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朝风云突变
“司空图是在试探皇上。Www.Pinwenba.Com 吧如若皇上批准,可知皇上猜忌他已久,他就以退为进,韬光养晦,之后再取而代之。”
“嗯,司空图的确不是一个等闲之辈。虽说奸滑,但不能不让人佩服他的各种手段,总是能出乎人们的意料使出一些招数。出奇招,制强敌。”
“强敌已失了锐气了。倘若没有左右臂的扶持,锐气焉存?”独孤羽说完此话,目光专注地看着杨霖。她想,他明白的。
果然,杨霖答道:“的确如此。羽,你比我想像中的要睿智很多。”
他的夸奖让她心里如喝了蜜一样的甜。
他见她高兴,话头一起,似是刹不住了,他又问她:“你们独孤家想必很注重女孩子的学识方面的培养吧?羽,你小时候师从哪位老师?可否告知?”
“羽师从于苏逢卿老先生。”
“苏老先生大名远扬,他平日更多的是教你一些什么?”
独孤羽一时哑口,竟无以应对。
因为她并不知苏老先生教些什么知识给原先的小姐。师从于苏先生的事还是绿茵告诉她的。
古代的女子无才便是德,若不是贵族千金小姐,很难有接受文化知识教育的机会的。
杨霖平日也喜欢研究政治斗争知识,他认为可以通过读史书来获取这种知识。他私底下以为妻子肯定是师从的苏先生教她一些史学知识,从而训练出了她敏锐的政治眼光。
他深信:读史可以让人看问题眼光更加敏锐,为人处事更趋向明智。
正因有此认识,所以他对妻子懂点历史懂点政治的知识这一点是十分欣赏的。
能够学点诗文的女子在时人的眼中已算是罕见,懂点政治斗争知识的女子就更是少之又少了。
独孤羽虽然无以应对苏先生教她什么知识。但她懂得转移话题。
于是,接下来,她转而谈及政权顶端人物往往具有诡谲多变的性情,她的话语不多,虽然仅三言两语,但竟也能让他听了连连点头称是。
他内心对妻子深为叹服:她一个足不出户的千金小姐能有此深刻认识实在是太让一般人匪夷所思了。
此时,在杨霖的眼里,妻子实在是一位独特的女子,他以为她值得自己刮目相看。
当然,他并不晓得独孤羽的独特源于她在穿越前本是一位常扮演古装戏的明星演员。
对于历史,她不敢说自己像历史专家一样精通读透,也不敢说自己像政治家一样懂得以史为鉴,但是,由于需要对剧中人物的生活环境的深入了解,深切体会剧中人物的思想情感,所以,她对历史还是有些微理解的。
再者,导演对她这位明星演员也是寄予厚望,为了让她把角色演绎到更为到位,常常充当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的角色,对她点拨再三。
如此这般,就算她是榆木脑袋瓜,料想也会开窍了。更何况她不是榆木脑袋瓜。
她压根儿没想到穿越后这点知识却可以派上用场,与夫君的言谈甚为契合。
可见多学点历史知识着实是好处多多。
道理说开了,其实很简单,一旦你深入地去了解历史上那些政权顶尖人物斗争过程中的那么多的尔虞我诈,那么你就会更深切地得出一个体悟:斗争取得了胜利,最终也是死去,成了土;斗争失败了,也是一样成了土。两者最终的命运并无本质的区别。
既然一切都成了土,那么为什么不看淡一切呢?
那么你对于日常生活小事中的点滴不顺还有必要那么在意,那么计较吗?
当然没有必要。
这样一想,心胸自然而然地开阔了,处事也能洒脱些地淡然处之了。
一个人,如果像独孤羽这样有了对历史精髓的精准把握,那么再让她来处理生活中的诸多事项,那还不是小事一桩吗?
因此我们可以说,独孤羽以演员的身份魂穿成贵夫人,实在是才尽其用。再好不过了。
至少可以让她与夫君有了共同的话题。这是他们情投意合的非常关键的一个前提条件。
杨霖夫妇俩人能够难得地情投意合,这让作为丈夫的杨霖难免心中暗喜得了个贤内助。
他想:睿智如斯的羽儿兴许能在事业上助我一臂膀之力呢。
他问自己:自己如今已身为荆朝骠骑大将军,也算是位高权重吧。事业还能再往前迈进吗?事业能有一番大成就吗?
问完之后,他又给自己打气给自己鼓劲:嗯,当然能,毕竟自己才二十来岁,正当青春好时期,未来的美好前景远不可限量。
对于当今朝廷的局势,杨霖一开始的时候是明显倾向于当今皇上的。毕竟自己的父亲曾跟随先皇打下江山,这一点事实是不可抹杀的,深深地刻在杨霖心口上。父亲如此忠于先皇,自己难道不该忠于皇上吗?虽然皇上因为多疑的性格使然,无端猜疑哥哥杨健,但因为自小父亲的教导让他还是不敢对皇上有异心。并且对于司空图的叛逆之心杨霖是深为反感的。
不过,随着朝廷局势的进一步发展。杨霖原先对皇上的那份耿耿忠心渐渐地发生了质的变化了。
这一年的年末,边疆发生了一次恶性动乱,杨健杨霖俩兄弟都被皇上差遣到边疆地区去镇住这场看起来局面相当难以收拾的动乱。俩兄弟在那里备尝艰难苦楚。最终总算是把动乱给压下来了。
压是压下来了。但杨健杨霖心里总觉得不放心。特别是杨健。
他联想起了大禹治水的故事。大禹治水之所以能成功,重点在于疏导,而不是堵塞。他以为对于这场边疆动乱,纯粹以军事力量来镇住是远远不能解决问题的,必须还辅助一些皇朝恩惠的手段,哪怕是小恩小惠也行。毕竟这样做能够把边疆那些桀骜不驯轻易不肯服从管教的人群多少辖制住。
杨健这位殿前大护卫长历来是以敢于直言而闻名于朝廷上下的。
他自然是一头热地把这个建议向皇上禀告:“皇上,臣以为我朝正值局势动荡之特别时期,不宜一味只知镇压。推恩令在前朝冉帝时就推行过。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实行推恩令,一是利诱,二是攻心。后者更为有必要。不必把边疆那些人当恶民来处治,而是把这些人以劝和的方式分散开来,逐个分解,削弱他们的力量。望皇上听愚臣一劝!”
皇上听了杨健的建议,却不以为然:“杨卿,你多虑了。这些恶徒不给他们点厉害看看,不好好折腾他们一顿,他们还当朕是好捏的泥人呢!叫朕劝和他们,笑话!这些人怎可以当朕的贵宾?前朝要推行那推恩令,甚至把他们请来喝美酒称兄道弟靠这个软办法把他们这些可恶之徒暂时给稳住来求得我朝江山的暂时和平,朕绝对不答应!朕的做法就是要另辟蹊径,你就等着看朕终有一天把他们完完全全地踩在脚下!”
杨健见皇上执意不听自己的提议,有些急了,急不择言,一句话脱口而出:“皇上,前朝局势一向平稳,难道不是前朝冉帝的推恩令实施得好吗?皇上您说要另辟蹊径,依愚臣所见,那并不是什么好的路径。皇上您想一想,自从您接替冉帝执掌朝政以来,局势一日不如一日……”
朝廷上的许多官员听了杨健此话,心里都暗喊:“说得太对了!说出了我等不敢说出来的心里话!”
不过,他们大多数人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毕竟现在当权的还是皇上。官大压死人。更何况皇上之位,统领全天下,比百官之首更大更强,谁敢得罪他?
没想到就有这么一个不怕死的敢站出来说真话。不过,说真话的代价恐怕是被皇上像捏死一只蚂蚁一样被捏死吧?
大家正惴惴,只听皇上雷霆一般的怒喝声响起,在整个朝堂上环响着:“杨健!朕的殿前大护卫长!你就是这样对待朕的吗?你不就想当个更大的官比你弟弟杨霖更大的官吗?朕不满足你的愿望,你就这样肆意在朝廷上宣扬朕的这个不是那个不是吗?朕恐怕你的愿望会落空了。来人,把这人拉下,关在天牢里,等候处置!”
杨健很奇怪:什么时候自己想当更大的官了?
正在不解,只见弟弟杨霖这时站起来铿锵道:“皇上,我杨家俩兄弟尽全力为国出力,平定边疆,这般作为就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希望皇上三思而行!”
杨霖这几句话一出口,与他交好的众多人士于是你一句我一句地向皇上求起情来:“皇上,念他初犯,饶了他吧!”
“皇上,他终究并不是恶意,皇上就小小惩罚一下他的不敬就好了。”
“皇上,看在他杨家为我朝曾立下汗马功劳的份上,这一次就算了吧。也显出皇上的宽广胸襟,令天下人佩服!”
就在大家以为杨健的命运即将有了转机,即将山明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时候,皇上一声断喝结束了朝堂上所有人的幻想:“今天的朝事就议到此,下朝!杨健之事朕自有公断!”
这一天接下来的时光,杨霖甚至不知道自己的两条腿是如何迈到家的。
在家等候夫君的独孤羽见杨霖双眼刺红,似是充满着愤恨,又似是饱含着悲伤。
她为他倒好了茶水,放到他面前。
但他并没有任何心情去拿水喝。
“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不好的事了。”她看出来了。
她静静地等待他的开口。
他呆坐了好久,终于对着她开口道:“这昏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