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花夜言情网快捷键下载到桌面,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花夜言情网 > 都市 > 我在1982有个家 > 171.民兵队换制服(1W大章求一下票,月票

171.民兵队换制服(1W大章求一下票,月票(1 / 1)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好书推荐: 侯爷的掌心娇是朵黑心莲 最强末世进化 吞天圣帝 赛博狂乱 长生:我在教坊司千秋万载 怪谈游戏设计师 我们反派才不想当踏脚石 美女退后,让我来! 我曝光前世惊炸全网 离婚后她惊艳了世界

171.民兵队换制服(1W大章求一下票,月票推荐票)

22年的凉菜行业早就已经大放光彩,得益于调味料的丰富加上东西南北各地区物资交流的便利,各种凉菜那是灿若繁星。

海鲜小凉菜是其中特别灿烂的那几颗星之一。

特别是这些年物流行业高速发展,海货被送到了西南西北各个地区,各种拌菜成品酱包、料包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王忆各式各样的采购上了一批带了过来。

外岛海货多,小海鲜尤其多。

特别是赶海捡到的,都是个小味鲜数量多,在社员们手里这东西没价值,可如果加上佐料调个味儿,那价值就大了。

王忆从大灶里拿出来一些黄瓜。

这是在82年买到的春黄瓜——鲁省的大棚种植业已经开始发展了,国家农业部还没有正式提出菜篮子工程,可是相关构想已经出炉了,王忆听广播、看报纸都碰到过相关介绍。

黄瓜用来拌蛤蜊肉、螺肉,这个很简单他就会拌,甚至用不着成品料包。

拌凉菜可以带上漏勺,这人的刀功很了得,比妇女们要有用,他把黄瓜递过去让他切丝,他洗干净后剁掉头尾便‘多多多’的切了起来。

一边给黄瓜打着丝他一边问:“校长,现在的黄瓜不便宜吧?”

王忆准备着配料,漫不经心的说:“还行,不贵,春黄瓜下来了,现在是大棚菜贵。”

他说的不贵也是相对的,相对以前的大棚蔬菜不贵,其实现在外岛的黄瓜不便宜。

可能是蔬菜种植需要技术和理念,反正海福县本岛明明有足够土地却不种蔬菜,全是经济作物,所以尽管如今春黄瓜已经普遍下市了,外岛却不多见。

他按照邱大年花钱买来的配方学着自己搭配调料,把姜片、蒜碎、醋和酱油按照重量来搭配,搅拌均匀再点上香油、放上盐、放上白糖。

等到黄瓜丝出来,他将黄白色的蛤蜊肉配上绿油油的黄瓜丝,这样好看又好吃。

蛏子肉可以用辣椒油拌。

厨房里有干红辣椒,他以八角、花椒调味炸辣椒油,大个的蛏子肉里放上香菜叶,倒上辣椒油后再用调料调味,最后洒上白芝麻,比黄瓜丝拌蛤蜊肉还要好看。

王东喜过来帮忙,看着王忆娴熟的将凉菜拌出来他赞叹道:“王老师我发现你们大学生可真厉害,什么都会做呀。”

王忆感叹道:“技多不压身,活到老要学到老,指不定什么时候哪门手艺就派上用场了,我跟你说个事你就明白了。”

“今年我们77级大学生不是毕业吗?你应该知道吧,我们虽然是77级但是78年3月才正式去上大学,然后今年1月份毕业。”

“对,知道。”王东喜说道,“你们和78级的大学生同属于82届。”

王忆说道:“嗯,然后我们从去年开始就实习了,今年正式分配,虽然是学校分配可是各家单位也要来选人,人家单位不可能盲目的接受我们毕业生。”

“这样当外交部来我们学校的时候,因为我们专业不对口,外交部没打算在我们系要人。”

“可是我们班一个女同学却去找到了外交部的领导然后展示了厨艺,然后她诚恳的向领导们说,她的外语水平虽然较差,但很有上进心会继续学习,她又说她有一手好厨艺,这样可以外派他国进行工作。”

“工作期间她可以协助大使馆的厨师提供饭菜,让远在异国他乡的工作人员能吃上心仪的家乡菜,这样就可以更好的进行工作了。”

“就这她愣是说服了来招生的领导,特批给我们系一个名额,就把她给招走了。”

王东喜听了这话后连连顿足:“王老师你的厨艺也很好,你怎么不去展示一下?那可是外交部呀,是我们尊敬的周总理曾经亲自负责的单位!”

他没怀疑王忆在扯淡。

这年代是个奇迹的年代,只要胆子大,师兄放产假!

连特异功能和气功都能在这年头大行其道,老百姓还有什么不能接受的?

王忆调理着调料说道:“我不去,我大学期间就决定回来报效咱们可亲可爱的家乡,这是我父亲的遗愿,他希望我能向支书学习。”

“有了本领以后不能摆脱贫困的家乡,而是要帮助家乡摆脱贫困!”

王东喜这人是有一定的理想主义色彩的,所以他老是关注报刊广播等各种媒体上的新闻消息,想着怎么带领家乡脱贫致富。

这点他是有心思的,王向红明白他的心思,否则就凭他几次三番怂恿社员搞大包干、分船分家这回事,王向红早把的文书职位给免掉了。

不过他这人也只是有理想,胆量和本事都不行,属于秀才。

秀才造反,十年不成的那种秀才。

这样听了王忆一句“有了本领以后不能摆脱贫困的家乡,而是要帮助家乡摆脱贫困”他顿时热泪盈眶。

这话说到他心坎里去了!

他反复念叨了几遍,激动的说道:“王老师,要把这句标语写到咱们校舍的外墙上呀,这话太好了,在我看来仅次于周总理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王忆说道:“这个不忙,咱先想着怎么带领生产队脱贫致富奔小康。”

王东喜疑惑的问道:“就靠这些小零嘴就能带领生产队脱贫致富奔小康吗?”

“你觉得不行?”

“我不是觉得不行,我是觉得这些东西家家户户都不缺,咱卖给谁去呀?”

“你尝尝再说话,尝尝味道再说它是不是家家户户都不缺。”

大迷糊蹲在门口说道:“王老师,我不用尝就知道味道肯定好。”

王忆明白他的意思,笑道:“放心,你晚上有的吃。”

大迷糊顿时惊喜了,问道:“这些都是给咱们吃的?”

幸福它来的那么突然,就像龙卷风。

“做梦呢?生产队要去卖的,不过今天先不去,今天先调整一下这些凉菜的口味,所以晚上咱生产队的有得吃,我会挨家挨户分配一点。”

幸福它走的又那么快,也像龙卷风。

今天送上来的海货还不够多,品类也不够丰富。

不过其中有些好东西,比如海瓜子和泥螺,这些东西被王忆做成了醉瓜子、醉泥螺,这个简单,他买了腌料酒,加点盐和糖用酒泡上即可。

但这种菜也不简单,海瓜子、泥螺都是小海鲜,肉嫩进味快,要想调好味道就得拿捏配料的用量。

这就是王忆今天先不去出售的原因,他得根据社员们的评价做调整。

不过他有数,这种海鲜凉菜即使味道不够完美也没事。

外岛海货多没错,可别说乡下就是城里也缺少调料酱料和油料,比如说菜油吧,好些人家一年都分不到五斤油。

这可是一家、一年的量!

像天涯岛的社员会过日子,他们有些人家一年在生产队分五斤菜油,吃了一年去称一称不但没少反而多了二两,成了五斤二两。

怎么回事?

因为平时不舍得用油,偶尔吃一次肉还要把油榨出来收起来,或者亲戚给送点花生,去其他生产队找油坊炼个一斤两斤带回来……

这种环境下是没有厨师会做出好吃的凉菜吗?

不是。

是厨师做出的好吃凉菜太贵了。

因为菜油、香油、麻油等各种油料和调味料本身就贵。

而王忆这边可以不考虑这些本身就贵得东西的价值,等于还是用22年的资源在82年赚钱。

王东喜品尝之后露出惊叹之情:“老天爷,王老师你这菜做的真有水平,这凉菜味道绝了啊,比我在县城招待所吃的凉菜滋味还要好呢。”

说着他有些舍不得分出去了,说道:“要不然咱不用社员品尝味道了,嘿嘿,直接留着明天去卖吧。”

王忆说道:“这东西很容易坏的,留到明天就不行了,今晚必须吃掉,以后每天卖不掉的凉菜也得分给社员吃。”

“它们为什么那么容易坏?”大迷糊纳闷。

王忆解释道:“这跟细菌有关,海鲜富含蛋白,是细菌繁殖的温床,说深了你们不懂,反正就是天热细菌活跃容易导致食物腐坏变质。”

“那是不是杀了细菌就没事了?”

“对。”

大迷糊顿时挺身而起说道:“我给你个主意,王老师,这事不简单了?敌敌畏能不能杀细菌?能的话往里加点敌敌畏不就行了?还我们不懂,我们不懂但我们知道怎么办。”

“不能用敌敌畏,你这个傻子。”漏勺急忙摇头。

王忆说道:“对啊,肯定不能用!”

漏勺认真的说道:“敌敌畏不能杀细菌,它是杀虫剂,要杀菌得用代森锰锌……”

“草!”王忆忍不住了,此刻只有爆粗口才能表达他的懵逼。

大迷糊兴致匆匆往外跑:“那我去找支书要代森锰锌。”

王忆赶紧喝止他,又冲漏勺发火:“你别乱跟大迷糊开玩笑,他真能干出这些事,要是他真把农药放进菜里出事了怎么办?”

漏勺赶紧赔笑:“校长我就是活跃一下……”

“你活跃个锤子。”王忆怒道,“行了,黄瓜切完你回去吧,剩下的用不着你了。”

漏勺脸色顿时垮了:“别,校长,我、我知道我错了,你给我个改错的机会行不行?我真就是想逗大迷糊个乐子活跃一下气氛,我干厨师的,怎么会把农药往菜里弄?”

王忆没好气的说道:“行了行了,回家面壁思过去吧。我还要配其他的调料,这些配料是秘方,我不能让外人知道,你出去吧,我自己在这里配料。”

正好他没理由赶走漏勺,这下好了,漏勺自己把自己赶走了。

说起来王忆还挺欣赏他的,这人太懂事了。

他把人都撵了出去,锁上门从提前送进来的箱子里拿出各种调料包,然后撕开倒进一个个搪瓷盆里。

包装袋自然全得焚烧销毁。

正好在大灶里有炉火,他很快就烧掉了。

刘红梅和秀芳等人来送海货,各种贝类、螺类、鱼虾蟹,都是寻常小货,而做凉菜就需要小货,真送来一条大蓝鳍金枪鱼反而处理不了。

他掏出留下的调料配比使用说明书,按照说明书对海货称重然后配对调味料。

因为是队集体的活计,所以生产队给出了最大的支持,将库里整齐划一的盆子都给送了过来。

这是要以后带去市场的,必须得要卫生、整齐、像模像样。

一个下午他都在忙活,偶尔有人来门市部买东西他还得去招呼。

于是刘红梅说道:“王老师你这样也太累了,得找个人帮忙呀。”

秀芳建议道:“漏勺学过厨师,他人虽然碎嘴子,可是厨艺真不错,让他来给你打下手吧?”

王忆摇摇头:“他不行,让峰子过来打下手,今天我先自己摸索一下门道,这做买卖的事急不得,得一步步的进行。”

这生意一旦可行,确实需要生产队的支持。

需要生产队提供海货。

需要熟稔海货处理工作的妇女来清洗收拾。

需要有耐心的人来按照比例调理海货和调料进行配菜。

而且以后还有入城销售,这得需要几个能说会道脸皮厚的人才行。

如果王忆自己忙活那真要累死他。

因为他手头上的活计确实太多了。

快四点的时候供销公司的船过来了,宋金燕拎着黑色手提包来门市部查账补货。

补货单子是王忆上个周递给她的,每个周递交下一周的补货需求,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供销社或者门市部的负责人有一定的预估能力。

王忆的账单没问题,该给供销公司的钱一分不少,宋金燕查完帐后还称赞他不愧是大学生,工作确实是负责任。

该查账的查账、该补货的补货,公务处理完了王忆就准备送她离开。

结果宋金燕这边有点犹豫。

王忆奇怪的问道:“宋大姐,怎么了?有什么不对吗?”

宋金燕和气的笑道:“没有不对,你这个大学生做事还能有不对的地方吗?”

单纯说这句话是有点阴阳怪气的,但是王忆知道宋金燕没这个意思,她好像是有求于自己所以说好话。

只是她的工作算是位高权重,向来是人家冲她说好话,她极少需要去奉承别人,所以轮到她要有求于人了,就不知道怎么能合情合理的说句好听话。

要知道拍马屁是一门学问。

这门学问虽然是旁门左道,可一旦学好了一样能荣华富贵享用不尽。

王忆看出这点后便问宋金燕:“宋大姐,还有什么事吗?有事你直接说,我和徐经理、姚同志的关系你都是知道的,咱们属于自家人,所以你有事你就说。”

宋金燕不好意思的说道:“你叫我一声宋大姐,那我可当真了。”

“实际上我确实有件事想请你帮忙,听说你能买到外国的麦克镜?”

一听这话王忆就知道,肯定是姚当兵显摆他的墨镜了!

不过墨镜这东西又不是管制物品又不是敏感商品,他往82年这边捣鼓一点没有危险,便说道:“能,我有同学在国外……”

“王老师的同学在外交部。”来看补货的王东喜郑重其事的说道。

王忆赶紧压手并冲他挤挤眼:“低调,这没什么好介绍的,咱们又不指望人家帮忙又不想着占人家的光,没必要提她。”

宋金燕苦笑道:“可能需要沾人家一点光,是这样的,我妹妹和姚当兵的对象史湘女是同事,她看到姚当兵送了史湘女一副麦克镜很是羡慕,这几天在家里天天念叨呢。”

“王老师你有所不知,我这个人性子古板,所以跟我家人关系不睦,我一直想要补救我们的亲情,所以、所以……”

“所以你想送她一副女士麦克镜?”王忆问。

宋金燕沉默的点点头。

王忆迟疑了一下,宋金燕这人是老党员做派,很正直、很要强,这辈子估计没怎么找人为私事而帮忙。

看他为难,她便赶紧说:“没事,王老师,我就是问问,要是……”

“不要紧不要紧,”王忆摆摆手截断她的话,“我刚才说了咱们是一家人,这自然不是空口白话,我、我这边倒是能给你弄一副麦克镜,可是说实话,这个东西在国外也是紧俏货,不便宜!”

宋金燕欣然道:“这没关系,我这人除了买菜买米面其他的没什么买的,这些年攒了一些钱和票,你说说价钱,应该在我的承受范围之内。”

王忆说道:“国外的东西不需要票,不过你有多余的票正好,我们生产队以后方方面面需要票证,你有年票大本吗?要是有的话你给我一个年票大本再给我二十元钱就可以买一副麦克镜。”

二十元钱对宋金燕肯定是洒洒水。

她的工作相当于会计、审查和纪委三体合一,职位不高可是很重要,所以级别比较高,在24级干部工资标准中处于,所以有了“三片红”绿军装的称呼。

王忆也说不准这是65式军服还是66式警服,邱大年当时跟他说这是66式警服,但这两种衣服样式和材料极度接近,很容易混淆,王忆起码分不清。

不过他觉得民兵们肯定能分清,既然他们说这是65式军服那就算65式军服,正好他还没有说出这些服装的名字。

当然他不说也无所谓,反正一人一套。

一听王忆是要给一人来一套三片红,民兵们立马冲动了。

后面的往前挤、前面的在吆喝:“挤挤挤、挤个臭批啊!别挤了,再挤、再挤你牛子挤我屁股蛋里了!”

王忆喝道:“都说了一人一套,干什么呢?”

他的威信已经逐渐树立起来了。

尽管这里数他最削瘦、身板最弱鸡,可他一发火民兵们都老实下来。

一人一套65军服。

他们拿到手后有的赶紧比划、有的难以置信的问:“王老师你说给我们准备的?不要钱啊?”

王忆说道:“不要钱,你们是民兵,平日里要保家卫国,所以总得有些优待,这衣服是我代表队集体发给你们的。”

大胆挠头问道:“是因为我们前天凌晨帮你抓刘大彪?王老师我跟你说啊,不用这样、完全不用这样……”

“确实跟这个有点关系,不过主要还是因为你们是民兵,平日里要付出的比普通社员更多,所以我个人代表队集体给你们一人奖了一件。”王忆解释道。

大胆又挠挠头,问道:“真的?噢,这是沪都那个纺织厂支援咱生产队的?”

王忆哂笑道:“算是吧,他们那领导当时把话说的好听,说要支援咱贫困地区一批物资,其实压根没这么好心,他们厂子是要清理库存,实际上想要把这些挤压的服装卖出去。”

“这样呀,难怪他们老是不发货,他们是等咱掏钱才肯给咱衣服?”王东阳问道。

王忆说道:“对,不过也算是支援吧,这军服确实是处理给咱的,便宜,一套衣服只要五元钱。”

“呵,这确实便宜啊。”几个人七嘴八舌的说。

“三片红可是好料子,纯棉府绸布,摸摸,是不是?好像不是啊?”

“当然不是,这是合成纤维料子吧?庄教官说过71年开始三片红就换合成纤维料子了,用那个什么涤纶、锦纶、棉花来混纺的合成纤维布料。”

“别管是啥料子,五元钱便宜啊,这一身衣服得几尺布?八尺九尺至少的吧?这种合成纤维料子是高档布,我76年结婚那会扯了的确良,那家伙一尺就要一块五。”

“还得要布票呢,的确良一尺一块五加上布票、还是76年,那现在这衣服做下来光布料也得二十来块钱?”

“得有,得有,还有手工费呢?咱家里自己扯了布可做不出人家这工艺,这可是三片红啊!”

王忆说道:“对,所以人家确实算是支援咱们,只是收了个成本费。”

“不过这衣服的价值不能用现在的物价来算,我看这衣服挤压了得十来年了,你们看看有没有?”

这年头一件衣服穿十来年都不算旧衣服,只要没磨成破烂的衣服缝缝补补就能穿,所以民兵们压根不在乎这点。

他们现在都陷入了得到一件三片红的喜悦之中。

看着他们那激动的样子,王忆问道:“这衣服很好吗?我看现在社会上穿的人很少了,听我同学说首都都是六几年七几年才穿,改革开放后就不穿了。”

大胆说道:“那不一样,我说句托大的话,王老师,我和你不是一代人,你们这代人穿什么国外牛仔衣服,我们这代人就想穿一件军服!”

王忆点点头道:“我理解,你们没有真正穿上绿军装去抗枪卫国,心里难免有遗憾、有失落,穿一件这个军服好歹能过一把军人的瘾。”

大胆也点头:“对,对头。”

年纪最大的王祥海说道:“也不只是这样,动荡那几年开始整个社会都流行穿军服。”

“因为解放军战士是咱们的人民子弟兵、是经过严格的政审的、是最值得信任的,所以这个军服就是最革命、最宝贵、最纯洁、最可信任的服装。”

“其他任何衣服——现在城里流行的西服,退回几年去压根没人穿,是英雄好汉就要穿一件军服!”

他平时跟王东义一样都不太爱说话,因为年纪比较大,他性子更沉稳。

今天得到了军服格外兴奋,便忍不住的多说了几句:“王老师,你同学说的那不对。”

“那些年头社会上到处穿的不是三片红这样的正经军服,是军便服,是用草绿色的布料仿照三片红做的!”

王忆问道:“这个我还真不了解,说句实在话我上大学开始,身边同学就不穿这衣服了,那这是正经的三片红?”

王祥海摇头:“这也不算是真正的三片红,真正的军装不让流入社会。”

“不过前面一二十年全社会流行穿军装,所以各家单位仿照三片红生产了军服——样式、用料跟三片红完全一样,但钮扣不一样。”

王祥海把衣服纽扣反过来给众人看。

“这是全塑的,真正军扣是塑料面后装铜环,这就是它们唯一的差别,这衣服可以随便穿,要是后面装铜环了那咱不能穿。”

大胆说道:“对,是这么回事,大炮和班副的衣服扣子后面就有金属。”

王祥海笑道:“哪怕是仿三片红这是极好的衣裳,以前城里单位动不动就往咱外岛拉练,讲究队伍要时常拉出去练一练。”

“哈哈,王老师你是没看到,当时工人、政府干部和在校学生是一身军装,背一个行军背包,再右边斜背军挎包、左边挂水壶,军挎包的带子上再系一条白毛巾,走起来一个队列啪啪响,那打扮要多馋人有多馋人。”

王忆问道:“咱队里买不上这衣服?”

王祥海摇摇头:“整个公社也不多,都是城里头多,这衣服一直紧俏,所有纺织厂都在加班加点的生产。”

“我估计就是这原因沪都的厂子把它们给挤压下了——就是你说的改革开放了,现在年轻人不穿这个了,他们以前生产多了卖不出去了,让咱捡了个大便宜!”

大胆兴致勃勃的说道:“那改天咱也出去拉练拉练?咱队上去县里头军训都没有搞到这一身衣裳,如今终于有了,是不是得出去露露脸?”

王忆笑道:“算了吧,这衣服退出潮流了,而且后面全队都就有了。”

“我这次是给你们先带回来几件,过几天沪都那边还有快递送过来,到时候送过来的这种仿军服可不少。”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新书推荐: 菌爆天灾 高武:顿悟亿点点 人在高武,开局捡到天才校花! 我单身后,富婆姐姐圈蠢蠢欲动 退役神医:从医院崛起,护国之战 离婚后,绝色前妻迟来的深情 小村美色 枪炮师弱?那我觉职成核爆师好了 重返1977:带着粮票去捡漏 你同境无敌?等我八面齐聚哭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