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的武将
徐阳今天就是来打酱油的,屁都没放一个,会就散了,他也乐享其城,这大夏天的,赶快回庄吃上一碗冰凉的刨冰才是正理。
李绩被任命为国防部长,李二的这个手笔有些大,现在的李唐王朝正是荷尔蒙爆表的时候,看谁都想干一架,四处多管闲事和抢地盘,国防部部长这个职务轻易不授予普通人。在李绩之前,最有名的国防部部长如杜如晦、李靖、侯君集,李绩的前任是李二的大舅哥长孙无忌。算上李绩的五位国防部长,有三位是李二心腹,只有李靖和李绩不是,两人之所以能到这个位置,就是因为能打,李二现在还是很需要能干架的部下。
后来徐阳一思量,觉得有些不对,大唐如今猛将如云,随便派几个就能把渊盖苏文那个老匹夫打的满地找牙,为何李二非要特地开了一次高层会议讨论?还说要御驾亲征?
一想到李二会议结束的时候那似有似无的笑意,徐阳瞬间感觉李二又是在试探着什么,一股背后阴森森的发冷,这他娘的朝堂真不是人呆的地方,估计这一次,李二又是在考验朝堂上的那些大佬了,自己这个小虾米也是被收入囊中考验了一番。
战国时,楚国有位善射的大将叫养由基,百步穿杨,经常玩一箭双雕,由于在战场上无坚不摧,所以成了超级巨星,引得他的上司嫉妒的发狂。某次战役,养由基和往常一样冲在最前,他的上司在他专心对敌时。朝他背后射出一箭。要了他的命。但事后,他的上司报告说,养由基死于乱军之中。
杀人最好的场所就是战场之上,无论是杀敌还是杀自己人,都可以”死于乱军之中”为借口,混乱的战场,没有狗仔队,也没有监控。想说什么就是什么。
徐阳很早以前在百度唐朝史实的时候,就仔仔细细的把《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全都看了一遍,对比着,也从中发现了一点蛛丝马迹。
唐朝有三大智将,一是李靖,号称大唐军神,当之无愧的制度,一切都完善了起来,让李二不得不吃惊的是,他曾经检验过书院的学子,相比国子监教出来的学生,南山书院的学生似乎更为聪颖,他们不以背记《四书五经》为目标,他们所学习的是独特的天文地理、数学物理,对于大唐的山川河流,这些学子们甚至比李二还要了解。
李二一直有些百思不得其解,他想不通,为何国子监教出来的学生就只会之乎者也,而南山书院的学子不但文采飞扬,懂的东西也是异常之多,天文地理不在话下。
直到李二看过书院学子的一场地理考试之后,自己才明白究竟是为什么差距会那么大。
一张地理试卷,上面密密麻麻的写满了字,李二自己能做出来的也只有寥寥几题,而且有很多东西自己连知道都不知道,什么黄河地势升高的原因,什么从陇中进入青藏高原的唯一通道是哪条,什么秦蜀驿站到现在为止保存时间最长的是哪条道,等等等等,这些题简直让李二有些发疯,这些东西他连听说都未听说过,而听李纲先生所说,这些都是学子们必须学会做的,若是不会做,期末考试没有考过六十分,那么来年将要补考,若是补考依旧没到六十分,书院就会自动让其留级。
“李先生,朕一直很好奇,为何书院的学子们都如此谦逊,朕感觉他们都已经学富五车,远超国子监的那些学子,可是他们在朕的面前,却丝毫不侃侃而谈治国之论,仅仅是道哪里需要修一座桥,哪里的赋税需要增加,而朕在国子监遇到那些学生,他们张口闭口就是圣人言语,抬手之间就是治国大论,一副心有热血,江山易治的样子?”李二在书院,朝一旁面色温润的李纲问道,他很是好奇,上午去了国子监,下午来到南山书院,两个地方的学子,截然不同的风格给他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回禀陛下,书院的学子以前也都和国子监的学子一样,后来徐鬼谷曾经亲自给他们演讲过了两次,他们就变的如此了。”李纲笑着捻着胡子,”书院讲究的是’躬行’二字,徐公曾有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更是被旨为书院理念之一,在南山书院,读圣人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能做出什么实事,只会口上长篇大论的人在书院是得不到尊敬与佩服,只有亲手为我大唐做出贡献,才是书院教授学子们的目标,所以书院经常排遣那些学子们下乡接触百姓,去县衙跟一些小吏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