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章 为社员同志们读报
012章为社员同志们读报
还有一些更奇葩的问题。譬如大家都在参加农业劳动,而你每晚都在挑灯夜读,社员们就会向上反映,某家晚上灯火不熄,不知在搞什么事情,你们革委会是不是去管一管?
你如果回答说你在看书?革委会的人问你在看什么书,如果不是毛选而是其他的书,你不但不会受表扬,可能还会挨批评,说你不热爱广阔天地,不热爱劳动,异想天开!
所以,在这几年,要读书惟有进入学校。学校用电,教室是日光灯,而且读书的成本是如此便宜,何乐而不为呢。
开学的日期渐渐临近了。
这期间,杨夏又去割了两次梭草,捉了几次黄鳝,在开校前,加上娘亲给的零花钱,终于突破了30元,在此时的赤泉中学高中生中,绝对算是“首富”了,没有谁有事无事身上会揣30元钱。杨夏前世高中毕业时曾在赤泉镇上请客,满满一桌客人,满满一桌菜,只花了5元1角,在后世的赤泉镇,绝对是510元。
与阿莲的关系得到了缓和,愈临近开校的日子,阿莲脸上的笑容愈多。看来,小妮子生了几天气后,终于想通哥哥不是**,不是害她的了。
当然,杨夏没有忘记自己的本业写作。
上学前,他又投了两次稿子。迟早都要学要读,他一直在等上级的命令,与以前读过的报纸相比,这篇文章有几个地方他都容易出错,譬如,他读那个“考鸡吃”,就被他读初中的儿子纠正了几次“爹,那不是考鸡吃,那是考茨基!”
管他是“考鸡吃”还是“考吃鸡”,反正林大队长觉得除了这个以外,有些外国人的名字实在让人搞不懂,譬如那个“摩尔根”,不就是“摸你根”吗?可是,一个老外凭什么要摸我根呢,这那啥……这些老外难道真的是不堪教化,永远都是蛮夷之人?
读的报纸是《南蜀日报》转发的《官声日报》的一篇文章,《实践是……惟一标准》一文,前世成为省报记者后,杨夏去翻阅旧报纸,无意中曾翻到这一篇,也曾认真的拜读过。
而直到后世相当长的时间,有些东西解密之后,杨夏才知道这篇文章诞生的复杂性。此时,能够相当于在,杨夏内心里还是颇为自豪的。
读报纸,不需要多高深的文化,但也颇为讲究,即声音不能太高,但也不能太低,声音的高低最好介于发言与讲话之间,速度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长短断句要找准位置,如果这样,一篇报纸文章就能较准确地读完。
杨夏拿到报纸时,就明白了,这篇文章不要说林贵仁,就是这些所谓的社教队主任们,也不一定会读,盖因文章中的括号太多,括号以及括号内的内容,是否读出声来,要根据情况而定,如果是内容之补充,是必然要读出来的;如果只是“备注”,就不需要读出来,譬如“(《毛选》第五卷209页)”字样,就不需要读出来。
一个稍显稚嫩的童声,开始回荡在一九七八年的时空下——
检验真理的标准是什么?这是早被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解决了的问题。但是这些年来,由于“四人帮”的破坏和他们控制下的舆论工具大量的歪曲宣传,把这个问题搞得混乱不堪。为了深入批判“四人帮”,肃清其流毒和影响,在这个问题上拨乱反正,十分必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