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41-0750
这就是所谓传说中的悍妇,兴献王(朱厚熜父亲封号)先生娶了这么个老婆,想来应该相当熟悉狮子吼神功,这许多年过得也着实不轻松.
现在人都到齐了,大家就使劲闹吧!
嘉靖皇帝朱厚熜一听到自己母亲到了,顿时兴奋不已,他趁热打铁,直接派人告诉杨廷和,如果你再不给我父母一个名分,我妈不来了,我也不再干了,宁可回安陆当土财主,也不当皇帝!
张璁也看准了机会,又写了一篇论礼仪的文章,要求杨廷和让步给个名份。
一时之间,三方遥相呼应,大有风雨欲来,誓不罢休之势。
但他们最终并没有能够得到胜利,因为他们的对手是杨廷和。
腥风血雨全经历过,权臣奸宦都没奈何,还怕你们孤儿寡母?既然要来,就陪你们玩玩吧,让你们看看什么叫高层次!
首先,他突然主动前去拜访朱厚熜,告诉他内阁已经决定,将他的父亲和母亲分别命名为兴献帝和兴献后,也算给了个交代。
当朱厚熜大喜过望之时,他又不动声色地给张璁分配工作——南京刑部主事。
南京刑部是个养老的地方,这个安排的意思很简单——有多远你就滚多远,再敢没事找事,就废了你。
最后是那位悍妇,他可不像他的儿子那么好打发,对于目前的称呼还不满意,非要在称号里加上一个皇字。
研究这种翻来覆去的文字把戏,实在让人感到有点小题大做死心眼,但杨廷和却不认为这是小事,他用一种极为简单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反对。
如果要加上那个字也可以,那我杨廷和就辞职回家不干了。
这一招也算历史悠久,今天的西方政治家们经常使用,杨廷和先生当然不是真的想辞职,朝廷中都是他的人,如果他走了,这个烂摊子怎么收拾?谁买你皇帝的帐?
明朝那些事儿4皇帝很脆弱(5)
果然这招一出,朱厚熜就慌乱了,他才刚来几天,内阁首辅就不干了,里里外外的事情谁应付?
于是朱厚熜决定妥协了,他放弃了自己的想法,打算向杨廷和先生投降,当然了,是假投降。
皇帝很脆弱(6)
桂萼饶有兴致地等待着他如此自信的理由。张璁却只是笑而不答。
张璁的自信确实是有理由的,他得到了一个重量级人物的支持,这位仁兄也是我们的老朋友了,他就是杨一清先生。
说来他也算是阴魂不散,混了几十年,搞垮无数猛人,虽然原先他和杨廷和是同志关系,有过共同的革命战斗友谊(对付刘瑾),但事情闹到这个地步,他也觉得杨廷和太过分了,杨先生向来帮理不帮亲,他调转了枪口,成为了张璁集团的幕后支持者。
张璁从未如此自信过,他做梦也想不到,自己这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竟然得到了如此大的支持。
很好,所有的一切都已齐备,攻击的时刻到了。
明朝那些事儿4大臣很强悍(1)
嘉靖二年(1523)十一月,张璁向那个看似坚不可摧的对手发动了进攻。
桂难,他上书皇帝,表示现有称谓并不适宜,应该重新议礼。
这份文书呈上之后,嘉靖自然是十分高兴,他又叫来了杨廷和,问他的看法。为了对付这块硬骨头,嘉靖已经做了长时间的准备,然而这一次,杨廷和的表现出乎他的意料。
老江湖杨廷和没有再表示反对,却也不赞成,只是淡淡地对皇帝行了礼,叹息一声道:
“我已经老了,请陛下允许我致仕吧。”
嘉靖惊呆了,他不知道这位老江湖又打什么算盘,当时就愣住了。
杨廷和没有开玩笑,他确实是不想干了,对于这位六十四岁的老人来说,长达四十余年的勾心斗角、你来我往,他已经彻底厌倦了。
于是历经四朝不倒的杨廷和终于退休了,虽然无数人反对,无数人挽留,他还是十分绝然地走了。
明朝那些事儿4大臣很强悍(2)
但毕竟对手是一大堆读书人,论学历论口才皇帝根本就不是这些应试教育奇才的对手,于是他下达了一个命令——召桂萼、张璁进京。
既然你们要闹,那就索性搞大一点,开个辩论会,看看谁骂得过谁!
内阁听到了风声,当时就慌乱了,他们十分清楚,如果张璁等人进京辩论,自己一定会失败!原因很简单,因为道理并不在他们一边。
逼着皇帝不认自己的爹,这种缺德事情哪有什么道理好讲。
不过老油条就是老油条,汪俊等人见势不妙,马上找到了嘉靖皇帝:
“臣等考虑过了,皇上圣明,兴献帝后名号前应该加上皇字。”
这就是混了几十年的老官僚,眼见形势不妙,立刻见风使舵,水平高超,名不虚传。
嘉靖高兴地笑了,他苦苦追求的目标终于达到了。
当然了,妥协是要获取代价的。
“请陛下下令,无关官员不必再参与此事。”
所谓无关官员,就是张璁和桂萼。
其实嘉靖还是不满意的,因为到目前为止,他还有两个爹,一个是明孝宗朱祐镗,他亲爹兴献帝只能排老二,而且名号也不好听——本生皇考恭穆献皇帝。
后面的称呼倒是没有什么问题,关键是前面的那两个字——本生。
这实在是个让人不快的称呼,因为将来嘉靖先生要介绍自己祖宗的时候,会比较麻烦,他必须指着孝宗皇帝牌位——这是我爹,然后再指着兴献帝牌位——这是我本生爹。
在目前的形势下,只要嘉靖能够坚持下去,就能够摆脱这种窘境,给自己父亲一个恰当的名分,然而此时,他犯了糊涂。
因为这位皇帝虽然聪明,毕竟还是个孩子,本就没有什么更大的企图,爹娘有个名份就够了,事情到了这里,他也觉得差不多了,于是他答应了汪俊的要求,派出使者让张璁打道回府。
当使者见到张璁的时候,已经是嘉靖三年(1524)四月,张璁这位慢性子才刚刚走到凤阳。
他虽然走得慢,思维却一点也不慢,一听到嘉靖的旨意,就知道他被大臣们忽悠了,天理人情都在手中,认自己的父亲,有什么错!谁能阻拦!
他没有回去,而是立刻给嘉靖皇帝上了一封奏折,此奏折言简意赅,值得一提:
“皇上你被骗了!礼官们怕我们进京对质,才主动提出让步的,并没有什么意义(孝不孝不在皇),如果你不坚持下去,天下后世仍不会知道陛下亲生父亲是何许人也!”
嘉靖被点醒了,他这才意识到自己中了大臣们的缓兵之计。他收回了命令,张璁、桂萼终于进入京城。
张璁看着四周熟悉的环境,不禁感叹万分,他终于回到了北京,回到了这个他当初曾饱受蔑视和侮辱的地方,在他看来,一展抱负的时候来到了。
但他绝不会想到,在前方等着他的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考验,一场最为猛烈的疾风暴雨即将到来。
左顺门的圈套
张璁进城了,内阁却保持了让人难以理解的平静,其实原因很简单,他们确实辩不过张璁,因为道理从来都不会站在强迫人家认爹的一方。
大臣们彻底没辙了,但张璁先生离胜利仍然十分遥远,因为一个更强的对手已经站在他的面前。
当时的内阁掌权者主要是蒋冕、毛纪这些老头子,他们饱经风雨,经验丰富,也知道这件事情干得不地道,准备就此了事。但事情的发展已经超出了他们的控制。
因为新一代的青年官员已经崛起,而他们的领导者正是老同事的儿子杨慎.
在杨慎看来,张璁不过是个无耻小人,赶走了他的父亲,冒犯了自己的权威,对于这样的人,一定要彻底消灭!
但按照目前的形势,要公开辩论,恐怕很难驳倒对方,那该怎么办呢?
杨慎不愧是**,略一思索,就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找人打死张璁。
明朝那些事儿4大臣很强悍(3)
文斗不行就改武斗,这种黑社会常用的手段竟然是杨慎的大臣很强悍(4)
踏入皇宫的那一刻,桂萼真正感觉到了权力的力量,一个无人理会的芝麻官历经磨难,终于走到了中央舞台.
他旁若无人地扫视着四周的人,周围的人也以诧异的眼光看着他,在脑袋充血的桂萼看来,这是对他的羡慕和妒忌.
所以他并没有在意,直到他走到了左顺门.
这一路上,桂萼的回头率很高,他也已经习惯了被人关注,但在左顺门,迎接他的已不仅仅是关注.
当桂萼出现的时候,立刻引发了大幅度的骚动,原先散布在四周的官员们立刻聚拢起来,眼中放射出恶狼般饥渴的目光,大声的叫喊此起彼伏:
“来了!来了!不要让他跑了!”
事实证明,桂萼是一个运动神经十分发达的人,看着那群如狼似虎的大臣向自己冲来,桂萼没有停下来对此进行详尽分析和研究,而是立刻撒腿就跑.
于是继江彬之后,皇宫中的第二次赛跑又开始了,桂萼跑,大臣们追,而赛跑成绩也证明,天天坐机关确实危害人的体质,这群大臣们连当年的那帮太监都不如,愣是没有跑过桂萼.
桂萼以百米冲刺的速度一路向宫门冲过去,由于没有上级的授意,宫门仍然是开启的,桂萼像兔子一样窜了出去,就此逃出生天.
气喘吁吁的杨慎追到了门口,却眼睁睁地看着桂萼带着一路烟尘扬长而去,气急败坏却也没有办法.他终于知道了要组织一次成功的斗殴有多么的困难.
杨慎失败了,但桂萼却是惊魂未定,他刚到北京,人生地不熟,也不知道该去什么地方,和杨廷和的儿子做对,谁还敢为他们出头呢?
关键时刻,张璁派人找到了他,告诉他有一个人可以保护他们的人生安全.
这个人的名字叫做郭勋.
张璁的判断是正确的,在当时敢于公开和杨慎作对的,也只有郭勋了.
这位郭勋是何许人也?他又什么资本敢和**杨慎对着干?
答案很简单,他也是**,而且他家比杨慎家厉害得多.杨慎他爹杨廷和不过是个首辅,而郭勋家的后台可就大了去了.
在朱元璋的屠刀之下,洪武年间的功臣大都提前到阎王那里报到了,但事实证明,绝世高人依然是存在的,有两位仁兄就突破各种阻碍和死亡陷阱,终于熬了过来,活得比朱元璋长.
这两个人一个叫耿炳文,另一个叫郭英.
耿炳文我们已经介绍过了,由于他擅长防守,不会进攻,被朱元璋留下来为自己的子孙保驾护航,也就是说他的存活是出于领导的实际需要,并不值得骄傲.
对比之下,郭英的待遇就很奇怪了,他也是身经百战,而且很能打仗,这样的一个人为什么能够活下来?
只要我们分析一下,你就会发现他确实有充分的生存理由.
首先他的妹妹是朱元璋的老婆——著名的郭宁妃,而且这位英雄母亲还给朱元璋生下了一个儿子——鲁王朱檀。
其次,他还是朱元璋的亲家,他的儿子娶了朱元璋的女儿。
最后,他很低调。
这样的一个人,朱元璋实在没有杀掉他的理由,毕竟是熟人,确实不好意思动手。
所以郭家就成了功臣中硕果仅存的名门,不管外面腥风血雨,漫天风浪,这一家子却总是稳如,长命百岁。
不但郭勋本人活得很够本,他的子孙也不是孬种,在正统年间土木堡惨败后镇守大同,为国家立下奇功的郭登就是郭家的优秀子孙。
而到了嘉靖年间,这一家人势力越来越大,比如郭勋虽然不是朝中重臣,也没有发言权,却没人敢惹,因为他虽不管朝政,却管禁军!
手上有这么一帮子打手,杨慎就算长了十个脑袋,也不敢跑到他家去闹事。
之后的事情就简单了,张璁和桂萼每天提前上朝,到了下班时间两个人看准机会,一溜烟就往东华门跑,出门之后直奔郭勋家,可以肯定的是两个人的运动功底相当扎实,杨慎一直都没有找到机会下手。
每天集结斗殴是个比较麻烦的事情,慢慢的大臣们都失去了打群架的热情,张璁和桂萼就这样躲了过去。而郭勋也就此成为了张璁等人的死党。
当然了,郭勋这种人是从来不做亏本生意的,他之所以要袒护张璁,原因十分简单——投机。
他早已看出,张璁身后有着皇帝的支持,而这位少年皇帝十分厉害,将来必定能够控制大局,所以他把筹码全部押了下去。
现在看来,他是个高明的赌徒,但他万万没有想到,这次赌博最终让他送掉了自己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