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识乌纱照婵娟(上)
谁识乌纱照婵娟
“李公子,您回来啦。德云小哥到处找您呢。”房东管老伯迎了上来。
“哦,他说什么事了吗?”
“听说是贡院那边来消息说,推迟到申时放榜。”管伯年纪虽大,记性还不错,“公子,您看这是……”
“不妨事。等下看到德云,让他去天香楼找我。”婉贞吩咐了一句,又牵马出门了。
这个时候要想打听消息,去天香楼最好不过。
这京城评价好有一半得看主考官的脾气,武举那是真刀真枪的比试,谁占上风谁落下乘一目了然,校场一战基本上胜负名次就排好了。既然李宛识得这几位,想来定是武艺不俗榜上有名。这么一看,众人顿时也客气了许多,又有人腾出了几个空位子。
为首那人走到婉贞面前,堪堪站定,抱拳道谢:“多谢这位兄台。在下洛阳梁振业,未请教兄台尊姓。”
婉贞挑眉一笑,此时方报上姓名,道:“在下东江李宛,梁兄不必客气,请坐。”
此人正是昨夜魏相府之中一同犯险之人,只不过此时他的行装已经换成一身湖蓝色锦缎外袍,玄色头巾上镶美玉,足下厚底乌头靴。他本来身量就高,这身装扮更显得仪表堂堂,英越出众。
一天之内被他两次道谢,着实有缘。婉贞并不打算说破昨夜之事,只想观察一下此人到底是什么来头。
梁振业倒并没有什么察觉,只觉得眼前的这位书生相貌出众,气质卓绝,人物很是俊美文秀,眉宇间又有凛然之气。同时,他也发觉桌角的那柄佩剑也不是泛泛之物,想来此人绝不一般,定然也是个练家子。
梁振业开口问道:“敢问李兄师承何处?”
“家父李侗,不过乡野之士。”婉贞答得很简单。
“原来是儒侠李侗先生之后,难怪李兄文武双全,令人钦佩。”梁振业赞道。
婉贞讶异于他眼光,心想自己应该没露什么破绽吧——书生佩剑本是风尚,这店中佩剑的人不少,他又怎么能确定自己懂得武艺呢?
梁振业看出他的疑惑,解释道:“李兄呼吸之间气息绵长沉稳,非常人所能。加之你手侧的细茧,乃是习武之人常见的虎口、掌沿等处。这种地方笔杆子磨不到,剑柄才磨得到。故而在下大胆猜测,请勿见怪。”
婉贞瞧了瞧自己的手,笑道:“果然,梁兄好眼力。不过在下学艺不精,并非如梁兄这般本领精湛。文武双全什么的绝不敢当。”
两人说得起兴,梁振业又介绍了几位同伴。方才先说话的那个黝黑憨厚的少年,是梁振业的表弟马天赐,同样是洛阳人士。另有白袍银甲的双枪将凌霄、善使连环刀的韩青等人,婉贞今早去校场外观战时已有印象,大家互通籍贯姓名,两下厮见很是客气。
楼上的一间雅座中,一对主仆正居高临下地审视着楼下众人。那仆人年岁不少了,声音却有几分尖细,他压低了声音劝道:“快午时了。您不是传吏部的王大人在御书房侯旨么,也该回去了。”
主人是个年轻的男子,身姿挺拔,仪表俊朗,周身的轮廓细致出众,别有威势。他点了点头,站起身来,嘱咐道:“刚才的几个人,名字都记下了么。”
“记下了,您这是打算……”
“重用嘛。善于揣测圣意,恩,朕喜欢聪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