓库不出意外,也设在了此处。
田大志,或者可以叫李大志。
这个狗东西,趁着陛下还没来,打算弄一批银子带走。
他说中原的田亩、宅子都没了,要赵人给他补上。
“行了,行了。拿一千多两就算了,陛下真来,老子还要遭殃。”李义焦急的四下看了看,皱眉道。
他最后见李大志,还是八九年前,孟津渡水寨的时候。
那会定王跟二当家,刚刚回洛阳不久,后来听说了大皇子媳妇的事有变。
大娘子来了洛阳,之后李义就再也没有见过李大志了。
“我还以为你死了,为你还伤心了一段时间。”
“切,老子李大志会轻易死。咱可是武川镇的老贼寇,九条命。”
忽然,就在李太志吹牛打屁的时候,
他远远的看见了一道英俊的身影,
那是山寨中,最有书生气的人,
因为山寨只有他一个书生。
李大志一股强烈的委屈感,忽然喷涌而出。
三年又三年,三年又三年,这都就九年了!
他李大志,终于回来了。
“二当,不,陛下,陛下。我呀,李大志啊。”
河北五龙山奇袭,
在周云看来,可以说是一次教科书式的军事行动。
综合软条件和大环境后,赵军果断出击,
完成了急行军、沿途补给、突破防线、内应攻城,做到了一连串军事胜利。
周云这一次回归,占据清河郡,跟上次的情况完全不同。
五龙山一带,赵军没废多少力气,几乎传檄而定。
赵国和梁国,在清河郡的统治根基,明显拉开了。
首先在民众基础上,赵跟梁就不是一个档次的。
赵国虽然没有给世家大族便利,但赵人也没有压榨大族。
赵法严苛,但却是相对公平的法度。
只要这些清河郡的族裔遵循赵法,便可相安无事。
甚至有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还可以寻找赵国官吏,予以帮助。
比如在产婆、郎中等事,又比如农桑、沟渠、种植之事,
赵人都会予以适当的支援,至少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可梁人就不同了,
杨重楼此刻,还没有取得梁国的绝对政权。
他必须先打赢赵国,才能建立无上威望。
为了笼络手下的大将,梁国高层对河北的抢劫事宜,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兵卒打仗,不可能靠那点军功赏赐发财。
银钱、玉器、珠宝、女人……等等,都是当兵者攻城略地的福利。
至于事后治理,关他们鸟事,那是梁国文官的麻烦。
因此,当赵帝旗帜,重新出现在五龙山时,
各部梁军据点,都出现了河北之民作乱。
梁国此刻,军事本在崩溃的边缘,
自然是一片糜烂,被摧枯拉朽的拿下。
至于此刻叫喊的田大志,
就是周云天威上将军时期,李娘子在孟津渡水寨的人。
当初还跟大孝子、二孝子一起,演过长坂坡赵子龙。
他是老武川人,年纪大了,不再适合干斥候,
当时影卫初创,他意志坚决,要去潜伏关中。
没想到,机缘巧合,成了梁国将领之一。
李大志在五龙山,这也是周云选择突袭的一个重要原因。
库房夯土城池,赵国辅兵、后营人来人往,
不少人都看见了一个哭泣的老头,拼命奔向皇帝,随后跪地不起。
此情此景,周云刀削似的脸颊上,全是嫌弃,
赵帝眉头紧皱,别过头去,无奈的道,
“哎呀!李大志啊,李大志。你让朕说什么好?朕都假装没看见你了,你还过来叫唤。”
说完这些,周云不顾哭哭啼啼的李大志,对着李义,朗声道,
“所有财物入国库,任何人不得动用,违令者,军法从事。”
“陛下,陛下啊!老臣苦啊,中原的田地没了,今后家小如何养啊?”
五龙山。
北风萧萧,旗帜招展,
朱红金边大纛,耸立城头,猎猎作响。
夯土库房前面,李大志声泪俱下,
说着这些年当卧底不容易,这次五龙山多么困难。
“行了,行了。田地朕这里有数字,阳城郡三百亩吗?你自己赵国定个地方,政司会给你办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