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楷化名中状元 米芾巧计归歙砚
、赵楷化名中状元 米芾巧计归歙砚
母亲去世后的,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祖籍山西太原,曾后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曾任无为知军(遇石称兄就是在这里发生的)。因他个性怪异,举止颠狂,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徽宗诏他为书画学博士,人称“米南宫”。米芾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书画自成一家,创立了米点山水。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他是“宋四书家”(苏、米、黄、蔡)之一,又首屈一指。其书体潇散奔放,又严于法度。《宋史.文苑传》说:“芾特妙于翰墨,沈著飞,得王献之笔意。为人不似唐人狂放,险而不怪,奇正相生。
米芾自幼爱好读诗书,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加上天资聪慧,六岁时能背诗百首,八岁学书法,十岁摹写碑刻,小获声誉。虽说他不善官场逢迎,没有当上什么大官,但他却是一个有着真才实学,倍受景仰之人。
米芾平生于书法用功最深,成就最大。米芾自称自己的作品是“集古字”,对古代大师的用笔、章法及气韵都有深刻的领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米芾学书在传统上下了很大功夫。米芾未卷入政治漩涡,生活相对安定,后当上书画博士,饱览内府藏书,熟谙千载故事,古人得失,如数家珍。他少时苦学颜、柳、欧、褚等唐楷,打下了厚实的基本功。苏轼被贬黄州时,他去拜访求教,苏轼劝他学晋。元丰五年(1082)开始,米芾潜心魏晋,以晋人书风为指归,寻访了不少晋人法帖,连其书斋也取名为“宝晋斋”。今传王献之墨迹《中秋帖》,据说就是他的临本,其形神精妙至极。
米芾看了看徽宗,又看了看蔡京,说:“《瘦金体千字文》书卷,说前无古人,是实事求是,皇上是目前为止,瘦金体写得最好之人,后无来者,米芾不敢苟同,难下定论。”
得到了米芾的充分肯定,徽宗自然非常高兴,他对旁边的蔡京说道:“这才是真正的书法大家,练字即是练心,那妄言揣测,奉承诓语,本不该是朝廷重臣、书法大家的言行举止。”
蔡京虽然被徽宗数落了一番,心里极其难受,但是蔡京毕竟是几度沉浮的官场老手,他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向皇上笑脸相迎,跪礼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