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节点:轩辕铆与李梦霞(三)
而在轩辕铆为李梦霞的改变感到手足无措的时候,让他感到庆幸的是,只有在面对他的时候,李梦霞还是那副温婉恬静的摸样,这让他感觉其实对方从未改变过,改变的只是他本人的目光罢了。
此时的李梦霞因为武功和领导能力的出众,成为了这支内廷女侍卫队的队长,她正在着手对这支侍卫队进行改组,于是她向轩辕铆征求意见。
轩辕铆根据他在禁军中所见的情况指出,现在的女侍卫队结构、组织和成员都比较松散,没有统一的调度和整齐划一的行动能力,这是她们最欠缺的。
另外,这支侍卫队从建立至今已经过去了近百年时间,可从未让她们有过什么大作为,使得当中不少人都行为惫懒,作风不正,说的难听点,就是混吃等死,这是一支军事队伍最不能容忍的。
最后,轩辕铆对李梦霞道:“其实你不用管别人怎么样,你自己怎么想的就怎么做,学习和做事都要有自己的想法,总之一句话,要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于是,李梦霞根据轩辕铆的意见,做出了有自己风格的改变,首先,就是统一采用紫色的侍卫服为卫队的标准服饰,另外李梦霞还根据禁军的种种规定给侍卫队相应的制定规矩,当然是要按照她们的实际情况来。
日常该有的训练一点也不能少,迟到或偷懒者按照规矩论处,除了明文规定的律令以外,李梦霞史无前例的给这支卫队制定了一套奖惩制度,这个举动堪称前无古人。
此外,李梦霞也注意到,按照目前的这批成员,里面歪瓜裂枣太多,于是她决定相应的淘汰一些人,然后再加入一些新鲜血液。
想到这里,霍云也不得不承认,李梦霞这位戎装公主的本事真不是盖的,光凭她的这些想法和做法,就称得上是一个奇女子。
李梦霞敢想敢做,行事果决更胜男子,有了大体的想法之后便迅速付诸实施。
在剔除掉一群拖后腿的成员之后,她将自己信任的人调到骨干的位置上,并开始招募新人,而其来源也不再仅限于皇宫,而是整个京城,之后更扩到周围数十州县。
经过三个多月的筛选,最终一支全新的侍卫队成立了,她们由大部分老队员和一批新队员组成,虽然还没有经受过什么考验,显得不像是那么回事儿,但是比起以前那支,新侍卫队更加朝气蓬勃、斗志昂扬。
新侍卫队的成员主要来自于上中下三个阶层,其一就是出自王侯之家,也就是所谓的上层。
洛京,在这个贵胄云集的天子脚下,王侯将相之门为数众多,其中也不乏喜好舞刀弄枪的官家小姐,不过说实话,这些小姐们的武功都是些花拳绣腿,中看不中用。但好在她们有基础,训练起来能节省些功夫。
侍卫队中的制度有了,成员的改组也已完成,最后就是给这个侍卫队取一个正式的名字了。
原本的名字李梦霞觉得太过冗长,她不喜欢,所以她决定给自己统帅的这支卫队取一个既简洁,而自己也喜欢的名字。
于是她结合这支卫队的服色和自己的名字以及它的作用,取名为“紫霞戍”,她个人觉得挺好,从此紫霞戍便取代了内廷女侍卫队,成为了这支卫队的正式名称。
只怕连李梦霞自己都想不到,她所重新建立的这支队伍其历史能绵延千年之久,也因此,她李梦霞的名字也为历史所牢记。
虽然紫霞戍已经正式成立,但当时朝廷上下却并没有多少人承认它,一般人认为这不过是一群女子嬉笑玩闹的地方,她们又懂什么叫真正的战场了?所以每每看到李梦霞带着女侍卫们训练,这些立于朝堂的大臣们打心眼里看不起。
可是,一年之后,就是这支被他们所看轻的女侍卫队,在平乱的战场上展现出了巾帼不让须眉的英勇豪气。
夏庄祖永康二十六年,元历199年,西境蛰族首领蛮力度发动叛乱,纠集西南数个戎族,人数共计二十五万大军于这年十月二十四日起兵反夏,史称“蛰族之乱”。
同年十月二十七日至十一月六日,西境的吕州、黄州以及忠州响应叛乱,不战而降。靳州、黎州相继陷落,至十一月十七日,西境已有八州二十四县落入叛军之手。
朝廷以镇远大将军****为平叛主帅,统领二十四万大军平定叛乱。
不料,因为事前准备不足与错误情报,致使平叛大军于纪州城外的龙首原被叛军主力团团围困,最后全军覆没。
平叛大军全灭,让夏廷始料未及,而受龙首原大胜的鼓舞,蛰族首领蛮力度于这年的十一月二十日在忠州登基为帝,公开与夏朝皇廷分庭抗礼。
若是被这一个小小的蛮族反叛得逞,那会有损夏朝根基,于是夏庄祖一边继续调兵遣将,一边挑选合适的主帅人选。
这时候,轩辕铆和李梦霞知道,他们的机会来了。
于是,轩辕铆向庄祖主动请缨,李梦霞也在庄祖的面前极力推荐,但是庄祖始终犹豫不决。最后,轩辕铆向庄祖立下军令状:“二十天,若二十天仍拿不下叛军,微臣愿以一死以谢天下!”
也许是被轩辕铆的誓言震撼了,夏庄祖最终同意了由他统兵平叛,而李梦霞也主动向庄祖提出,由她统领紫霞戍随军出征。
庄祖出于爱护女儿的心理并不同意,战场上的刀剑无眼是一回事,而这场战役的成败将直接关系到他们的生死,所以在当时刚刚提出来的时候,庄祖是绝对不同意的。
但是,当大军出发的时候,为什么庄祖又同意了?是他自己想通的,还是被女儿说服的?其答案现在已经不得而知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历史上确实记载有成元公主率紫霞戍随军平定叛乱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