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尚在睡梦中的李焕感觉到枕边人的动静,眼睛都没睁开,抱着身旁的林筠说道:“还早着呢,起这么早干嘛?”
“公司那边上午有个会,我要去参加一下,你要不去接儿子回来?”林筠将李焕搭在自己身上的手掰开,随即起床后交代道。
李焕听完这话随即吓得一激灵,让自己单独带一天娃,这还是算了吧。
“我突然记起来,我上午也有点急事要处理。”李焕连忙从床上爬起来说道。
“那是你儿子,能不能上点心?”林筠闻言推了李焕一把后吐槽道。
“真有事,林卫明约了我几次了,晚上,晚上咱们一起带儿子出去逛一下。”李焕套上衣服后说道。
“那下午你早点回来,晚饭就去大哥那边吃,吃完带儿子出去逛一下。”林筠对着正穿衣服的李焕交代道。
“行,下午我早点过去。”李焕穿好衣服后进到洗浴室。
等李焕从洗浴室出来后,林筠还在自己的洗浴室内梳妆打扮,这时候保姆看到李焕出来,已经将早餐端了上来。
李焕看了看桌上的早餐,顿时心里凉半截,感情所谓的早餐就是蔬菜沙拉配上燕麦泡牛奶,这早餐能吃的下去才见鬼呢。
这玩意健康是归健康,可问题是不好吃啊,如果天天吃这玩意,那活着还有什么劲。
“你不吃早餐了?”正抹着化妆品的林筠出来后看到李焕正要起身出门,当即有些不解的问道。
“你吃吧,我出去吃。”李焕穿上外套后直接出了家门。
在锦江路边的一家早餐店里面,吃一碗锦江特色的炒粉,李焕仿佛自己又回到了儿时的时光,这才是人间烟火气的早餐嘛。
只是李焕在吃早餐的时候,听到周边的食客在讨论着耿海清要离开的传闻,众多食客都对耿海清要离开锦江很是不舍,甚至有人提出来,要去市委那边上访,要求耿海清留下来再干几年。
李焕闻言也是感慨万千,做官能做到耿海清这个份上是真的不容易。
在街头吃过早餐后,李焕乘车来到威胜能源,林卫明已经在办公室内等候多时了。
“什么事能让你这么着急?”李焕进到办公室后对着林卫明问道。
“前几天德国一家老客户主动联系了我们,说是想要从我们这里进口价值五亿欧元的光伏产品。”林卫明当即向李焕介绍道。
“这是好事啊,能重新打通欧洲的市场,让我们的光伏产品多了一个销售渠道。”李焕闻言有些意外的说道。
虽然在李焕的努力下,威胜能源已经和中电投达成了战略合作伙伴,生产出来的产品基本上不用担心销路问题。
可这种模式总归不是长久之计,华国的光伏产品想要发展,最终还是要走向全世界。
欧洲作为早期国内光伏产品主要的市场,对国内光伏产品至关重要。
只是自2012年年初以来,欧洲紧随漂亮国对华国的光伏产品实行双反政策,这才导致光伏产品在欧洲的销量大不如前。
如今德国厂商主动过来联系威胜能源,那对威胜能源绝对是一件利好的事情,只是林卫明为何如此的紧张,这倒是让李焕有些不解。
“如果是正常做生意,当然是好事。”林卫明顿了顿后接着说道:“对方要求如果双方达成采购合同,欧洲那边额外征收的百分之十九的关税将由我们这边承担。”
“他这是在白日做梦吧?”李焕闻言不无气愤的吐槽道。
欧洲实行双反政策,对华国出口到欧洲的光伏产品征收额外百分之二十五的关税。
这本就是欧洲自己人在作孽,可欧洲的这些经销商最终的想法却是让华国的光伏厂商自己承担这部分费用。
严格意义上来讲,这就是在割华国光伏厂商的肉,将原本属于华国光伏厂商的利润转移到他们国内,然后还要保证他们享受极致低廉的产品。
简直是厚颜无耻。
“那为什么是百分之十九的关税?”李焕很快想到了一个问题的关键。
德国的经销商为何会定下这么一个关税指标,这让李焕有些疑惑。
既然已经撕破了脸,那为何不是百分之二十五,为何偏偏就是百分之十九。
李焕可不会认为,欧洲这些经销商是善心大发,给威胜能源留下六个点的利润。
“可以说百分之十九的关税刚好卡在我们的利润点上,如果我们承担这额外的百分之十九关税,那我们的产品基本上没有任何利润,我们完全是白忙活一场。”林卫明当即向李焕解释道。
“这是有人把我们的底给漏了。”李焕闻言立即反应过来。
“我们公司内部人员出卖公司内部消息的可能性非常的小,可能最大的原因还是出在其他厂商身上。”
“大家都是在一个圈子里混的,只要认真分析,再获取一些关键性的指标,就能大致算出我们产品的利润率来。”林卫明想了想后对李焕解释道。
国内这么多光伏厂商,总有一些败类是胳膊肘往外拐的,所以德国经销商才能如此精准的拿捏威胜能源。
眼下的威胜能源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地步,接下这个单子,基本上赚不到多少钱。
可如果不拿下这个单子,又觉得太可惜,毕竟工厂要开工,工人要干活。
所以这个单子对威胜能源而言,就是一个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我对他们的答复是暂时需要考虑一下,可对方给我们的答复是,我们只有三天考虑的时间,如果三天内我们不同意,那他们将联系其他国内的厂商。”林卫明有些无奈的对李焕介绍道。
“操,还真是吃定我们了。”李焕怒骂道。
这简直就是在欺负人,哪里有这么谈生意的,德国人之所以敢这么嚣张,最大的依仗就是国内光伏的产能确实有所剩余,如果不解决销路问题,那就只能等着关门倒闭。
所以德国人根本不用担心在华国买不到货,有些光伏厂商为了生存下去,甚至可能同意亏本销售。
这也是眼下国内光伏产业的悲哀之处,生产出来的产品只能以极其低廉的价格销往国外。
然后国外的厂商觉得这还不够,甚至想把关税的代价也转移到国内的生产厂商头上。
眼下是真正的买方市场,可以预见,如果这个德国经销商联系国内其他厂商,那绝对有光伏厂家接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