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为什么是让利三成?
这是双方在前面几轮博弈中,达成的默契。
因为高于三成,希尔顿就会毫不犹豫的放弃竞拍。
希尔顿深知市场的规律和自己的底线。
西萨塞克斯郡的资产可不是全部都在这里,这里拍卖的资产只是半数,还有半数掌握在民众手中。
如果巴图现在不趁机出手,那些不良资产就会砸在手里。
如今的巴图早已经资不抵债,金鹰帝国最高法院已经下达了法院传票,还勒令巴图在七天内无条件还清全部债务。
否则,就会对外宣布巴图破产,在将其名下的资产悉数拍卖的同时,还要剥夺他的贵族身份。
这相当于釜底抽薪,将巴图逼上绝路。
两权相害取其轻,巴图今天必须有所取舍,不然等到希尔顿成为新的域主后。
她会有无数手段,让巴图昧下去的东西再贱卖出去,到时候他只会亏得更多。
所以,见好就收大家都体面。
希尔顿也愿意让出三成利润,全当是见面礼。
毕竟自己吃肉,别人也得跟着喝口汤。
一言不合就掀桌,这不是生意人的做法,况且希尔顿设下的的宴席,可不是谁说掀桌就掀桌。
再者这些优质资产所发挥出来的实际效益,往往是评估价格的三倍以上,这也是那些贵族愿意配合巴图操作的原因。
那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价格落差呢?
因为这其中非常考验实控人的综合能力,就好比高新技术行业里的实验数据。
这种东西虽然只是一些理论代码,或数学公式,但想要得出结论,还需要相应的配套设施,专业知识和大量的技术人才。
可以说这些常人无法承受的重资产投资才是,贵族们商业版图赖以生存的护城河。
所以当这些资料放在顶尖科学家们手中,就可能创造出惊人的价值,甚至能轻易摘下天上的月亮。
但如果放在普通人手中,那就是一堆毫无用处的废纸,留着还占地方。
如此一来,拍卖行就很难去合理定义它的名义价格。
因为既不能保证,每一位购买者都能吃透其核心技术,充分发挥其最大价值,也不能让每一个普通人,都看清楚其中蕴含的理论价值。
当两者都难以做到精准评估时,价格就会呈现出一种暧昧状态,就有很大的可操作空间。
所以拍卖会既要保证它有一定的理论价格,又要承认它潜在的理论价值,还要考虑买卖双方的综合实力。
那就只能让市场来决定它的最终价格。
但一般情况下,价格与价值都不可能完全匹配。
有些时候,事实就是如此一体两面,就像是一枚高速旋转的自由币,一面天堂一面地狱。
当你还处于弱小无助的时候,你会痛恨风雨交加给世界带来太多的苦难。
可当你真正强大的时候,你又会希望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一些。
因为风浪越大鱼越贵。
巴图当然知道这一点,但此时的他也没有任何更好的办法。
只能壮士断腕,无奈的将这些优质资产拱手相让,继续压在手里可能到头来连渣都不剩。
商场如战场,一招不慎满盘皆输。
以目前希尔顿手中的资产比重,已经超过西萨塞克斯郡总资产的40%。
虽然其中包含大量的不良资产,还需要还清债务才能真正持有。
但问题是掌权人是她,债权人还是她,这种左手倒右手的帽子戏法,只是迷惑普通人的烟雾弹。
按照如今的市场保护法,她近乎可以顺理成章的成为西萨塞克斯郡新任域主,完成权力的交接。
可以说在西萨塞克斯郡,现在已经没有任何资本可以与她分庭抗礼。
在这里达成默契是最好的选择,各方都可以拿着钱安然退场。
巴图也知道这是目前最好的结果,只能默然接受这一切,心中虽有不甘,但也无可奈何。
你可以质疑域主们的行政和管理能力,但你绝对不能质疑他们对金钱的把控和敏感程度。
他们可是一群狡猾的狐狸,能多吃一点绝不会放弃。
就像是资本界的一句名言“我死后管他洪水滔天!”
在绝对的利益面前,他们会毫不犹豫地抓住每一个机会,不择手段地追求财富。
但巴图再怎么聪明,也不会算到自己有一天,竟然会用自己的钱购买原本就属于自己的东西,还给中间商赚了差价。
赢家通吃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希尔顿就是利用对赌获得巨额收益。
所以对于巴图的一些小伎俩,她根本不在意。
在这个遍地都是黄金的年代里,谁又在乎那小小的六便士?
现在即使路面上掉一张大额帝国金券,希尔顿都没有弯腰的功夫去捡。
因为她所谋的是一亿张帝国金券,一万亿张帝国金券,这点小钱,根本不足以让她浪费这宝贵的几秒钟时间。
在她的世界观里,一秒钟就是几千万的金券在上下浮动,相比较于《建国大业》的宏伟蓝图,现在才只是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