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军集结地
长史哼了声,道:“让他们跑跑的,先高兴高兴,以为事情成了,这时咱们再派兵去追,岂不正好!”
司仓参军仍是不解,干嘛非要让他们高兴高兴,直接抓回来不就得了吗,事情早解决早好。他问道:“恕下官愚鲁,不解大人的用意。”
长史笑道:“看到他们由大喜变成大悲,这才有趣,难道你不想看看他们那时的表情吗?”说罢,哈哈大笑,离开了仓库。
司仓参军皱起眉头,心想:“那个布仙童不过是个奴仆罢了,他们大喜大悲的,有什么好看的,正事还忙不过来呢!”摇了摇头,对长史奇怪的嗜好没什么兴趣,再说抓人审人,也跟他无关,不再多想,办自己的事情去了。
长史回了自己的府上写的还要夸张十倍。
没办法,这么多天了,史慕唐不断在回忆当时的情况,想起了无数当时的“细节”,经过认真“分析”之后,把这些细节更加具体化,而且决定写一本书,记载这件事情。偏巧朝中宰相前来查问,他岂有不大说特说之理!
房玄龄无可奈何,在史慕唐这里,是休想问出王平安的过失了,目地没有达到。他只好离开凉州,带着王文度又向甘州进发。可在半路上,碰到了两个姓布的,这两个姓布的是一对叔侄,得知房玄龄是巡边的宰相,竟然拦路喊冤,要告甘州长史的状。
房玄龄一问之下,竟然得知甘州刺史死了,而且据这对叔侄声称,是因为长史伙同王平安害死了刺史,而长史为了能够成功接任刺史之职,竟杀人灭口,杀了原刺史管家布仙童一家,只逃出来他们两个!
房玄龄没办法,只好赶到甘州,处理长史的事情。可长史一口咬定,这件事和他没关系,至于刺史为什么死了,那就得问大圣安了,而杀布仙童一家的事,长史更是推的一干二净,表示完全不知情,他都不认识布家叔侄,何谈谋害二字!
要想破了此案,怕又得去问王平安。而且房玄龄和王文度也没时间浪费在甘州,只好带了布家叔侄,赶去肃州。
半路上,两人见到了各州回撤的兵马,将军们见到房玄龄,免不得在言谈之中,表示出对这次集结行动的不满。王平安立了大功,眼看着就有可能高升,都督们当然不会直接说他的坏话,只说那些突厥人太能吃,分了唐军的粮草,才导致唐军在寒冬里来回赶路,言下之意,王平安经验太少,处理不好突厥人的事宜。
一直到了肃州,路上尽听到这样的话。
房玄龄没说什么,只是记在心里,可王文度却来话了,他对房玄龄道:“看来王侯爷没有领军的经验啊,后勤接济方面的事处理得不好。房相爷,要不你看,等咱们追上了王平安,那数万突厥兵的指挥权,不如交给末将,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