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长公主跟林岚玉同时进宫求见,甚至所求的还是同一个目标。
这对一直对两家心怀忌惮的皇帝来说,当然算不得什么很好的信号,甚至足以引起皇帝不悦。
但林岚玉的理由正当充足,且毫不遮掩,她就是一心想挖墙脚,让武大夫去她的女学当个先生,教导一下她女学中的学生们。
要不是皇帝先一步给林如海下了密旨,这会儿人家武大夫应该都已经到了吉安任教了!
甚至大长公主也一上来就十分直白的表示,自己如今年纪大了身体不适,最近旧疾复发,十分难忍。
正好皇帝这里有个曾经给林岚玉养父调养过身体的乡野大夫,且此人最擅长给曾因中毒而身体虚弱的人调养身体,这不简直就是为她量身定做的好大夫。
左右太子那边又用不上此人,与其将人千里迢迢召进京中,又让人一直战战兢兢的在太子那里坐冷板凳,还不如皇帝做个人情,将这大夫送给自己。
这样一来,既能让大夫一直在皇帝眼皮子底下,不担心对方脱离掌控,甚至将太子的病情泄露出去。
还能顺便让林岚玉这次带回京中的几个“游学”的女学生跟在这位武大夫跟前,学一些基础的医学知识。
也算是稍稍满足了一下林岚玉的期待。
至于往后?
大长公主没提,林岚玉便也佯装没想到,只连连点头,眼巴巴的瞅着皇帝。
意图再明显不过——她们不希望武神医再待在太子宫中。
不管当初皇帝的打算是什么样,既然如今太子那边如今已经有了更信任的神医为其治疗,用不上武神医了,那就劳烦皇帝将人囫囵送出来。
大不了她不将人带走,仍将人留在皇帝眼皮子底下,保证不会让其到外面胡说八道。
但让人待在太子身边,甭管太子放心不放心,反正她不放心。
两人太过坦荡直白,反倒让皇帝心中的那点儿怀疑探究,显得有些多余。
也拿不出多好的理由去拒绝两人的请求。
毕竟,大长公主的身份和辈分摆在那里,还是皇帝自己好不容易才请回京中“真神”。
林岚玉又可以说是在皇帝眼皮子底下,受着多方“溺爱”长大的,这个堂妹有多能折腾,皇帝也不是没领教过。
为了一个早晚要被废弃掉的太子,得罪这两个堪称如今皇家最不好得罪的女人?
不是皇帝瞧不起自己儿子。
而是他多少是真的有些不配了。
而且,皇帝当初是怎么一步步走来的,就算太子跟皇后忘记了,皇帝自己也不会忘记。
虽说当初皇帝将武神医这么个乡野大夫弄进宫中给太子祛毒,确实存着点儿这武神医医术好赖无所谓,只要能将太子的命保住就行的不在意。
但太子一党的人都将那么大个人弄进东宫了,还在他眼皮子底下搞那些神神叨叨的东西,皇帝难道还能跟睁眼瞎一样一无所知?
他过去这些年,只是惯常习惯用皇后作为自己的代言人,替自己在后宫行事,却不代表他就真的安心将后宫中的一切全权交给了皇后。
不管是前朝还是后宫,都是他过去那些年在隐忍之中小心翼翼一步步布局,才夺得的权利,自是不会轻易撒手出去。
只是他也想看看太子究竟能怎么作死,才一直按捺着只当什么都不知道。
但也正是因为皇帝对太子那边的动静门儿清,他自然也更清楚林岚玉此时能这么着急忙慌的想要将那个姓武的大夫捞出来,十有八九,是察觉到了什么。
皇帝心中的怀疑和不快,他自然会去亲自验证。
但这会儿面对林岚玉和大长公主,想到那个姓武的大夫不仅跟林如海是挚友,还救过卫文清的命。
当初他之所以会将人召进宫中,自然也是认可了对方是有几分真本事的。
为了这么个不成器的太子,搭上一个有真本事的大夫,还要寒了一个忠心老臣的心,让他好不容易拉拢过来几分的年轻臣子心生退意,确实得不偿失。
既然如此,他又有什么理由不卖大长公主这个面子?
左右正如大长公主所说,他只是将这武大夫调到大长公主府上去,可没允许他离开。
只要他有需要,对方照样还得立刻奉召进宫。
这样一来,不仅日后他处置太子身边那群乌烟瘴气的东西时,不用担心牵连到此人,还能顺便卖给大长公主和林岚玉一个好,何乐而不为?
这样想着,皇帝顺着大长公主找好的台阶,便应下了此事,表示稍后他便会让人安排,将那武学农送到大长公主府上。
武神医本名武学农,乃是他师傅给他取得名字。
当然,这学的可不是农民的农,而是神农的农,足以见得昔日他那位师傅对他寄予了多深的厚望。
而事实上,武神医也不算辜负了那位如今早已作古的老人家的期望。
虽说不曾真的如同神农那般尝百草,但武学农前半辈子都在研究琢磨各种药材,后半辈子也确实仗着自己对各种药材药性的了解,才能在替人解毒之时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