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皇新旨
顾锦安很高兴,心里松了一口气,这个崔逸文虽然有门本官定会呈给皇上过目,只要皇上看过之后,你到京城考会试之时,就不会再有人敢为难你。”
顾锦安是谢过了孔学政。
但孔学政料错了,楚皇对这种小事根本不在乎。
当孔学政像献宝一般把欧阳先生的文章献给楚皇的时候,楚皇只是粗粗看了两眼,就给扔到一边,心里还在骂着欧阳先生跟孔学政,都什么时候了,还拿这种小事儿来浪费他的时间?
楚皇现在是焦头烂额,大戎洗劫了陇山府,陇山府城破,无数边民被杀,无数女子被掳,他这个楚皇的脸面是被狠狠打了一顿,脸都被打肿了啊。
如今的西北肯定有人在骂他,说都怪他把卫国公一系给除了,才让大戎人肆无忌惮起来。
对于卫国公家的事儿,楚皇知道自己做得太绝,可他并不觉得自己不对,卫国公一系势大,除了是西北的土皇帝以外,在东北、中州都有旧部。要是不把卫国公一系给除了,用不了两代,估摸着卫国公的子孙就要打进京城,抢他家的皇位了!
只是卫国公一系是制衡大戎的利刃,如今他把这把利刃给毁了,新的利刃不顶事,让陇山府被洗劫了。这事儿他必须解决,把面子找回来,不然会被朝臣给笑死。
因此楚皇决定对大戎出兵。
可打仗要钱粮啊,大楚因着灾祸是国库空虚,钱粮不足,楚皇苦思冥想一番后,下了一道加税的圣旨。
楚皇要增加夏税、人头税跟抗戎税。
朝臣们听罢,全都惊了,纷纷上书劝谏,说:“大楚的杂税已经够多,农人已经不堪重负,再增加一个抗戎税,让百姓如何过活?且西北、东北、中州这几年不太安稳,农人没有余粮,再加税,怕是要断了他们的活路。”
楚皇听这话是听了几年,早就烦了,大骂西北、东北、中州的官员无能:“一群废物,都是白领俸禄的庸才,这都几年了还没让西北几个地方恢复如初?!”
楚皇很生气,立刻下旨申斥了西北、东北、中州的官员,扣了他们三个月的俸禄。
朝臣们快疯了,这三个地方不稳,你应该安抚才对,怎么突然就下旨处罚了?不怕再乱一次?
可旨意已经下了,朝臣们也没办法,只能继续劝谏,不让楚皇加税。
可楚皇心意已决,说了这些钱粮收上来是要作为军资打大戎的。不过朝臣们反对得太厉害,楚皇最后是更改了旨意:“西北、东北、中州不加税,但江淮、江南、直隶这些繁华的地方要加收两倍钱粮税跟抗戎税。”
朝臣们:“……”
已疯,带不动,随便你吧。
……
顾锦安他们还不知道楚皇要加税的事儿,是参加完宴席后的送给欧阳姑娘,真是亲力亲为啊。
尚秀才知道这事儿,是笑得不行,看着顾锦安给欧阳姑娘细心准备礼物的样子,想起自己跟雪娘。
记得年轻那会儿,他也给雪娘刻过玉章,雪娘很是喜欢,连睡觉的时候都把玉章放在枕头下,直到后来有了元元,才把玉章拿走的,说是怕元元小不懂事,会把玉章吞进肚子里。
等他们把礼物买好后,就坐上骡车,出城回家。
晏小五得知他们要走的消息,亲自来送他们,而意外的是,晏小五的身边竟然站着刘文庆跟刘文清。
顾锦安看见这俩堂兄弟,很是惊讶,他们是怎么搭上晏小五的?
顾锦安怕晏小五吃亏,提醒了他一句,晏小五苦笑道:“他们是来求我,让我家在童家家产拍卖的时候帮帮忙,让他们刘家能把以前的家业买回去的。”
晏小五是不想答应的,可刘文庆太缠人了,他被缠得没办法,只能答应下来,以为自己答应后,刘文庆就能放过他。
可刘文庆没有,他是换了个说辞,说要报恩,这两天一直跟着他忙前忙后,俨然一个……奴才。
顾锦安听得嘴角一抽,报恩?报什么恩啊,明显就是想要缠上晏小五,搭上晏家这座大靠山。
不过只要刘文庆没有害晏小五的心思,顾锦安也不会多管闲事,是辞别晏小五,坐着骡车离开了。
刘文清看见顾锦安,很是崇拜:“那位就是顾案首啊,听说是逃荒来的,小时候还没怎么念过书,竟然能考上院案首,当真是个奇才。”
刘文庆道:“所以你也不用灰心,顾案首都能考上秀才,你苦读个十年也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