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市公安局的档案室里,弥漫着陈旧纸张的气息。年轻警员林晓,手持一份标着“冷案”字样的档案,眉头紧锁。这份档案记录的是十年前的一起离奇谋杀案,受害者是知名画家苏然,案件当时轰动一时,但因线索中断而搁置。
林晓一直对冷案有着浓厚的兴趣,她觉得这些未破的案件就像隐藏在黑暗中的秘密,等待有人去揭开。档案里的照片有些模糊,苏然倒在自己工作室的血泊中,周围是散落的画作。林晓仔细翻阅着资料,发现案件存在诸多疑点:现场没有明显的打斗痕迹,苏然的贵重物品也未丢失,凶手的作案动机似乎并非谋财害命。
“林晓,看啥呢,这么入神?”同事陈宇的声音突然响起。
林晓抬起头,指了指档案:“十年前苏然的案子,你有印象吗?”
陈宇挠挠头:“有点印象,当时我刚入行不久。这案子挺邪乎的,现场干干净净,啥线索都没留下。”
林晓沉思片刻:“我觉得这案子没那么简单,说不定当年遗漏了什么关键线索。”
陈宇笑了笑:“你呀,别太执着。这么多老刑警都没破的案子,哪能那么容易找到线索。”
林晓不服气地哼了一声:“不试试怎么知道?”
下班后,林晓来到了苏然曾经的工作室。这里如今已被改造成一个小型艺术展厅,展示着一些本地艺术家的作品。林晓向工作人员表明身份后,开始在展厅里四处查看。她试图从这个曾经的案发现场找到一些当年被忽略的蛛丝马迹。
在展厅的一个角落里,林晓发现了一幅未完成的画,画面上是一个模糊的人影,背景是一片黑暗。林晓觉得这幅画有些奇怪,她凑近仔细观察,发现画的边缘有一些淡淡的痕迹,像是有人用铅笔写过什么,但又被刻意擦去了。
林晓拿出随身携带的工具,小心翼翼地处理画纸,试图还原那些被擦去的字迹。经过一番努力,她看到了几个模糊的字:“危险将至……救我……”
林晓带着从画中发现的线索回到警局,开始对这些字迹进行分析鉴定。经过技术部门的努力,初步判断这些字迹很可能是苏然本人留下的。这一发现让林晓兴奋不已,她觉得这是重启案件调查的重要突破口。
然而,就在林晓全身心投入调查时,一个神秘访客出现在了警局门口。此人戴着黑色的帽子和口罩,看不清面容。他递给值班警员一个信封,说要交给负责苏然案件的人,然后便匆匆离去。
值班警员将信封转交给林晓。林晓打开信封,里面只有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一个老旧的笔记本,笔记本的封面上有一个奇怪的符号。林晓仔细端详照片,觉得这个符号似曾相识。
经过一番查找,林晓终于想起在苏然的一些画作中见过类似的符号。她推测这个笔记本可能与案件有着密切的关系,但照片中并没有显示笔记本的具体位置。
林晓决定从苏然的社交圈子入手,看看能否找到与这个符号或笔记本有关的线索。她首先联系了苏然的生前好友,一位名叫沈悦的艺术评论家。
在一家咖啡馆里,林晓与沈悦见面了。沈悦看起来气质优雅,眼神中透着一丝忧郁。
林晓向沈悦出示了照片:“沈女士,您看看这张照片,这个符号您有印象吗?”
沈悦接过照片,脸色瞬间变得苍白:“这……这是苏然以前经常提到的一个神秘组织的标志,不过我从来没见过这个组织的人。苏然说这个组织很危险,让我离他们远点。”
林晓心中一动:“那您知道这个组织和苏然的死有什么关系吗?还有这个笔记本,您见过吗?”
沈悦摇了摇头:“我不知道这个组织和他的死有没有关系。至于笔记本,我好像听苏然说过,他把一些重要的东西记录在一个笔记本里,但我不知道具体是什么。”
林晓陷入沉思,这个神秘组织的出现让案件变得更加复杂。她决定继续深入调查,一定要揭开这个组织的面纱,找到笔记本的下落。
林晓回到警局,将与沈悦的谈话内容整理成报告,并向领导申请重新调查苏然的案件。领导考虑到林晓发现的新线索,最终批准了她的申请,并调配了一些人手协助她。
林晓和同事们开始对苏然生前的通讯记录、社交软件等进行全面排查。在苏然的电子邮箱里,他们发现了一封未发送的邮件,收件人是一个匿名邮箱,邮件内容只有一句话:“符号背后的秘密,我已知晓,你们别想阻止我。”
林晓推测,这封邮件很可能是苏然在遇害前写的,他似乎发现了某个与神秘组织有关的重大秘密,因此遭到了灭口。
为了找到匿名邮箱的主人,林晓请技术部门进行追踪。经过一番努力,技术人员发现这个邮箱的注册地址在滨海市的一个老旧小区。
林晓和同事们立刻赶到这个小区,经过走访调查,他们找到了邮箱的注册人——一位名叫李大爷的孤寡老人。李大爷说这个邮箱是一个年轻人用他的身份证注册的,他只收了一点钱,对那个年轻人的情况并不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