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阴阳法眼
在山海市郊区的一间出租房中,叶寒整个人都傻傻的坐在床上,目瞪口呆的盯着他的前方,那表情,要多精彩有多精彩,因为此刻他眼中的世界和以往他所接触到的世界已经不同了,他的那双眼睛竟然可以神奇的穿透墙壁,看到墙壁另一边的景物。
“娘的,透视,竟然是透视,老子竟然可以透视了……”
床上,叶寒的眼中闪烁着猩红色的光芒,双拳紧握,似激动,似不安,也似一种澎湃的野心正在逐渐释放。拥有了这种神奇的透视能力,叶寒相信,他的命运将由他自己来改写,往后,他再也不是那个让人瞧不起的小打工仔了,在这人海茫茫的山海市他绝对可以干出一番大事业来。
片刻后,叶寒平复了一下心绪,他低着头摸着他脖子上挂着的一块阴阳玉佩,这块阴阳玉佩叶寒知道,是他寻找自己身世的唯一物件。
不过也正是这块阴阳玉佩让他拥有了这种神奇的透视能力,昨天叶寒为了姐姐叶轻和几个混子打架,在这过程中,被打得浑身是血的叶寒他身体上的鲜血渗透进入到了阴阳玉佩之中,让他开启了阴阳法眼,左为阴,右为阳,右眼可以透视一切。
“仇老三,你们等着,这仇我一定要报,敢调戏我姐姐,我也一定要让你们付出代价!”叶寒咬牙切齿的说道。
“啊……小寒,你醒了,太好了,都是姐姐不好,如果不是姐姐,你也不用遭受这么大的罪……”
这时,出租房外面,一个靓丽清秀的女子正抬着一碗药走了进来,她看见坐在床上的叶寒,顿时小跑了过来抱住了他,泪眼婆娑。
叶寒拍了拍姐姐叶轻的肩膀,扶着她咧嘴笑道;“姐,你放心吧,我已经没事了。再说了这事情也不怪你,仇老三那几个混蛋敢调戏你,我绝对要让他们付出代价的。”
“小寒,你没事就好了,至于那些社会上的混子你不要再招惹他们了。”叶轻擦了擦眼角的泪珠,对着叶寒道;“来,小寒,先把药喝了,医生说你内出血很严重。”
叶寒接过碗,一口气把药吞了下去,其实他的伤已经全部好了,不过为了让姐姐放心,他还是乖乖的把药给喝了下去。
“小寒,这段时间你就在家养伤,上班就不用去了。”叶轻摸了摸叶寒的头,满脸疼惜,父母临终前让自己好好照顾小弟,但是自己非但没有让他过上好的生活,还让他因为自己被人欺负成这样,想到这里,叶轻的心里就无比自责。
“好的,姐,我就在家待着,你快去上班吧,我没事的。”叶寒对着叶轻笑了笑,不上班也好,他正好可以试一试自己的透视能力,看看能不能寻找到一条发家致富的道路出来,如果可以,那么他和姐姐叶轻就不用为生活发愁了,也不会有人再敢欺负他们。
“嗯,那你就在家不要乱跑,晚上我回来给你做饭。”叶轻走出了出租房,为了两人的生活,朝着不远处的工厂上班去了。
在叶轻前脚刚走,叶寒也出门了,获得了这种神奇的透视能力,叶寒急切的想要去实验一下,这些年和姐姐在外面奔东走西他已经受够了那种被人看不起的眼神,受够了欺凌,金钱,是他现在唯一的欲望。
走在大街上,望着那些络绎不绝的车辆行人,漫步之下的叶寒来到了一处天桥下,瞪眼一看,在天桥下竟然有一处“赌摊”,一群人围在一块吆喝着下注了,叶寒走到外围看了看,这赌摊的主人竟然是一个年纪轻轻的小女孩,大约十八九岁的样子,模样清秀,嘴上还叼着一根烟,十足的一个女痞子。
“来来来,下注咯,买大买小,买定离手!”女孩手中摇晃着一副骰子,笑眯眯的看着周围的人,骰子和骰盅的撞击声仿佛是吸引了所有人神经,一个个开始争先恐后的开始下注。这时,女孩已经停止摇晃骰子,一把将骰盅按在了地面上。
“我压五百,买大,前面几局连开大,这一把我就不信会是小。”一人脸色挣扎了下,从兜里掏出五张毛爷爷买了大,其余的人见此,也开始跟着买大,有的压一百,有的压两百,也有的压五百,只有少数一些人买了小。
很快...
机会。”
魏君挑了挑眉,淡淡道:“我一个新人,就算进了翰林院,也不可能直接负责修书撰史,上官丞相怎么会找到我身上来?”
“因为很快,翰林院就要修书撰史。但是目前的翰林院,养出浩然正气的翰林学士都各有司职。谁能够成为下一个养出浩然正气的翰林学士,谁就能够成为新的修书撰史的负责人。”
魏君听明白了。
这个世界不是常规的历史世界,是有超凡力量存在的。
浩然正气不止是一个形容词,而是真实存在的力量。
儒家很早之前出过一个圣人,是个身高2米的彪形大汉,不仅自己武力值逆天,手下还有三千弟子(打手),有钱有人有势,说(打)服了全天下,也定下了一些规矩:
贪生怕死者,永远无法养出浩然正气。
而青史昭昭,只允许养出浩然正气的儒生来书写,以保证史书的公正与真实。
所以在这个世界,想修书撰史,不是单纯的看官位大小,也要看执笔者有没有养出浩然正气。
“我现在还没有养出浩然正气。”魏君摇头道。
上官星风微笑:“魏兄是今科状元,进了翰林院之后便有资格进‘书山’和‘学海’修炼,是年轻一代学子中最有可能养出浩然正气的人选。而且我父亲也会帮你,有我父亲的帮助,再加上魏兄的品性和能力,养出浩然正气我相信只是时间问题。”
魏君看了上官星风一眼。
养出浩然正气,魏君便也算是一个修行者了。
上官丞相这个诚意给的有点太足了。
所以条件肯定极其苛刻,甚至还很危险。
不过,朕就喜欢危险的事情。
“翰林院到底是要修什么书撰什么史,让上官丞相这么上心?”
听到魏君这样问,上官星风放下了酒杯,整肃了衣冠,表情变得极为严肃。
他看着魏君,一字一句道:
“卫国战争!”
魏君先是一怔,随后便反应了过来,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怪不得上官星风这么严肃。
怪不得上官丞相给出了这么大的筹码。
原来朝廷要为卫国战争的那十年修书撰史了。
卫国战争,战火弥漫了大乾帝国的半壁江山,那是风云激荡的十年,也是很多人不愿回顾的十年。
十年间,大乾风起云涌,有将军百战死,有英豪拔剑起,有大敌自西来,有枭雄乱世间,有苍生十年劫。
还有,死在了战争胜利前夕的先帝。
以及,下落不明的前太子。
现在坐在皇位上的乾帝,并不是先帝的儿子,而是先帝的弟弟。
除了下落不明的前太子之外,先帝膝下,还有一子一女。
为什么先帝的传位诏书给了弟弟,而不是自己的子女?
这些年来,民间众说纷纭。
而要为卫国战争修书撰史,就必定绕不过去这段纠葛。
是秉笔直书,还是迎合上意?
魏君看向上官星风:“上官丞相是让我迎合上意?”
“不,家父希望魏兄能顶住各方压力,秉笔直书。”上官星风正色道。
他的眼神中透露着期望和愧疚。
因为他知道,上官丞相的这个要求,很大程度上是让魏君去送死。
“如果魏兄不愿意,就当我今天没说过这番话……”
上官星风话音未落,就听到了三个字:
“我愿意!”
PS:第一卷的主线出来了,我看书比较少,还没看过把修书撰史当主线写的小说,大家有看过类似主线的小说给我推荐下我去学习学习