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上的争论还在继续!
已经不止盐业官员和老柳争!
而是许多官员都参与进去,唇枪舌剑争的脸红脖子粗。
杨一笑表现的耐性十足,宛如看戏的吃瓜群众,足足两三盏茶时间过去,他才微微咳嗽了一声,打断朝堂群臣道:“诸位爱卿,可否暂停?朕需要提醒诸位一句,今日早朝要议的是赈灾……”
他声音有些轻淡,语气也一如既往温润,仿佛劝架的邻家小哥,给人一种和颜悦色的亲切。
然而满朝官员先是一静,随即脸色全都浮现惶恐,纷纷躬身行礼道:“臣等有罪,聒噪朝堂。”
杨一笑微微摆手,依旧和颜悦色,道:“无妨,朕不生气,虽然诸位于朝堂之上怒目而争,但你们争的东西是朕之书册,所以,这不算有错。”
“况且你们之所以争夺书册,是因为想更好的办好各部差事,在朕看来,此乃劝劝报国之心,故而,朕越发不会认为诸位有错。”
“只不过,朕还是刚才那句话,今日早朝的议题,主旨乃是针对赈灾。”
“民间有句老话,事有轻重缓急,朕深以为然,国事也该如此。”
“所以,你我君臣继续最重要的事……”
……
满朝官员躬身倾听,这一次再也无人敢发声音,哪怕是混不吝的柳长生,此时脸上也全是肃穆神情。
恰恰,杨一笑下达的旨意并未说完,因此,他声音平缓的继续下旨。
“柳尚书……”
“朕方才已经说过,你工部的任务极重,故而,五大匠作间必须日夜开工。”
“要尽可能的多生产民用器具,诸如铁锅炊具等物一刻不能停,但凡出炉一车,立马运送前线。”
“朕说的前线想必你能明白,它不是兵马作战的战场前线,而是此次赈灾大战中的流民,流民聚集之地就是前线……”
“铁锅多产出一口,送过去便可多搭建一个施粥的棚子,而每多出一个粥棚,便可多赈济几十个百姓。”
“这是大事,是尽量保证大批灾民不被饿死的天大之事,所以呀,朕不得不拜托柳尚书你一定要尽力而为。”
杨一笑说到这里时,目光看向下面的柳长生,温声问道:“此旨意可愿领取?”
老柳几乎没有任何吃力,当场行礼大声高呼起来:“请陛下放心,臣必然竭尽所能。”
杨一笑不由点点头,话锋一转竟然再次下旨,有道:“此外,朕还有旨意……”
“今日早朝之上,你我君臣约定,朕允诺会去珠儿那里安寝,你们则是整个道门出山襄助。”
“既然如此,朕就不客气了。”
“接下来的圣旨旨意,下达的乃是给你道门!”
“柳长生,你且代为道门领旨吧……”
杨一笑说着声音拔高,语调也充满了正式严肃,沉声道:“朕第一个要求,道门加派人手在民间游走,凡是遭受雪灾之地,必须有擅长医术的道士前往。”
“至少要做到每个县域出现十个道医,能够随时应对该县任何村庄的突发病患。”
“第二个要求,也可称之为一份允可,此前你们道门曾经多次发出请求,希望朕允许你们在大唐境内设立道馆,然而朕一直推辞拖延,始终不曾答应这件事。”
“之所以如此,想必你们心里明白,自从汉朝黄巾起义开始,历朝历代都在防备道门会尾大不掉……”
“如果放任你们发展,教派必然威胁皇权。”
“然则现在,朕松开口子,允可你们设立道馆,并且不限制道馆设立的地域和数量!”
“也就是说,你们想设立多少就设立多少,想在何处设立就在何处设立……”
“只要你们道门舍得在这件事上猛猛砸钱,朕甚至允许你们在大唐的每一个村庄都建造一座道馆。从此以后,道门的意图在我大唐境内算是得偿所望了。”
“但是,柳长生,你心里应该明白,朕这份允可是要收获回报的!”
由于是公事公办,涉及大唐和道门的谈判,因此杨一笑全程都是肃然口吻,并且直呼老柳的名字而不是称呼柳爱卿。
此时柳长生同样一脸肃然,虽然恭敬行礼但却目视杨一笑,直接问道:“敢问陛下想要的回报是什么?”
杨一笑没有回答,反而语带深意反问一句:“你为什么不问问朕为何突然改变态度,毕竟朕此前对此事表现的态度是不允许。”
只见柳长生微微一笑,当即道:“回禀大唐陛下,道门心知肚明,此前陛下不允可我们在大唐发展,是因为历朝历代防备道门的惯例……”
杨一笑不等他说完,立马故意追问一句:“那么现在朕为何不防备了呢?”
老柳再次一笑,神情全是欣喜,道:“这自然是因为陛下已经看清了道门并无危害,认定我们和大唐的利益捆绑已经到了不可分割的境地,今后无论道门壮大到何种程度,大唐陛下您都是位列第一的受益人。”
杨一笑轻轻一拍龙椅,大笑道:“然而,正是此理。”
他目光看向柳长生,语气由肃重改为随和,微笑道:“朕允可你们道门,随意在大唐建造道馆,这既是不再防备的缘故,同时也是借助道门的力量。”
“每设立一座道馆,就会有道士入主其中,而你们道家讲究功德济世,必然会对附近的百姓扶危济贫。”
“除此之外,还有原因……”
“”道门财大气粗,自汉代以来积攒了巨大财富,所以你们建好道馆之后,一定会购买周边土地,即可作为维持道馆的开支来源,同时也是置办一份固定的田产。”
“朕专门让人调查过,发现道门有个值得称赞的习惯,你们道馆购买田产之后,并不像佛门那般租给百姓!”
“佛门动辄向百姓收取高额租子,你们道士则是自己亲自耕种粮食。”
“并且,你们吃不完的粮食绝不会拿出来放高利,而是用于周济穷苦,让附近百姓有所受益。”
“这让朕不由心生感慨,你们道门不愧是中原汉家的教派,如果不是历朝历代喜欢造反,你们绝对是任何一个朝代最喜欢的存在。”
“朕说句实话,此前朕对你们确实有所警惕,但是朕和历朝历代的皇帝不一样,朕不知为何打从心里很喜欢道门。”
“恰是因为如此,朕才会赌上一赌,允许你们大肆发展,以此借助你们的力量。”
“我大唐,原有县域五百十七个,倘若加上南云刚刚割让的二十州,以后县域将会增加至七百多。”
“而如果统计村庄,数量则是高达三万之巨。”
“朕一直在想,如果道门的道馆布满每一个县,那么,最起码就有七百个道馆可以周济百姓……”
“而如果你们魄力够足,能把道馆建造到每一个村庄,那么,三万多个村级小道馆的存在意义会如何呢?
“”是不是变成了守护大唐三万村庄的一份保障。”
嘶!
整座朝堂大殿一片倒抽冷气的声音。
几乎所有官员全都面色震撼,眼前浮现出杨一笑描述的情景,大唐每一个村庄,都有一个小道馆,哪怕道馆之中只有一个道士,对于村里的百姓也是能有所照顾的。
道士大多都会一点粗浅武艺,因此便可帮助百姓驱赶野兽,如果有宵小之辈进村,也能帮村民一起驱逐甚至抓捕。
道士还学习医术,哪怕粗通之辈但是医治日常小病已经足够……
道士还喜欢上山采药,所以村民求医的时候几乎不用花钱……
还有 ……
还有……
如果细细琢磨一下,发现道门真是个好教派,作为中原本土滋生的宗教,道士们似乎一直在扶危济贫。
他们讲究功德,做好事一般不收钱,唯一需要百姓付出的,无非就是给道馆供奉的祖师爷烧烧香。
然而烧香才花几个钱啊?
官员们由此往深里一想,赫然发现大唐真是白占便宜……
庞大道门势力的几万个道士,从此以后成为大唐基层的守护者!
国库不用掏一分钱,也不用给道士们发俸禄,反而道士们建造道馆乃至购买田产之时,需要真金白银的向道馆属地官府的交钱。
官府收到钱,那不就是国库收了钱!
……
“厉害啊!”
“陛下这一招真是厉害!”
“允许道馆遍布大唐,手笔堪称惊天动地,最主要是陛下的气魄,竟然不担心道门会尾大不掉。”
“开国之君,果然雄主,这等胆魄和手笔不但我们心神动摇,恐怕道门之人听到之后也会目瞪口呆。”
“允你任意发展,借你教派之力……”
“这是何等煌煌大气的阳谋,又是何等难以拒绝的诱饵,不愧是我们陛下,道门这一次算是坠入彀中了。”
整座朝堂大殿的官员尽皆心悦诚服,所有人看向杨一笑的目光都充斥着崇敬。
至于官员之中的柳长生,这一刻整个人仿佛被震惊的痴傻……
老柳震惊的不是杨一笑手笔够大,也不是震惊杨一笑的气魄够足,这位道门领袖之所以震惊,完全是因为杨一笑竟然毫不掩饰的说出了意图。
朕就是要让你们道门坠入彀中!
就看你们道门敢不敢如约而来!
……
足足良久过去,只听咕嘟一声,赫然是柳长生下意识咽了口唾沫,总算是从不可思议的震惊之中清醒。
他目光看向龙椅上的杨一笑,恰好杨一笑的目光也投射过来。
两人既是君臣,同时也是大唐和道门盟约的缔造者,这一刻,忽然有种难以名状的默契浮现于心。
噗通!
老柳竟然双膝跪下拜服于地,首次使用了官员的朝拜之礼……
随即整座朝堂大殿之上响起声音,那是道门领袖因为激动和兴奋的铿锵之音:
“微臣柳长生,谢陛下恩典,贫道柳长生,领大唐皇帝圣旨!”
先自称微臣。
再自称贫道……
显然这是先以臣子身份自居,然后才以道门领袖的身份表态。
老柳分明是用这种方式告诉杨一笑和满朝官员,从此以后道门将会是附属于大唐的忠诚教派,如果站在朝政角度看待,可以视作大唐又设立新部。
三省六部,再加道门!
共同齐心协力,辅佐帝王治国。
……
“收编,绝对是收编!”
“先是给出甜枣,实则借助其力,随着时间慢慢推延,道门不再超然世外,那时候,会变成真真实实的大唐一员。”
“陛下这一手真是深邃啊……”
“这比诏安的手段更加厉害!”
“诏安需要花钱,陛下却让道门反过来送钱!”
“啧啧啧啧,这绝对就是收编!”
朝堂上不缺乏精明官员,很快有人洞察了杨一笑的招数,只不过眼下任何人都还不知道,这同样是杨一笑的未雨绸缪……
他要在小冰河气候的危害之下,拉拢一切可以稳固国力的势力!
收编也罢,诏安也可,凡是可借之力,皆与大唐捆绑。
小冰河气候乃是农耕社会最大的天灾,杨一笑不得不竭尽所有办法才能应对,他此前已经做出决定,要和老天掰掰腕子。
如此,才是开国帝王应有的霸气。
朕连老天都不服!
……
【第二更送上,3500字大章,今天还有更新,山水继续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