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里,得到通知要开会的众人把得胜归来的刘秀王莽围在中间。
朱高煦懊恼的拍着大腿。
“早知道你们去倭国,我就跟你们一起去了!那地方我熟啊!”
确实熟,他和朱高燧两个活菩萨,把永乐位面的倭国是伺候的挺挺的。
朱元璋嗑着瓜子,拍了下朱高煦的脑袋。
“就你?你是耐炸还是耐高温啊?人家气运之子,还能带你个拖油瓶?”
朱元璋说到气运之子,刘秀和王莽两人的脸色突然就沉了下来。
他俩这表情一出,众人的心里都是一咯噔!
“什么情况?你俩,怎么这般表情?”
李世民担忧的问道。
“我的强运没了。”王莽挤出一滴泪叹了口气说道。
没等众人吃惊,刘秀就紧接着道:“我的天运也没了……陨石撞火山,可能消耗殆尽了。”
众人只感觉脑子里嗡的一下,包括官方的人也是不淡定了。
虽说天运强运很过分,而且危害也很大,但这也得看看是对谁,至少在对付敌人这方面,太好用了。
约等于丢核弹……
我们是说不先使用核弹,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弹,但可从来没说不使用因果律武器啊。
现在为了个倭国,两人把这被动技能都搞没了。
众人此时也说不上是赚了还是亏了。
沉默间。
就见朱瞻基盯着王莽,换了之前要是想动手,他知道后果是什么,那是万万不敢滴,尤其是他俩在倭国闯出这种战绩的情况下。
但现在……虽然你是大功臣,但……你伤我的拿什么还!
朱瞻基试探着把手搭在王莽的肩膀上:“莽子……你给我的那个定位器。”
王莽脸色一变,猛地咳了两下,故作镇定道。
“咳咳,怎么了?好用吗?听说你们闹的事也不小吧?恭喜啊恭喜!”
说着就想挪开朱瞻基的手。
然而,却是纹丝不动。
朱瞻基甚至悄悄的开始用力。
这一下,程咬金眼睛亮了,杜甫眼睛亮了,刘邦刘彻眼睛亮了!刘大福眼睛也……算了,他没参加这次会议。
冤有头,债有主,犹记王莽初到时,可是把他们几个坑的不轻呢。
如今……
眼看着有戏看,众人也给这几人让出了道。
“嘶,这般神技,怎么就没了呢?我不信,我试试!”
刘邦说着就很小心,很小心的试着掐了掐王莽的手臂。
程咬金往王莽的脑袋上来了个微力版脑瓜崩。
要知道,之前他们怕打闹误触反甲,也是这样试探过的,无一例外,都是以自己受伤收尾。
但这一次不同,什么都没发生!!!
有人遗憾,毕竟因果律武器没了,而且是两个。
有人遗憾中带着狂喜,有仇报仇,有怨报怨!
尤其是程咬金,尉迟恭没事就把他被自己打傻的视频翻出来给他看。
“莽子,弟弟我佩服你,但,弟弟有仇是真得报啊!”
嘿嘿嘿~
刘邦,刘彻,程咬金,杜甫,齐齐出手!
却没注意到,刘秀和王莽的嘴角,翘了。
会议室外的守卫听着里面鸡飞狗跳的声音,立即冲了进去看看是什么个事。
然后就发现,地上躺着四个痛苦的身影。
而刘秀和王莽正在击掌碰拳碰屁股。
“为什么……为什么啊……尉迟恭!你录你爹呢!”
“逆孙啊……逆孙……你连你老祖宗都坑……都瞒着……”
“刘秀!朕虽……和你不是一脉的,也是叔祖,你大不孝!!”
“王莽……你最好不要有孩子……不然我绝不放过……嘶……疼死我了!”
朱瞻基没倒,他看到刘秀和王莽勾嘴角了。
除了倒地的四人,其余人皆是眼前一亮。
不对劲啊!
明明试探过能伤害啊?为什么突然又不行了?
时灵时不灵?
卡了?
杨君兰也双眼亮晶晶的看着刘秀王莽。
等着一个解释。
两人也没再继续瞒着。
“这么说吧,我俩的能力现在算是主动技能了,能开能关,说真的,干什么都很顺利的感觉,偶尔来一下可以,多了是真不咋地,索然无味~”
听着刘秀这样说,众人皆是在内心咬牙切齿。
看看,这特么是人说的话吗?不想太好运?
非人哉!
王莽也点了点头表示认同。
“平时连打打闹闹都得躲着我,其实我觉得我可怜的,要不然也不会和秀儿玩一块了,现在能关能开,平时打闹玩乐的事也不怕反弹,挺好的。”
合着不是被消耗掉了,是被加强了!
不过众人想想也是。
这种事,不但不加业力,反而加的功德,别说他们无辜,我们无辜的人更多,祖宗保佑,干这事有个屁的业力。
十四亿谢天罚倭岛,哪路神佛胆敢置喙?
众人唠的差不多后,人也差不多到齐了。
从谈笑中脱离出来,大家都开始正经了起来。
因为今天开会不只是林霄来了,而且许久没来的二号也到了。
大家在各朝都差不多这个身份,也都知道他有多忙。
这次开会,看来事不小。
二号先是向着众人道了声感谢,尤其是悍匪四人组和强运二人组。
感谢什么内容就不细说了,这种事不好放正式场合说。
“感谢诸位对华夏做出的贡献,两边的事,华夏会尽可能的为国家争取更多的利益,绝不会让诸位的努力白费。”
“同时,本次会议的议题是,不计代价,全力支援一个朝代达到第一次工业革命水平!”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坐直了身子。
但不全是喜悦,因为工业革命,没那么简单,这不只是简单的普及蒸汽机那么简单。
而是在经济政治社会结构方面的大跳跃。
嬴政首先举手:“大秦不用,天下初定,人心未稳。”
众人也理解,连现在大秦最激进的扶苏都没出来反对。
让大秦这个初入封建帝制的位面跨越到工业革命,是真的会出乱子的。
刘邦很心动,刘彻也心动,大汉的各朝都很心动,但还是忍住了。
心动归心动,大汉的政治格局也复杂,说不上太平,而且条件也并不是最优的。
这点他们还是心里有数的。
三国三家默认不接,他们那更乱……
宋朝直接就萎了,屁话不说一句。
于是唐明两家的眼神对上了。
主要是李世民和朱棣两人对上眼了。
眼里,都是渴望,和势在必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