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海州
“飞扬啊,对于你,我可是抱了很大的希望,就等着看你的表现了。”在包飞扬赶到海州市组织部报到以后,海州市委一把手薛绍华很快就让秘书将他叫到办公室,笑着对他说道。
包飞扬微微一笑,说道:“薛书记,您不能给我太大的压力,我属于初来乍到,对海州市的情况还不怎么了解,还需要一点时间熟悉情况。”
薛绍华笑道摆了摆手,这才说道:“飞扬啊,你要的时间,我可以给你!但是压力我也要给你,对不对?海州并不是只有你有压力,但即使是我本人,也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如果说我们不能将海州市建设好,那就作为我个人来讲,实在是无颜面对海州这数百万人民群众!”
“当然,除了时间和压力之外,我还可以给予你们我全部的支持。也不跟你谈什么海州的具体计划目标,只希望海州你到了开发区,不要有什么顾虑,放手去干,只要你能够将下面的事情做好,上面有什么麻烦我都给你顶着。”薛绍华伸手敲了敲桌面,异常果决地说道。
薛绍华说到做到,他亲自送包飞扬到临港开发区上任,本来开发区管委会主任作为正处级,由组织部部长陪同上任就已经足够份量。薛绍华显然是为了表示自己对包飞扬的支持和重视,不但要亲自送包飞扬去上任,而且组织部长刘鑫宇、分管开发区工作的常务副市长冼超闻均一同前往。
两名市委常委送一名正处级干部上任,这在海州市干部的记忆当中,似乎还有那么一两次。可是两名市委常委再加上市委一把手送一位正处级干部上任,这可是在海州市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现象,可以说,这是海州市委干部记忆中的,不管薛绍华对开发区的局面多么不满,在这种场合下,也会首先作出肯定,然后再进行评点,否则一味的批评,很容易造成包飞扬与原开发区干部的对立。
薛绍华又道:“年前,省委虹锋书记来海州视察,提出要打造海州湾经济圈,海州湾经济圈的核心就是海州,而海州的核心又是临港,所以在座各位的责任重大。”
薛绍华话风一转,又接着说道:“大家都应该知道,在过去的这两年,海州湾地区经济发展最快、最有活力的地方就是与我们海州毗邻的望海县,省里还提出了‘望海模式’,在全省进行学习和推广。”
然后薛绍华开始介绍望海县在包飞扬的带领下,在过去两年所取得的成绩。望海县与临港开发区原本并不接壤,不过隔得并不远,望海模式在省内炒得热火朝天,海州这边的学习热度也很大,开发区的干部都知道海州的情况,也听说过包飞扬,对包飞扬的到来,有人高兴,有人不以为然,更多的人则保持观望的态度。
临港目前的经济总量还要超出望海县很多,但是望海县在过去两年的发展速度则不是临港能够比拟的,在年度投资总额、引进外资数量等经济指标上,也基本上处于同一水准线。但在很多临港人乃至海洲人心中,望海县与临港还不是一个等级,毕竟临港的经济总量要大得多,望海县发展速度快,也就是因为运气好,引进了几家大公司,临港引进的大项目不多,可是招商引资的总额还是要超过望海县的。
薛绍华说道:“望海县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比如望海模式中提到的产业集聚。临港开发区过去在招商引资方面是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还没有形成明显的产业集聚优势。与琴岛、吕州比,缺乏竞争优势,更不能够跟通州、沪城相比,市委认为,要让海州成为海州湾经济带的核心,临港必须要形成产业优势,在未来三到五年的时间内,临港开发区要重点发展临港产业,在炼化、钢铁、造船等重化产业方面,必须要有新的突破……”
在和包飞扬谈话的时候,薛绍华并没有给包飞扬施加太多的压力,提出具体的目标。不过在干部大会上,薛绍华明确提出了临港开发区未来的发展方向。
最后,薛绍华说道:“我与包飞扬同志早就认识,在望海县工作期间,包飞扬同志负责望海县的经济建设,望海奇迹与他有莫大的关联,我向省委多次提出要求,省委才同意调飞扬同志来海州,希望大家今后在飞扬同志的带领下,开创临港开发区的新局面。”(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