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林岚玉对他们这位皇帝带有什么先入为主的偏见,这个时候还要抹黑对方一二。
而是早在几年前,她就已经深入了解过如今朝廷对待海防的态度,以及东南沿海一带水师的情况。
虽说内陆运河四通八达,漕运也十分发达,甚至伴随运河而来的税收也早已成为朝廷税收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但事实上,朝廷的水上战力一直都不是很强。
也一直都不怎么看重这一块儿。毕竟内陆河就那么大地方,即便有水匪,也掀不起多大风浪,就算是一群旱鸭子兵卒,也不过稍微多费些功夫罢了。
最重要的是,朝廷不仅没有十分具有海上作战能力的船只,甚至水师中许多兵卒也没多少真正的海上作战经验。
朝廷名义上的水师,大部分兵卒一年里真正要下海的时间,加起来也没多少天。
更多的时候,他们不过是负责驻守在岸上,守护沿岸陆地安全,以及对海上贸易往来的船只进行管理。
少数时候,也会与诸如扶桑等岛国的入侵者作战,但也几乎都是以本土陆地作战为主,几乎不需要海上迎敌,且一旦敌人登船逃跑,他们也极少进行海上追敌,主打的就是一个撵走了拉倒。
这里面的原因有很多,但归根究底,当初太上皇在位那些年,并不重视水师是一方面,南安王负责东南沿海一带驻防期间的腐败是另一方面。
但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如今的时代,人们对辽阔的海域之外的世界了解十分有限。
目前已知的,海上也不过那些个一串岛国,面积小,人口少,且极为分散。
固然往来的商人们一个个赚的盆满钵面,但那些商船往来一趟,不仅花费的时间成本极高,且海上风险极大,整艘船一去不回的事件,几乎每年都存在。
而且海上行商跟作战是两码事。
虽说扶桑人时不时骚扰沿海确实令人烦不胜烦了点儿,但驻防所需要花费的代价,跟训练一支强力水师,主动对扶桑及其周边岛国发动战争,所需要花费的代价比起来,又是不值一提的。
是而几代皇帝对沿海的政策,一直以来都是以防御为主,极少主动出击。
虽说他们如今这位皇帝,在许多人眼中,都是一位十分锐意进取的帝王。
这些年来不管是为了什么目的,至少从结果上来看,他是真的在尽可能的做到清明吏治,清理贪官污吏,一步步让这个朝堂变得更好。
是而便连卫文清和陆承泽他们,也都渐渐不自觉的会对皇帝多出几分期待来。
期盼着他们迎来的是一位明君,甚至一位雄主。
可他们却忘记了一件事。
“陛下的身体,这些年一直不大好。
且比起发动战争,攻打一个距离朝廷太远,民风民俗截然不同,即便拿下之后,也不过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岛国。
陛下如今,还是更关心他能不能将自己的皇位,稳稳当当的传给他属意的儿子……”
倘若皇帝当真有对扶桑发兵的念头,当初南安王之事,就不会是那么一个雷声大雨点小的结果。
甚至不会这些年来,对水师的态度都不咸不淡的,还带着几分不待见。
一度还曾削减过水师的军费开支。
林岚玉一样一样将那些卫文清他们从前并未关注,的数据给说出来。
卫文清虽说从前并未查阅过这方面的数据,也没额外关注过沿海的情况。
但林岚玉一罗列出来,卫文清立马就明白这代表着什么。
他们这位如今看似正在励精图治的皇帝陛下,从始至终,并不怎么关心沿海以及那些岛国的问题。
与之相反的,几位皇子年纪轻轻就开始了新一轮的皇权争夺战,这里面很难不让人深想,是否有皇帝刻意引导的结果。
卫文清沉默了好一会儿,才开口,却是忽而转移了话题。“你似乎,对水师一直很关注?”
林岚玉点头又摇头。
比起水师,她更关注的是海运之事。
毕竟倘若朝廷能够派出远洋船队出海,那她空间里的许多好东西,都能够名正言顺的找到理由拿出来。
只可惜,她费尽心思收集了不少资料,得到的结果,却让她颇为失望沮丧。
朝廷已经许多年没有派出过官方的远洋船队。
而那些出海做生意的商船们,大多只在南洋一带活动,并不会往更远一些的地方去。
指望他们带回来些珍稀香料和木材还行,至于林岚玉心心念念的玉米番薯什么的,至少短期之内,还是不要做梦了。
也好在虽说事情没有朝着林岚玉期望的方向发展,到底也没有往更糟糕的方向走。
如今她只需要耐心等待,等着朝廷将水溶他们拿出来的那些种子一步步全国推广,她所忧虑的困境就能解决。
至于旁的那些种子……
倘若当真推广不了,她就留着在自己手上“奇货可居”一下,也没什么不好的。
左右她也没什么一定要“兼济天下”的高尚情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